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凭鱼跃 沈海军的航空与纳米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沈海军 同济大学 教授Email:SHJ@tongji.edu.cn /SHJ@nuaa.edu.cn 版权所有

博文

沈海军: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系列(4) (科普-原创)

已有 6285 次阅读 2018-4-10 17:08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一份3000年前的古印度圣贤手稿,揭开了古印度飞行器的神秘面纱。《走近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系列》,带你一起走近鲜为人知的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

 作为本系列科普文章的第四篇,为读者们呈现的是本人8名学生对玛赫西《维曼拿飞行器》的评价。

维曼拿飞行器书评

 欧阳琴

这学期,沈海军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维曼拿飞行器-英文版》—关于古印度维曼拿飞行器结构设计和使用手册。我仔细地阅读了这本充满古印度学者智慧和想象力的神奇作品,并翻译了其中一部分,书里介绍的维曼拿的功能很吸引人,特别是一些我们现在还特别关注的战略设备,比如:远程监控、主动伪装和声波武器等。

根据古印度经典,制造维曼拿或飞机,可以使人们直达神的居所,享受祂神圣居所的好处。而维曼拿的定义是一种能够以鸟类相当的飞行速度在天空飞行的车辆。基于制造方式的差异,维曼拿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maantrika、taantrika和kritaka,它们又分别有25、56、25种变种。在外形、运动和速度方面,maantrika和taantrika 维曼拿之间没有区别。然而,taantrika 维曼拿有一项不同,那就是将天地交界处,shakti或者说能量融入其中的方式。

维曼拿的工作原理包括飞行员应该了解的32个点。书里针对很多种不同的维曼拿都对其结构和功能进行了论述,甚至包括一些大型船只和潜艇。书中还有关于大气结构、季节气候、航空安全和飞行员饮食、服装的章节。有趣的是,里面关于人类飞行历史的讨论:在最早的时候,人们可以不借助任何工具飞上天空。因此,书中没有对任何航空理论的阐述,更不用说反重力了。

以现在我们学习的航空航天知识来看待这本书,无疑它是有些奇怪的,例如食谱通常是植物、动物和奇怪的矿石成分的混合物,并且涉及将这些混合物放在像青蛙形状的炉子中烹饪的方法。看到你可能想问这到底是冶金工艺还是炼丹术。但是,书中也提到了许多有趣且现代航空航天领域仍在应用的点子,比如,根据不同的季节条件,提供给飞行员的衣服,用以防止太阳光线引起的季节性气候变化对飞行员身体的不利影响,并保持其效率,这与现在航天员进入太空需穿戴特制的航天服出于同样的考虑。此外,书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关于飞行器功能设计的考虑点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如远程监控、防雷击、抵抗飓风、防寒、阻燃、隐身等。

在《维曼拿飞行器》一书的第五章有详细的关于维曼拿各种特殊功能的介绍以及对应的组成机构的安装,其中令我非常感兴趣的一点是维曼拿飞行过程中防止火焰烧毁的机构。书中介绍到太阳射线从地球-太阳轴线的东南方向接触到精密区域的动荡力量,并爆发火焰,在航线上的维曼拿可能被烧坏。为了防止发生这种情况,应该将roudree-darpana yantra安装在维曼拿的底部。由roudree-darpana玻璃制成的莲花瓣状晶体应固定在杆的末端,制成形状像一把伞的仪器,当燃烧火焰即将来临时,飞行员大力转动扩大轮开启伞,为维曼拿提供屏蔽罩,莲花瓣形水晶和封套将保护维曼拿免受危险。这个点子非常具有想象力,是一种解决飞行过程中的飞行器摩擦生热引起外部起火的新奇想法。

此外,书中第三章关于维曼拿上使用的各种镜子也是非常有趣的,比如Vyroopya - darpana镜子。当敌机意图拦截和摧毁你的维曼拿,极尽各种手段来攻击,viroopya-darpana镜子就会帮助你脱离危险。darpana像魔术师一样,会将你的维曼拿的外观改变成可怕的形状,攻击者会害怕或惊呆,从而吓倒他们撤退或者让他们处于无意识状态,让你能够轻松消灭或摧毁对方。

