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股市有如暴风骤雨,连我这个从不炒股的人也忍不住看看情况,毕竟这些跟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自身都有紧密的关系,也涉及到未来技术转化的方向。初步看了看,有点纳闷,这么多知名企业,竟然盈利能力如此之低,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本土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尤其是近几年涌现了不少创新性企业,那市场应该有不错的投资基本面。可是下面的一副截图就让人很吃惊,这是中国股市市盈率(每股价格除以每股净利润)的排行榜(第一列数据),最高达到惊人的10000(正常是20左右为宜)。这是什么概念?就是需要10000年才能得到和现在的价格等值的回报。当然,这个说法有点夸张,每个企业都有发展的高峰和低谷,不能始终保持很好的盈利,偶尔有点失误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一些新企业。问题是这是个个案吗?
实际上,考察很多中国的高技术企业,我们同样发现,这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号称高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时候比不上餐饮、旅游,甚至可能不如老老实实的开个实体店卖蔬菜水果。很多高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几亿到十几亿,可是盈利居然是百万级,这是高技术企业吗?为什么造成中国的高技术企业低利润?在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我们到底怎么去发展高技术行业,以下几个原因不得不思考。
一、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拿不到第一桶金;
在中国的高技术企业的产品中,几乎很难见到所谓的世界最新的技术,绝大多数产品还是追赶型的产品,往往是国外的公司已经有产品面世,中国的公司才开始类似产品的研发。可是研发的过程往往需要时间,等到本土的企业研发出合适的产品之后,国外的领先产品已经拿到了该挣的第一桶金,中国的公司往往只能吃剩下的较低利润。同时,由于国际上好的高技术企业,都有产品预先研发的惯例,就是当产品推出市场的时候,下一代产品差不多已经开始测试,更新一代产品往往开始研发。这和中国军工的习惯是一致的,就是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这种锁链式的研发模式是高技术企业的共同特点,这种特点对于后起的跟踪性企业非常具有杀伤力。等复制技术的企业开始推出产品的时候,领先的企业就推出新的产品,老产品不是降价,就是不再销售,而用新概念去推动市场。领先企业的降价就催生后续跟踪的企业就不可能还有更好的价格,只能是较低的价格,当然由于生产成本往往差不多,利润就自然降低。
二、盲目的复制导致恶性竞争;
在中国,只要有一项技术看起来可能挣钱,就会有无数的企业跟风。这在很多领域都类似。太阳能有机会,于是太阳能就产能过剩了。风电有机会,于是到处都是风电有关的公司。等等。还有一个鲜明的例子可以作为注脚。视频压缩技术是最近若干年大量使用的一种技术,尤其是H.264/MPEG4等技术的出现,使得视频监控技术得到大量的使用,推进了社会安全防护的能力。令人意外的是,世界上唯有中国拥有最多的H.264的变种视频压缩技术。在中国,大概有超过1000种视频压缩格式。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原因不下于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所谓的创新。视频压缩技术是监控系统早期发展的关键技术,无非是压缩比,重建质量等因素起作用。于是很多公司都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安防市场,都想插足这个市场,可是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需要拿出点自己的东西,从哪里下手?那就是视频压缩格式的所谓创新。在视频压缩格式上,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存在两个国家级的标准,可是这两个所谓的标准仅仅存在于标准文本中,在实际应用市场上很少有人使用。就不再赘述。
其次,市场的区域化导致鱼龙混杂。中国的市场看似是一个完整的大市场,但是在许多领域,市场是被划分为不同区域。每一个地区,只要有像样的高校和科研机构,都会涌现与当地政府相关联的高技术公司,所有这些公司绝大多数只在区域市场中存在,在区域之外没有任何影响力。这里面除了地方保护,更多的还存在权钱交易的空间。
再次,盲目的投资和创业。很多研究生在读书阶段学习了视频技术,也可能在某个压缩技术的环节做了一点点改进,毕业之后看到机会找一些糊里糊涂的投资人,号称自己具有世界领先的视频压缩技术,也能拿出顶级刊物作为证明,不明就里同时又喜欢投机的投资人就和这样的世界领先的技术相结合。众多的压缩技术提供公司都产生于这个过程。
压缩格式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让警察吃够了苦头,也让做后期应用的公司吃够了苦头。有些时候,只能看着那些视频,很难很快的获得真正的视频数据,虽然也有其他手段可以获得,但是费时费力。 可是迄今为止,除了海康大华等走得早的企业,其他区域性的,号称世界领先的企业都没有很好的盈利能力,中国人在视频压缩领域还依然没有自己的发言权,依然不能真正的挣到大钱。
三、市场对品牌的认可超过对价值的认可;
