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个学科,要出科学大师的话首先是需要有出大师的环境。这话几乎人人会说,但是,什么样的环境?这就没个明确的说法了。
就科学发展史来看,出大师的环境条件是:1)社会进步的迫切要求;2)科学思想理念的普及;3)研究、学习科学理论(或具体学科理论)群体的存在;4)技术发达的工业背景。
就我国来看,以《天演论》的广泛传播为标志,科学思想理念进入中国的条件是在宏观上具备了。这可以从以后发生的社会革命来论证。社会条件具备了。
在我国头几个五年计划期间,由科学思想理念产生的分门别类的具体学科才得以大范围的传播。从而,形成了出大师的初等环境。但是,很不幸,人们对具体技术的热情远远的压倒了对学科理论本身的热情。这样,也就破坏了出大师的思想理论条件环境。但是,达成了出大师的工业性条件。
这种公开性的、对科学思想理念的破坏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终止。
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再次回到对技术的热情。此时,有一小批知识分子开始研究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也就是说,研究、学习科学理论(或具体学科理论)群体出现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十年后,对经济收入的关注以压倒一切的力量再次的破坏了科学思想理念的普及,也基本上是彻底的瓦解了研究、学习科学理论群体。
就是到了近十来年,科学思想理念的普及性条件和研究、学习科学理论群体的条件还是没有得到完全的恢复。从而,直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是没有出科学大师的客观条件。
但是,近几年的学术界开始反思与不出科学大师的有关问题。同时,政策上也开始重视出大师的环境条件。
可以这样来看问题,高校扩招和研究生扩招的确是多少解决了科学思想理念的普及性条件,同时,政策上也开始容忍研究、学习科学理论群体的存在(不下蛋的母鸡)。因而,客观事实是:我国基本上具备了出科学大师的环境条件。
然而,正如军事上的正确战略方针的实现依赖于具体战斗的胜利,环境条件只是战略性的。环境条件只不过是容许出现抽象的科学大师,而不是实体的现实的大师。要出实体的大师还需要对具体学科理论本身很有热情的群体的存在。而能否出具体的大师也就取决于这类群体的学术水平。
在这个意义上讲前景并不乐观。也就是说,我国出科学大师的宏观环境是具备的,但是,在微观上,出具体的大师的小环境条件还是很差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