在这本书里,维曼拿被视作工业产品,它是飞行的房屋,而且有悬浮的神奇力量对其解释。有时候,它们只是作为一个交通工具,从印度的一端快速到达另一端,有时候,它们作为武器出现。此书中无处不在的智慧,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具有广阔思维的智者交谈,新奇生动又富含趣味,让我打开了自己思维,对航空航天产生新的好奇心。所以,这个拥有巨大的翅膀和螺旋桨像是尖塔形婚礼蛋糕的机械,是充满想象力的,它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在等着我们去探索。

 


维曼拿飞行器书评

鞠嘉俊  

在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维曼拿飞行器的设计,考虑了很多方面,包括飞行员的训练,乘客的饮食,飞行器的能源、机械结构、运作方式,甚至还提及了飞行过程中的种种突发情况,包括各种神秘力量(虽然在现代人看来不切实际)。此外,本书虽然构想了一个看似可行且完备的飞行系统,但全书中从未提及飞行原理。个人认为,本书中的迷信色彩极其浓重,尤其是作者花了大篇幅介绍的制作过程更像是玄幻小说里古代的一种巫术(译者称之为炼金术)——通过高温、煮沸各种动植物组织、矿物来获得某种高性能、或具备特殊性能的材料,且其中大多是无法译出的梵文。书中描述的系统大多是蒸汽、电力甚至太阳能驱动的机械装置,还写到烟雾和数字显示的技术。与其说本书是一本设计、使用手册,倒不如说是古人的科幻小说。

关于飞行棋的能量来源,虽然有部分章节提及到类似吸收太阳能并转为电能的说法,但思路过于混乱。而在第四章开篇中,手稿提及“动力有七种来源”,除了太阳能外的六种能量都是梵文定义的名词且无实际指向。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能量获取上没有可取之处,但在能量存储、传递上作者有其独特的见解——作者“介绍”了一种通过镜面反射将太阳能储存在容器中某种特定液体的方式,并通过机械方式将容器中液体储存的能量转化为电能,通过传递到各个部件上。书中的管道、电线设计,如同其机械结构一样,是本书中为数不多的、符合“科学”的内容。

从本书内容可以看出,作者对近代科学知识有一点了解。书中的内容是不可能由一个古代作者写出的——书中提及的部分内容在古印度时期是不被人所认知的。抛开近代才有的电力学以及度量单位不说,书中提及的石油,最早被认为是在北宋时期(公元1000年左右)被发现并利用,而书中却提到了石油的使用。由此可见,本书很有可能并非是古印度时期的原稿。但就书中大篇幅的“炼金术”、“神秘力量”而言,却又不像是出自一个有基本现代科学素养的人。个人认为,本书更像是由一个19世纪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作者基于某些古代资料上的科学幻想。如果书中的知识真的是来自古印度时期,那么或许古代文明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虽然书中的很多内容并不“科学”,但是确有其独特的见解,并且远超其时代背景。例如,书中第五章提到过一种类似金属探测器的装置,以达到探测地下武器并将之显现在屏幕上的效果,这种想法即使是在19世纪也是绝对超前的。除此之外,还要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一种特殊的抗风自平衡装置、内部控温装置、对声能的处理(去噪、收集利用声能等)等等。

总体而言,本书中关于材料的炼制没有可取之处,但本书中有许多独特的结构、装置,或许对未来的科学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维曼拿飞行器—书评

