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办期刊的基本原则是满足读者需求 精选

已有 6373 次阅读 2017-3-5 11:05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对大多数期刊编辑出版者而言,办期刊的基本原则是满足读者需求。

       远在科学原始创立阶段,关于科学论题的研究是以私人通信为主要的交流方式,学术部分的内容被广为抄写,从而得以在社会上传播。在100年前,私人通信依然被看成是有效的参考文献。从而,信件的接受者就是“出版者”。与此同时,信件的接受者的身份就是“权威人士”。

       随着科学论题方面的研究增多,才开始出现由学会编辑出版的期刊。这类期刊的基本目的就是传播学术理论,满足读者的需求。着个时期,编辑就是“权威人士”。

       对很多学科而言,在创刊阶段的文章基本上是属于传播某个学科的基本理论。读者并不多,从而主要由私人出资小团体编辑来维持出版。一般而言,这个小团体与学科基本理论的创立团体是重合的。从而,作者和编辑都是“权威人士”。

       在经典科学理论建立期,由于工业革命也在进行之中,有强烈的读者需求,从而,期刊发展与工业发展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随着经典科学理论在19世纪末期的基本定型,与经典学科相关的期刊就由理论性研究论文主导转换为工业应用性论文主导。到了20世纪,就进一步的转化为技术性论文主导。由于对于理论依然有小的修订,而具体的各类应用研究也是不同步的,在20世纪就经历了一个学科性综合和具体分类化,从而奠定了在学科分类意义下的:综合性期刊和专业性期刊。

       这个历史决定了当前此类传统性期刊的基本前提是:经典理论的权威性的不可推翻性(容许,而且也欢迎修修补补)。而作者和编缉,也由学科创立期的“权威人士”,蜕化为学科成熟期的“活跃人士”(作者)和“把关人士”(编辑及同行评议)。

       这类期刊大多数是SCI类。在此类期刊上的论文,由于必须符合期刊的基本前提,从而一般是没有原创性的。绝大多数是交流性的。明确了这点,也就知道了为何SCI论文大师与学术大师是可以完全不等的。

       但是,在20世纪初期,基础科学理论方面出现革命性变化,为传播新理论,也为满足读者对了解新理论的需求,一大批新理论期刊出现。受到新、旧理论的激励,数字化革命也进入了原始理论创建期,与学科出现几乎同步的,从传统学科中延伸出了一批以计算为特色的期刊。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期刊数量就以幂函数律随时间增长。总的表现就是科技文献总量随时间以幂函数律增长。

       从而,就整个历史来看,新期刊的出现与原创性理论的出现在宏观上是同步的,期刊的创立期几乎平行于学科新理论的创建期。但是,几乎没有例外的,都经历了一个初期的读者寥寥无几阶段。它依然是作者和编辑都是“权威人士”的特色。

       这样,期刊在原创期,是满足想学习和应用学科基础理论的读者需求。

       在成熟期,是满足学科内部交流,满足工业性部门的读者需求,表现为“活跃人士”(作者)和“把关人士”(编辑及同行评议)。

       那么,一个原则性推论就是:一旦期刊进入“满足作者发表论文的需求”,基本上就应该是进入了期刊的晚期。实际上,我国很多期刊就是因为由满足读者需求演化为满足作者需求,从而名声一落千丈。

       21世纪,大量的面向作者发表论文需求而建立的开放期刊,与传统的晚期期刊一起,争夺论文发表市场。违反了科技期刊办刊的基本原则:满足读者需求。

       而另一方面,网络化革命推动了原创性论文的自由发表,从而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重现了“私人通信”式的理论创立期学术传播模式。从而,与面向作者发表论文类需求的期刊形成对读者的争夺。

       在这个背景下,宣传期刊有“把关人士”(编辑及同行评议)就是一种争夺作者的商业宣传模式。而对“顶尖期刊”的造势,实质上是挽留学科理论创建者发表论文和满足读者需求的无奈的、不得不为的、折衷办法。

       对这类期刊而言,满足学科理论创建者的发表需求与自身标榜的“严格的同行评议”经常性的发生冲突。从而,延伸出对“同行评议”的几十年来的争议。

       雪上加霜的是,在期刊自身标榜的“严格的同行评议”下,抄袭、造假、重复发表、不严格的研究结论、无法判断其结论真伪的短篇论文、无阅读价值的论文,等等总是维持一定比例(而且显著增大)。

从而,21世纪的学界,一定会发明某种有效办法,把期刊归类为:1)传播学术理论满足研究者需求的期刊;2)满足作者发表论文需求的期刊。

在关于期刊的原始概念下,就会有很多人称“满足作者发表论文需求的期刊”为假期刊。

事实上,在传播学术理论满足研究者需求的期刊论文中,基本上是不会出现把“满足作者发表论文需求的期刊”上的论文作为参考文献的。但是,会把个人网页(或公用网站)上发表的列为参考文献。

客观的看,从EI,切换到SCI,再切换到ESI,就是这个期刊原始概念的实际表现。

不幸的是,在21世纪,基础科学理论方面的大论文,尤其是学科创建期的论文,并不是传统期刊主导的,而是在回避“严格的同行评议”条件下,在“假期刊”,或是个人网页(或公用网站)上发表的。

这样,在客观上,就为“满足作者发表论文需求的期刊”奠定了一种非常奇妙的“合理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1037588.html

上一篇:变形连续介质中的电磁力
下一篇:科学研究文献:收敛与发散
收藏 IP: 1.195.108.*| 热度|

11 武夷山 尤明庆 高友鹤 刘俊华 陈楷翰 赵凤光 张云 xlsd cly85 ericmapes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3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