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看了饶毅教授的博文《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之一》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37&do=blog&id=689453。文中认为中国学生“过分重实验而轻理论”,该观点本人不敢苟同。
作为他的粉丝,我这次以两个同济大学本科生的实例来反驳他的观点吧。首先声明,这两个同学都是学习成绩十分优异的学生。
同济大学是典型的工科院校,按理说,学生的工程(动手)实践能力要较一般文科、理科院校强一些,但现实很残酷,许多学生(尤其是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却真让人看不下去。
第一个例子:
近来,我让一名大四的男生在一块2.5mm厚的铝板上钻一个直径为5mm的圆孔,台钻是现成的。这事简单吧。然而实际情况是:我先给他示范了一下,然后让他自己钻。结果,没几分钟,他用力过猛,钻头被搞断了,而板上仅留下了一个印子(还不能称作坑);我赶过来,换了钻头,叮嘱他钻孔时“钻头给计量不要太猛”,然后让他继续钻孔,结果没几分钟,台钻的传输带又被这位仁兄给搞断了,2.5mm厚的板上仅留了一个1mm深的坑。3天后新的传输带买回来了。安装上,让这位小伙子继续钻那个5mm直径的孔。结果呢,他转了半天又来找到我,说板子钻不透;我过来看了一下,发现钻头已被他钻毛了。
铝板上钻一个小孔,对于一名大四工科学生就这么难吗?你们金工实习都干什么呀?孔没钻成还三番两次把家当给搞坏了,这在工厂里可是要被老师傅骂死呀!于是,我很生气,当着他的面,找来一根铁钉,将铝板平放在土地上,钉子对准那个1mm深的坑,一榔头下去,孔出来了,接着拿一个锥子扩一下孔,ok。
第二个例子:
近来,我让另一名学生用绕线机将0.06mm铜丝绕一个700匝的内径为直径6mm的线圈,让他绕弯后用万用表测一下线圈欧姆值,然后用烙铁锡焊到电路板的两个正负极上。就这么简单的事,我叮嘱了注意事项后让他去干。结果呢?首先,线圈绕得七扭八斜,这那叫线圈呀;然后,万用表放在兆欧当上去测电阻,我纠正后;他再鼓弄万用表半天后对我说,“线圈电阻测不出来”;是呀,电阻当然测不出来啦!那么细的铜丝两端不挂点焊锡怎么能导电,怎么能测出电阻呢;纠正后,电阻终于测出来。接着,把线圈焊至电路板上,一通电,青烟一股,可怜的板子烧了,原来他的正负极焊点焊到一块了。这就是我们的大学生,你们的电子电工实验课到底都干些啥呀?!
讲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找找学生为什么动手实践差的原因:
首先,孩子一生下来,一个家庭就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小皇帝。为了望子成龙,家长们全程陪同,让孩子去上奥数,学英语,弹电子琴、画画,其他活大包大揽。试问现在还有多少孩子做家务,在家里干体力活。当然,这一点多少还要归功于我们伟大的计划生育政策。
其次,孩子上学了,考分、考分、考分、做试卷、做试卷、做试卷。只有你分数高才算优秀的孩子。高考指挥棒下,大家都老老实实给我题海战术吧!眼镜度数越来越高,学生背越来越驼。学生一天除了作业就是考试,都成了做试卷的机器了。
上了大学后,在就业压力面前,许多同学选择保研、考研(近年来,我们同济航力学院的保研考研(仅算考上研究生的)率已接近百分之五十)。但保研考研的法宝又是什么呢?那当然是每门课的那张试卷答出高分就行。尤其是专职考研的,需把考研的哪几门课学精即可。所谓的实验课只是所谓的理论课的点缀而已。
近些年来,同济大学航空学院这块我们提倡学生亲手设计、制作小飞机/无人机,大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有时后,看到许多自己“优秀”的学生干活笨手笨脚,不知如何下手的样子,还是为他们着急。
这就是我们高校(包括中小学)培养学生的现状,工科院校都如此,文科、理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用说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 0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