柳鸿飞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我的内心是十分激动的。因为早在高中时代,我就曾在网上阅览到这一传说中的伟大而又神奇的杰作,无奈当时只有少许的图片及文字,所以并不能对维曼拿飞行器有一个细致、全面的认识,可以说这是我的一大憾事。没想到,在读研期间竟如此巧合地与维曼拿进行了一场完美的“邂逅”,也算是了却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在阅读G.R.Josyer带来的英文版译作时,我觉得有一个细节处理得非常好。那就是在标题“The Vimanika Shastra”的下面附加说明了这么一句“An ancient Hindu manuscript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flying machines.”即“古印度飞行器的结构设计和使用手册。”这也说明本书与一般的玄幻小说是有本质区别的。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我也明确地体会到了这一点。维曼拿飞行器的各个细节之处都有详尽的描述,不仅是飞行器的结构,动力系统,甚至包括管道如何排布,金属如何冶炼都有完整、详细的介绍。当你翻阅该书第一章时,你甚至会惊奇地发现,书中甚至有关于飞行员饮食方面的条文规定。再联系到当今宇航员们在空间站中的生活细节,真的是有一种“细思极恐”的感受!

纵观历史,许多神话和传说都不约而同地描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飞行器,以及古人们是如何利用这种飞行器进行长途旅行的:如古阿拉伯的飞天地毯,埃尔奎尔之轮,所罗门的魔法战车,当然还有本书的主角——古印度的维摩那。与其他飞行器相比,维摩那就显得更加有科学性,更加符合当今世界人们对飞行器的认知。

据印度古籍《吠陀经》的记载,在6000年前,就已经有“天外来客”乘坐一种叫维曼拿(Vimana)的飞行器拜访了地球,并将制造这种飞行器的技术教授给了古印度人。虽然现在很多研究者都对维曼拿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人们说所的“神”,往往就是指这些飞行器上的驾驶员,而且正因为他们的到来,人类才得以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璀璨辉煌的文明社会。在本书中对维曼拿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是一个靠自己力量来驱动的装置,它可以随意到达任何地点,甚至离开我们的星球。” 印度理工大学的拉加万教授(Dr. Raghavan)也曾指出:“古籍中对于古印度出现的高科技飞行器的描述非常令人震惊,而这些飞行器使用了超过16种金属来进行制作,并且设计也是非常的精良,即便在今天都没有办法仿制。”关于维曼拿的运作,书中也这样提到:“这是一个以天外技术打造的空气动力飞行器。”本书中维曼拿主要是靠来电力来驱动的,因此这种飞行器很可能是使用了一种无限的能源,也就是说在古印度人们已经开始在使用自由能源了。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中国的研究人员曾将西藏的一些写于数千年前的梵语古籍中送到印度昌迪加尔大学进行翻译,结果发现里面竟然有着关于太空飞船的制造蓝图。

    不得不说,维曼拿是神奇的、是匪夷所思的,甚至已远远超出了我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所以,关于它真假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其实在我个人看来,也许我们可以不必太去纠结它的真与假,因为这世上有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谜。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我们不应该轻易地否定或肯定某件事。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它,或许就可以从中获得些许灵感,来帮助我们创造出更加优异的飞行器来!

 

《vimanika shastra》读后感

 郑昊 

在阅读完古代印度VIMANA航天器的制造的古书《vimanika shastra》后,了解了关于古代航天器制造的一些古代人的智慧,书中详细介绍了各个机械装置的制作方法。对此我对于古印度维曼拿飞行器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看法。

