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军作战,如果没有稳固的后方基地,后果是军心不稳。
对于科研人员,情况是类似的。没有稳固的基础条件,要取得进展也是难于想象的。
在我国,稳固的基础条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属于某个单位。也就是有基本的生活来源。这里面又分为:生产单位、管理单位、教学单位、和科研单位。显然,教学单位和科研单位是人们热衷的。现下的科研单位企业化潮流和教学单位的经费化潮流正在打破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条件,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的条件。
由于这个趋势正在成为常态化,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这个条件正在消失。
除了经济上的这个原因外,另一个基础条件“有足够的可利用文献”则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得到有限度的加强。但是,对于小单位,定购海量文献是不可能的,因此,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另一个基础条件“强大的文献支持”也不是很理想的。只有大的高校和大的研究院能满足这个文献条件。
也就是说,对大多数的科技人员,一般性科技文献的可得性得到了改善。但是,对基础科学研究人员,文献的支持性条件不是很理想的。
以上两个是外部的基本条件,而研究者本身对文献的消化能力构成第三个条件。一般地说,大多数人对英语文献的消化能力是很差的,而其它文种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主渠道的中文文献的不争气是令科研人员沮丧的。现实情况是,我国科技界对英文文献的消化能力很差。无论是发表了多少英文论文,这个事实无法被改变。
第四个基本条件是:学术风气的浓厚。与研究工作的热火朝天形成对比的是学术风气的淡薄。然而,催促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动力环境是浓厚的学术风气。我们明显的缺乏这个条件。
总而言之,在我国,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的条件是不稳固的。
然而,任何稳定性都是相对的。在这种不稳定的环境下如何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就必须因地制宜了。
建立稳固的后方基地是唯一的选择。如何建则只能是因陋就简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