在西安去定边调研的长途大巴上,车载电视里放了一个电影,名字叫《将爱情进行到底》。闲着无聊就看了一下,还挺有意思的。一对大学里的曾经初恋情人,在十多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再次相遇,但两人都徘徊在离婚边缘。在同学们的撮合下二人演绎了一场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悲欢离合故事。电影中男女主人公长的的确帅气靓丽,表演恰到好处,音乐背景优美感人,连我这个从不喜欢看这类电影的人也产生了兴趣。
不过因为这个电影我却成了奥特曼。因为感觉还不错,就问了一下咱们一个调研队员该电影的名字,没想到对方非常惊讶,“学长你连这个电影都没有看过?难怪你只搞学术,一点娱乐活动都没有啊。”
啊,我甚是纳闷,哭笑不得,不就是没看过这个爱情电影吗,有必要上纲上线认定我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一般来讲,类似这种爱情之类的情感电影我是很少关注的,也不会特意去看。原因在于,如今无论是国产还是韩国的情感类电影,听听声音就觉得弱智,男的做作矫情,女的嗲来嗲去,纯属忽悠那些年轻小朋友的,非常无聊。尤其是那些个对白,简直要把人恶心死。试问,现实生活中的正常人谁用那种口吻说话?估计只有在哄幼儿园的小孩时才用那种口吻呢。可是很奇怪,现在的许多年轻男女娃娃们却特别爱看,而且成为了它们忠实的fans。
同样是这次调研,另一个古怪精灵队员小若,得知我不玩校内,这样回复我:“哈,你竟然。。。”,她觉得相当不可思议,搞得我很无语。
这年头,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奥特曼。当一部电影(就像《将爱情进行到底》)大家都看了而我没有看甚至不知道,那我就是outman,意思是我是一个很out的人。
我越来越觉得,80后和90、00后的娃娃们确实是有代沟了,隔代如隔山,无论是自身思维方式还是对事物的看法、关注点都已经不同。80后认为好的歌曲在90后看来是老古董,90后爱听的歌曲让80后看来就是没内涵,肤浅。
说到这又记起上次在河北调研,队员基本上是90后。同样是和那些调研队员一起在车上,放了一首电视剧《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我随口称赞这首歌真好听,个人非常喜欢。好了,队员又起哄了,“难道学长是70后,这都是那个年代的人才喜欢听的歌曲啊。”
我简直要倒了,《霍元甲》可是我小时候最风靡的电视剧。两个事件,一前一后,明白无误地昭示我已经老了,out了。似乎和他们这些90后很难有共同语言,因为大家彼此关注的焦点已经完全差异化。尽管我一直不承认自己有多老,可是不服不行啊。现在起来的这些娃娃们,紧跟潮流,思维变化得太快,看问题角度刁钻、犀利,不给你任何反驳的余地,往往让你哑口无言。
好吧,或许我真是一个outman,听歌的时候总喜欢奔“经典老歌”板块而去,不喜欢那些唧唧咋咋连歌词也听不懂的歌曲,喜欢那些比较旧的东西。不太喜欢赶所谓潮流,也不大喜欢改变自己所用过的东西。但是,我会很关注自己喜欢的东西,无论新旧,并从中寻找到快乐。
所以,当出现一部不是我喜欢类型的电影时,我不知道也没看过听过应该算正常情况吧,因为那不是我的关注点。我的兴趣和快乐源自我喜欢的那些东西。我不爱看爱情类电影,是因为大部分这样的电影拍的太烂,但并不代表我对爱情没有思考和想法。这就是知道和知识的区别。关注太多的知道,可以让你变得夸夸其谈,喧宾夺主,但也不能因此而否认知识积累能够获取长期回报的事实。
还好,我还有自己的自由,我有自己的选择权利,既可以in,也可以out。倒不是害怕被人说outman,就怕没有选择的权利。实际上,我家丫头就经常这样评价我:有点笨,呆呆的,不会打扮自己。
不过,对于任何一个精力有限的人而言,这两者的取舍势必是一个权衡的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只是就我个人的经历谈一些看法。
以后,你们这些小娃再叫我outman,我会朝你笑一笑。只是out归out,拜托后面追加的那句就不要说了,动不动就与学术扯上关系,那可真是遭罪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593-514265.html
上一篇:
陕西之行(二)—— 那帮可爱的西农校友下一篇:
感恩于硕士生导师的教育——记导师姜志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