据印度古籍《吠陀经》的记载,在6000年前,就已经有“天外来客”乘坐一种叫维曼拿(Vimana)的飞行器拜访了地球,并将制造这种飞行器的技术教授给了古印度人。古代印度文献普遍地提到过这些飞行器,甚至描写过它们在战争里的用途。维曼拿(英语Vimana)能够在地球大气层上飞行,同样也可以在太空和水底下旅行。虽然现在很多研究者都对维曼拿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人们说所的“神”,往往就是指这些飞行器上的驾驶员,而且正因为他们的到来,人类才得以从原始社会发展到璀璨辉煌的文明社会。如古印度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就有提到:罗摩(Rama)一声令下,一辆华丽的战车就瞬间飞入云层中,并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还有比玛(Bhima)乘坐他的维曼拿在空中飞过,留下长长尾迹,发出雷鸣般的声响,就像一个太阳一般,照亮每一个所到之处。书中,对于维曼拿是这样描述的:“这是一个靠自己力量来驱动的装置,它可以随意到达任何地点,甚至离开我们的星球。”而对于维曼拿的制造,书中写道:“要用轻便和坚硬的材料做成维曼拿的身躯,就像是一个用金属材料制作的飞鸟。它的发动机必须要在加热设备的下方,并由汞来为它提供能量,然后人们在里面就可以去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维曼拿可以进行垂直升降,也可以在空中左右水平移动,在它的帮助下人类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也可以让其它星球的生命来到地球。”而对于维曼拿的能量来源,研究者认为诸如印加人、埃及人、东印度人、玛雅人和其他古代文明的复杂石雕是具有特定目的的,而不仅仅是拿来摆设的。因为有研究发现,这些古文明遗迹的石头竟然是可以导电的,并且还带有电荷,所以它们很有可能是用来传输大量能量的。值得一提的是,几年前,中国的研究人员曾将西藏的一些写于数千年前的梵语古籍中送到印度昌迪加尔大学进行翻译,结果发现里面竟然有着关于太空飞船的制造蓝图。根据翻译的结果显示,这些太空飞船的推进系统是基于一种反重力技术,类似于轻身功的理念——人的内在自我存在着未知的力量,如果施展出一个足够强大的离心力即可抵消所有的引力。书中描述了Kuntinee、Pinjulaa和Rowdree-darpana等镜子的制造方法以及用途,以及维曼拿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的所需动力及其来源,并介绍了各个动力源可以控制的飞行动作。

总之,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古文明,会发现其实他们是比今天的人类还要先进、复杂的,而且今天的人类也非常难以再达到这些古文明的科技水平,纵使今天主流的科学不愿承认他们,只是将他们看作是“科幻”的而已。

 

 

亦神话,亦科学。-《vimanika shastra》读后感

--姚衎仲

  这是一本来之不易的神奇的作品。

  从书的出版上来讲,这书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得以以现在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起初它只是印度先贤的手稿,后经印度哲人和印度许多机构的整理拼凑,才有了《维曼拿飞行器》的最初成型版本。在梵文学者们共同努力下,才有了该书的英文文本。期间间隔数十年。

  在阅读过程中,我渐渐发现也许这本书并不像传说中那样神奇,但是当我站在几千年前文明的角度再思考书中的内容时,觉得这可能不止是一本神话作品。

  千年之前的人们,对自然有着向往与敬畏之心,正如本书的开头提到的,维曼拿是一种能像鸟儿一样飞翔的载具。同时,书中维曼拿的制造过程中也涉及了很多疑似宗教仪式的制造方法,这些方法更像是在对自然祈福。但是这并不会改变这是一本科学巨著的事实。书中从第二章开始,便开始从科学的角度介绍维曼拿飞行器,从飞行器的制造、飞行器类型、飞行员培训、材料选择、飞行器控制和飞行器理论各个方面对古印度维曼拿飞行器进行了阐述。对那个时代来说,这无疑是超越时代的构想。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飞机被定义为1903年莱特兄弟所试飞的飞机,但是从这本古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我们当今依然在研究的飞行器热点问题,如第三章提到的航空安全问题,第五章提到的金属材料的选择与加工问题。这可是在一千多年前创作的文献啊!此外,在动力理论章节我们还可以看到和漩涡相关的讨论、飞行姿态控制以及表面材料的导热性能,甚至还有类似现代雷达的声纳发生装置,对于这些内容,如果说是纯粹的想象而非科学,这些也难免有点太真实了。我们也许能解释书中的一些现象,却没法解释为什么古人会在一千多年前写出这样的内容。

  但是,局限于当时的文明,书中仍然有很多带有明显的宗教迷信色彩的不切实际的想象。比如对飞行员服装和饮食要求中提到这些要求是为了抵抗某些非自然力对宇航员造成伤害。还有在对金属的提炼过程中,使用到很多动物毛皮内脏等材料,从我们所学的知识角度明显知道这些材料对提取金属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书中还提到通过咒语可以有神力保护飞行器和飞行员不受外力伤害,这些都是明显的基于神话的假象。

