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对科学精神的背叛现象(1)

已有 4015 次阅读 2009-11-14 16:5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网编辑部想挑起对科学精神的讨论,这对于学术界无疑是有利的。为表支持,特作系列博文。

 

       在我国流传很为广泛的一个说法就是“要发扬敢想敢干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确有提倡“敢想敢干”的内涵。这是因为,认识论上的无止境界,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属性在作为其基石。

       但是,即便是如此,对这种“敢想敢干”也必须加上限定性: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条件下的“敢想敢干”,有实践证明基础上的“敢想敢干”。

       这样,就把有资格“敢想敢干”的人限定了下来,也把“敢想敢干”的出发点限定了下来。

       为什么要做这种限定呢?这是因为:违反科学的“敢想敢干”必定是失败的。

 

       有人把科学视同为一系列定理(或规律)。如果撇开与科学定理(或规律)相联系的科学精神,科学也就成为教条。因而,教条主义是支持(或不反对)“要发扬敢想敢干的科学精神”的。

 

       对于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条件下的“敢想敢干”,有实践证明基础上的“敢想敢干”所取得的成果,教条主义总能(也极端尽力地)发现相应的教条来说明之。而对“要发扬敢想敢干的科学精神”的不良后果,教条主义也能(也尽力地)发现相应的教条来说明之。

 

       这(“要发扬敢想敢干的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精神的哲学背叛。在哲学上,科学精神就是追求符合客观规律、有实践证明基础上的行为。在无数种可能(或可选的)行为中,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只选取符合客观规律、有实践证明基础上的行为。

 

       “要发扬敢想敢干的科学精神”在这上面玩弄了文字游戏。它把主体“科学精神”用“敢想敢干”来限定。

而“科学精神”本身是不能(也不容许)被限定的。(否则,就违背了认识论上的无止境界,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属性)。除非是分类性的(不改变其属性)。

 

       这与用主体“科学精神”来限定“敢想敢干”是完全不等同的。

 

       把“敢想敢干”当成“科学精神”者大有人在。也正是这种认识,导致我国科学界对基础科学理论的篾视。而其发扬光大的后果就是:本科生、研究生对基础科学理论课的篾视。

 

       最终的结果是:“要发扬敢想敢干的科学精神”导致普遍性的论文、科研、成果评价的造假行为。

      

       [我感到此语大流行是在大跃进时代。但是,至今在很多人脑子里根深的很。而所谓的创新教育,再次使之流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270981.html

上一篇:南韩的SCI杂志,揭示出何种科技智力结构?
下一篇:对科学精神的背叛(2)
收藏 IP: .*| 热度|

3 李小文 鲍得海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