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学风不正的深层次危害

已有 6027 次阅读 2010-6-25 11:5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我国学界的各种学风不正现象,议论多集中在资源占有方面、道德层面和体制层面,而对我国科学发展本身的危害则讨论不足。

 

       首先,应当指出,学风不正现象的最根本的根源是源于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不足,而主要是学界本身的认识不足,其次才是社会性的认识不足。

 

       总的说来,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化的文明产物,起着引导社会劳动向有效性方向发展、向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大劳动效益方向发展的作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与经济产出密切联系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但是,就具体的分枝性学科而言,它的作用可能显得微不足道。更为突出的则是:在一国落后的分枝性学科对该国的技术进步的可能推动作用会完全的被国际上的、基于该分枝性学科领先于该国而开发的各种技术进步产品取代的情况下,则该分枝性学科在该国的地位也就被大大的贬低了。同时,从事该分枝性学科的学界人士在该国也就难于有好的立足之地了。在市场化条件下,这是一个现实情况。

 

       如果一国大多数分枝性学科都很落后,则总体上,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的人员在该国的地位也就被社会大大的贬低了。在我国,科学研究人员的社会地位在人们内心深处是偏低的。尽管在国家政策层面和具体实践中有很多的措施来提高科学研究人员(学界人士)的社会地位,但是,压倒性的、一边倒的做官现象说明:科学研究人员(学界人士)的社会地位只能是通过他们最终在引导社会生产力(率)提高上的实际作用来获得。

 

       上述一般性的结论也就导致如下事实:

 

       1.个别学界人士为在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在本人学科水平落后(国内外)很多的情况下,力图借助于国家政策层面和本单位具体实践中的措施来实现目的。如,论文抄袭、伪造数据、成果包装、拉帮结派、垄断资源等现实情况的层出不穷。

       一旦在某些学科成风,这类现象的深层次危害是:相关学科在表面上的先进(应为热闹)掩盖了进一步向相对落后方向发展变化的本质。导致国家性的浪费。

 

       2.个别学界人士为在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纷纷离开自身受到训练的落后学科,而向国家政策层面和本单位具体资助的学科转换,力挽狂澜的想分得“应得的一份”。如,不停的创造新名目、大搞创新学、力图在沙丘上盖高楼等等现实性的炒作,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种称号、Tittle的漫天飞舞。

       一旦在某些学科成风,这类现象的深层次危害是:相关学科在学界成为“不言自明”的笑料,但是,谁也不点破。为避免由此及彼的联想,有深度的学术性批判和真实意义上的学术争辩也就退出了。社会对相关学科中的学界人士向完全不信任方向发展。导致国家性的浪费。

 

       3.一旦上述的二类现象成为主流,各学科的深入研究人员就被逆向淘汰出局方向变动了。这种现象一旦深入到高校中,教学质量也就大滑坡了。并且,由表及里,导致恶性循环。而在企业中,就导致投资的失误,这就直接打击了企业产品创新的信心。而企业产品创新的信心一旦失去,则对有真才实学的相关学科的高级人才需求也就急剧下滑。这种下滑将进一步引导相关学科的高级人才向国家政策层面资助的学科转换。科研经费的单一政府化也就成为格局。

 

       在上述危害已经明显化的情况下,学界的大多数还毫不动摇的大搞形式主义是令人费解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338648.html

上一篇:物质的存在和运动规律
下一篇: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竞争能力
收藏 IP: .*| 热度|

2 陈儒军 许培扬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6: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