  总之,《维曼拿飞行器》既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是荒诞的神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了自然之后,也许会对这本书有新的看法。


在想象和经验的空间飞行—《维曼拿飞行器》书评

--王炳琛 

自从历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阶段以来,人类对于实现遨游天空、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梦想就从未曾止息过。从神话中嫦娥奔月、伊卡洛斯飞向太阳的想象到开始对鸟类的模仿,从孔明灯、风筝等可飞行道具到热气球、飞艇的腾空,世界各地的人们无不用自己的智慧开创着人类对于天空征服的历史。在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先民们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想象,通过设计维曼拿飞行器,实现了自己关于飞行的梦想,而本书,也正是我们对于印度先贤们的智慧与创造的再现与致敬。

《维曼拿飞行器》一书,是由SUBBARAYA教授整理,小说家、梵文学者、历史学家G.R. JOSYER翻译、编辑、出版的一本关于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的介绍与说明的书籍。本书分为六个章节,在前言部分中,编者详细介绍了本书的整理、出版过程,并对出版本书的意义以及书中记载和介绍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本书第一章属于评述部分,简单介绍了维曼拿飞行器的功能、运作以及该飞行器飞行员的衣着、用餐等信息;第二章则主要讲了组成维曼拿飞行的三种金属以及其混合、冶炼的方法和所需容器;第三章则介绍了维曼拿飞行器中的几种不同功用的镜的相关信息;第四章分析了维曼拿飞行器的动力来源;第五章为本书的主要部分,也是篇幅最长的部分,详细介绍了维曼拿飞行器各种机械装置,最后一章则简单介绍了维曼拿飞行器的种类。至此,所有可以搜集到的关于维曼拿的信息便全部整合完毕。

通观本书,我不禁为印度先民们想象的独见性所折服。在同时期,其他文明对于天空的征途还在于仿生的想象或者借用风筝等相对初级的飞行器具进行探索,古印度人民就已经系统地提出应用维曼拿飞行器征服天空的理论。在该理论中,不仅贯彻着飞行器总体设计的每个环节,即飞行器各个机械装置的功能明确、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都有详尽的介绍,甚至对于飞行员的衣着、饮食等特殊环境下的特殊设计都有详细的描述,此外,维曼拿飞行器的一些战略设备,比如远程监控、主动伪装和声波武器等,至今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比之于其他文明,维曼拿飞行器在设计的系统性、先进性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加之上古时期,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相对更加困难,便更使得这一点难能可贵。

其次,印度人民于劳动和生活中获取的经验对于维曼拿飞行器的设计也是不可或缺的。在第二章关于制造飞行器的金属的冶炼容器的选择中,印度人民通过对不同的容器分别进行试验,对比选择出最优的容器以进行金属的冶炼。这与现代社会学中的理性选择理论不谋而合。此外,在整个飞行器的制作过程中,材料除特有的化学物质、晶体外,大部分物质则来源于植物、动物等自然中存在的原料。在材料表征与测试方法相对欠缺的古代,能做如此选择,自然来源于劳动人民对于整个自然界长久的接触与认知。

但是,纵然古印度先民们的思维天马行空、经验丰富广博,但是以现代科学对于飞行器的研究和理解来看,书中维曼拿飞行器的设计和制作还存在较大的可疑性,诸如在本书中并没有任何关于航空理论的阐释,更不必说反重力装置了。而且本书中很多材料的制作和应用与其说金属冶炼的制造,倒更不如说是中世纪西方世界的炼金术。另外,我有幸参与到本书英文版本的中文编译过程,书中提到的很多关键性名词,基本都是难以用现代语言解释的梵文,因此我们也就不能确定这些梵文指代的名词是切实存在的东西还是仅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物质。基于此,我们就更难以确保维曼拿飞行器存在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总的来说,本书对于研究古印度文明、飞行器发展历史等相关学术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文献资料的整理将我们的实现聚焦于远古时期的印度文明,去思考去探究古代文明存在的价值性与对现世的参考意义。古书中有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以《维曼拿飞行器》一书为参考,也可以为日后飞行器设计与制造提供更多的反思与发展方向。