中国的市场是个畸形的非理性市场,消费的动力不是来自于其功能,能不能炫耀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手机是另一个夸张的领域,世界上,手机淘换率最高的肯定是中国(没有统计数据,只是感觉),看着苹果手机每一次的饥饿销售在中国如此成功就能够看出。实际上,苹果公司的产品到底有什么好,个人以为绝大多数用户并不清楚,但是因为具有很好的炫耀资本,于是成了市场的宠儿。当然,这并不是否定苹果的创新,只不过这种因素在中国还被非理性因素放大了。
还有很多领域,即便是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并制造相同质量的产品,中国的用户往往并不愿意使用国产的品牌。除了中国品牌推广能力不够,质量意识不好,经不住考验的因素之外,毫不疑问还是存在着国外的月亮更圆的自卑心理。
四、上市之后的鸟散效应;
中国人经历了上百年的赤贫之后,最近二十年是技术研发人员的好日子。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做自己的产品,然后拿到市场上去踏踏实实的挣钱,这是好事。当上市成了另一个挣钱的选择之后,游戏规则发生了改变。很多高技术企业在上市之前极尽包装之能事,上市之后,很多高管及时套现走人,另开炉灶,继续创造上市的神话,这种故事在身边至少还是不少的。当一个对钱很饥渴的人突然可以在短期内拿到几千万甚至几亿的现金的时候(而且是合法的收入),没有几个人能够挡得住拿钱走人的诱惑。大多数高技术企业到了一定阶段之后遇到了门槛,更上一层楼非常困难,上市之后,管理团队面临一个新问题,是上一个台阶,还是走人。上一个台阶有难度,拿钱走人很现实,大多数人选择了后者。有的去享受生活了,有的另起炉灶继续玩下去。这样的团队上市之后留下来的企业,其盈利能力可想而知。
五、融资成本的过高;
中国的高技术企业的起点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很低的,往往是几个人开始从作坊开始,这个在美国也差不多。但是中国的风投市场是非常不成熟的,他们只喜欢锦上添花,不喜欢雪中送炭。银行更是势利,宁愿把钱贷给不需要钱的央企,也不愿意给那些最需要钱的高技术企业,于是,很多所谓的高技术企业,因为不能及时的获得资本的支持,只能低成本运营,低素质团队运营,这样就导致企业不断的为了资金链的安全向市场妥协,不该做的项目需要做,因为要活着,不该做的销售也不能丢,因为可以来钱。所有这些,都使得高技术企业不能专心于自己的核心产品,很多情况下,需要做代理,需要做工程,做国家项目,这些都是不务正业,不会得到好的经营效果。
六、管理的效率严重低下;
中国的高技术企业很多情况下是技术人员开始的,中国还没有形成非常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我们往往看到一个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管理人和技术持有人往往是同一个人最多是两三个人。这样的管理团队是不完整的,管理的效率和风险都比较大。我们可以经常看到高技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大起大落,这中间的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很多在管理上的问题都要从头开始学习,都要再一次交学费。等到学费交够了,等到团队差不多成熟,团队也老了。老团队没有朝气,没有激情,企业的效益可想而知。
在中国,谈到高技术企业,还不能说是真正的高技术企业,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一种技术跟踪性企业,这些企业在世界上没有竞争力,于是他们就不能拿到高利润。可是高技术行业需要高利润,没有高利润,就没有资本聘用高价值的所谓人才,就不能花很多钱做看似很浪费的研发和实验。没有高利润,就更没有良好的服务和技术支持。马云说了一句看起来搞笑的话,中国人喜欢上淘宝,希望几十元购买奢侈品,又希望是真品,可能吗?在高技术领域也如此,都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对待高技术,怎么可能会产生高技术。这种思维能够产生足以证明,我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于“新”,而不在于谁更勤劳。有时候,勤劳可以起一定的作用,可是如一头驴,永远围着石磨转,再辛苦也不过是给人提供了有点体力价值。
就目前的创业板,是相当让人担忧的,没有很高的利润作为基本面,让人喜欢就很困难。IBM当年出手笔记本部门并不是该部门不挣钱,而是利润率不够了。记得纳斯达克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需要核实),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其主打产品的利润率不能低于30%,如果低于这个比例,那就要退市。我想中国的市场如果按照这个要求,可能除了几个银行和极个别小企业,大多数似乎都要退市。
如果哪一天,中国真的有自己独有的新技术,可能就能拿到第一桶金。如果我们忍住复制的冲动,专注于差异性产品,我们可能就不会天天降价,就会获得更好的利润。如果中国的市场对于创新的鼓励超过品牌带来的寄生效应,这个市场更适合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而非那些老面孔。如果一个团队真正一如既往走自己的路,而不是拿钱就跑,中国的创业团队才更令人尊重,更值得投资。国家在融资方面如果能够更侧重于中小高技术企业,中国的创新才能真正插上翅膀。如果有更多的合格职业经理人,中国的企业可能走得会更快更好。在所有上述问题解决之前,我们还只能不时的看着那个忽红忽绿的股票市场,感觉像是一个超大型的击鼓传花游戏,担心自己是不是最后那个倒霉蛋。
silong.peng@ia.ac.cn
2015.07.0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