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学进程的历史上,在现实社会中,学术水平的高低与收入的高低并没有确定性的关系。
对于科学不发达国家,为了在科学上追赶发达国家,对于学术水平高的人才给以重视,从而政府会以某种行政手段来提高学术水平与收入的关联度。
但是,在经济实体有自主分配收入权力的情况下,满足实体现实需求的那类学术活动是与高收入关联的,而与实体的现实需求无关的那类高学术水平高低是与收入高低没有关系的。
因此,这个格局是基本的:满足现实(即时)需求的高学术是与高收入紧密联系的;而与即时需求无关的高学术与收入是随机关系。
就一般性的用词而言,学术水平的高低主要是以抽象理论深度来评价,从而基本上与即时需求无关的(属于长期性需求,或是其它)。而收入是以对即时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的,基本上也与学术水平无关。
在过去的30多年里,高校用论文数量、科研项目等考核来等同于学术水平,并用这个考核结论来确定收入以后,给社会(包括学界)造成的印象是:学术与收入应该为确定性的关系。
在近几年,在普遍的认识到:论文数量、科研项目等并不完全代表真实的学术水平后,实质上在很多单位就形成了学术与收入为随机关系的现实。
主观预期的“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随机”导致很多的搞学术的人员不满。而这类不满的流传导致学界对“适拟学术”(满足即时需求的学术)的高度热情,和对“抽象学术”(不知有何用处)的冷眼相向。
这种格局的潜在动机就是实现:学术与收入的确定性关系。
从而,何为学术?
在上述现实下,学术就是能提高收入的学术活动。
因此,在宏观上,纯学术与收入就是随机关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