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学校有订购了APS的全部系列,因而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对若干个很核心的基础科学论题的论文进行了很仔细的阅读。对一个基本论题,把有关论文按时序展开,把基本论题核心思想变化也按时序展开,在这个背景上,对有突出贡献者的全部发表论文进行对比和按时序展开,最后,把与节点性概念(学科发展里程碑)相关的论文找出来,看看能多次出现的作者是谁。结果发现如下。
研究人员在长期的考察某个科学上的基本论题时,会出现如下的典型现象:
1)希望在某个时间节点前,把某个问题解决,因而,试图突击一下,在经历一个费尽心血的折腾后,在混混沉沉的大脑深处,也就自认为是解决了。论文迫不及待的写出来。如果很不幸的被期刊发表了,也就认为真的是由自己解决了该论题。一般来说,对简单的模仿而言,大家一般地是认为论文可以发表。
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的头脑中认为,在经过同行评审后而发表的论文肯定是可靠的。
在这个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多数人会加以发扬光大,在以论文数为量化指标的时期尤其如此。
如果一个研究人员没有走出这个怪圈,也就基本上没有任何创新能力了。
很多人实际上就在这个圈里。但是,就算是感觉不妙,也难逃此法网。
这类作者的论文特点是:论题广泛,没有核心。
APS上的论文多数是这种格调的。
2)长期的考察该科学上的基本论题及相关问题,一会东、一会西,不即不离,思考越来越深入,论文越写越离经叛道,但是,始终不懈的攻击某个基本论题及相关问题。这类论文理所当然的难于被期刊发表。此时,研究人员会力图证明是真的解决了该论题,一般来说,会继续发展下去。由于现代科学的难度很大,越是深入,耗时越长,也可能几十年也拿不出多少篇论文。
只要是该作者及其继承者发表的论文,无论表面上看来论题多么广泛、多么的离经叛道、或是怪怪的,但是,仔细一读,核心论点不变,基本论题不变,在时序上,表现出明显的演化和进步。
这类论文在APS里数量也不多。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不发达国家,这类人受到基金资助的可能性不大。
这就警告科学研究工作者,我们没有多少耐心,没论文那就滚。
因而,大多数这类人又被外力赶回到上面的为出版论文而搞研究工作的道路。
3)同一个作者,同一个学术观点,论文时间跨度在10年以上的论文很少,而在20年以上的就罕见。尽管这个学术观点本身由不同的作者使用可能是每年有论文(但是,一般地说是退化性使用,所谓的一代不如一代)。
因而,既可以下结论说,一个人的学术生命很短,也可以下结论说,某某学术观点早就被抛弃。
4)APS上的论文本身的重复性非常高,尤其是把时间跨度放到:50年以内的全部论文。因而,要在其中找出“可能的创新”非常困难。但是,对任何一个基本论题,找出各种各样的观点则是非常容易的。
因而,既可以下结论说,某某基本论题早就解决了,也可以下结论说,某某学术观点早就被抛弃。
APS的妙用在于:无论是反驳还是支持某个观点,总能列出一堆在APS上发表的论文。
即便如此,学术界也认为APS缺乏接受创新的热情。
我想,APS的办刊方针是值得注意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