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社会需求与研究生培养间的关系 精选

已有 4475 次阅读 2015-3-26 17:2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国的研究生报考热情的基本社会动因是: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就是说,所谓的社会需求,无论其真实的动机为何,其一般社会表现形式为:对高学历的需求。作为其推论:岗位或职位的竞争表现为学历的竞争。

      在这个意义上说,大量扩招研究生本身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因而,对研究生招生的任何指责、批评,如果离开这个基本点,也就不得要领了。

      由于这种需求是单纯学历导向的,把研究生培养质量单纯的压在导师头上是不公正的。

      作为对这种社会需求的满足手段,高校关心的是获得研究生的招生资格和招生指标,而教师关心的是获得作为导师来带研究生的资格。这是地地道道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这个基本格局30年来就基本上没有动摇过!

      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大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需求逐步提升为社会层次的共识以后,在我国把科技进步(创新)看成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动力以后,只是在国家层面形成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我们无法否认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企业,包括相当数量的高校、科研单位,并没有在实质上具有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只是形式上有,依然表现为对高学历的需求,只不过是由不问学校变成了对名校的需求!

      这个特点表明:尽管国家层面有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急切的战略需求,但是,我国的一般社会需求还是对高学历的需求。因而,作为一个基本推论: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目标是拿到学位!

      因而,本质上,研究生培养目标依然是定位为:顺利拿到学位!

      也就是说,社会需求被满足了!这里,那里会有学术水平的主导地位呢?因此,研究生学术水平整体上上不去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术需求并不是社会需求。

      无论在主观上,在国家层面上,学术界始终认为国家有对高学术水平人才的强烈需求,但是,客观上,人们不得不承认,社会对高水平学术人才几乎没有实质上的需求。在这层意义上,国家的战略性需求并没有转化为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需求!

      在我国社会本身没有对学术的本质性需求的情况下,如何搞好研究生培养呢?这是我国特有的问题。从而,可以推断:照搬国外的那套做法,几乎不会有多少成就。

      宏观上,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是以满足国家层面的对科技人才的战略需求;而在操作层面(微观上),相关的研究生招生、培养、使用是以满足社会对高学历的需求为导向的。这就是一个矛盾!

      近十来年,有不少高校采取了很多办法来打击为学历而读研究生的行为,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为学术而读研和为学术而培养始终也没有成为主流!

      相反,大多数单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点基本上已经固化为:发文凭!既然是发文凭,那么一个推论就是:单位出钱越少越好!作为一个巧妙的管理办法,长期以来的一个不公开化的事实就是:研究生培养经费主要由导师承担!而,没有科研经费不得招生的办法则把这个办法变成了“规定”。

      在这类规定没有失效以前,研究生的培养就绝对不是以学术为导向!而是以完成科研项目为导向。而所谓的完成科研项目在本质上是把经费花出去。做科研项目与提升学术水平之间的关系(在我国)是极为混乱的。把研究生作为科研主力的现实只不过告诉了社会一点:大多数导师也不以学术为导向。

      总而言之,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导师队伍的建设等,实质上是在满足社会对高学历需求的导向下决定的。这里,学术因素是居次要地位的。

      如何改革?不得而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877474.html

上一篇:Clifford 几何代数的基本观点
下一篇:物理学的未来100年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14 姬扬 陈楷翰 彭真明 徐耀 张跃杰 黄永义 闫增阳 张云 李东风 王军军 姚伟 李子豪 Phstar hitlb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6: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