飞行于科学和幻想之间——玛赫西手稿读后感

 ---李国泽

飞行是人类从古至今一直难以割舍的梦想。受困于重力的束缚,我们祖先的身体难以像鸟儿一样翱翔于天空。但是他们的思想却早已插上翅膀,飞向了那片未知的深蓝。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飞行故事。希腊神话中,伊卡洛斯曾使用石蜡粘接羽毛制成了一对翅膀,绑在胳膊上实现了飞行。但是却因为他飞的太高接近太阳,石蜡融化翅膀也随之解体。他从空中掉下失去了生命,只留下了一个追逐天空的故事。

与希腊人的思辨与理性不同,印度人的洒脱与乐观深深印在他们的性格之中,从古至今一直如是,这也影响到他们的文学和历史。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史诗,相对于希腊《荷马史诗》的严谨,也更多了许多传奇性与神话性。其中描写了一发即可毁灭城市的箭矢,能在大气中、水里甚至是太空飞行的维曼拿斯,更让这些著作像是神话多过史诗。然而随着对玛赫西手稿的阅读,我慢慢对其有了新的看法。

玛赫西是古印度一位先哲,有很多传奇的故事。这本手稿,据说也是出自他的笔下。由于手稿是由梵文翻译成的英文,再经过我们翻译成中文,所以其中很多人名、地名或者专有名词都十分的晦涩难懂。但是在完成了整个文献的翻译之后,这部手稿所描述的形象就逐渐地清晰起来。

这部手稿所描绘的细节之多,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在其中,不仅仅描述了三种维曼拿斯飞行器的外观,配上了丰富的插图,还包含了其结构设计、材料选择与制备,甚至连对操作者的要求以及饮食习惯都有很多的描述。在由我翻译的部分中,这部手稿详细地描写了飞行员应该具备的能力。原文中这样写道,“飞行员必须有能力控制飞机。 他必须知道飞机的结构,知道它的起飞和上升的天空的手段,知道如何驾驶它,如何在必要时停止它,如何操纵它,使它在天空中完成漂亮的机动动作而不会崩溃。”这些要求,跟现代飞行员的要求几乎一摸一样。之后的描述中,还对飞行员应该熟悉的具体知识一一列出,非常详尽,让人甚至以为这是一本现代的飞行员操作手册。

不仅仅是飞行员的操作要求,它对于飞行员的身体素质也有很多的要求。因为季节的不同,他规定飞行员食物也应该随季节变化,以免身体上产生不适。“在春季和夏季月份,飞行员的食物应该包括液体类的水和牛奶,谷物以及猪肉或羊肉。在雨季和秋季的四个月中,应包括液体中的牛奶,谷物中的小麦和黑面包,以及鸡肉。在冬季和下雪的四个月里,应该有谷物和山羊奶,雅瓦和黑面包,以及麻雀的肉。”这些描写,都像是一个真正的飞行员,应该遵守的饮食规范。甚至为了在空中或者太空中保护飞行员,这本书中还有关于飞行员“宇航服”的制造方法,使用云母等矿物来保护飞行员免受辐射影响。这些详细而又具有科学性的描述,很难让人相信古印度人完全靠想象,没有飞行器实物就写出了这些。

关于是否真的存在维曼拿斯飞行器,我自己也没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按照书中的描述,它的动力系统应该无法使“载运400500人的多层甲板客机”这样的飞行器飞上天空。但是由于我们的文献是从梵文译成英文,再由英文翻译而来,其中不可避免的有很多的误解和错误。所以原本的设计是否就是我们看到的这样,也不得而知。就像很多印度的文献与资料,其中也掺杂了很多或许是神话,或许是现实的故事,这也是印度人所特有的浪漫的民族特征。正像很多印度的历史著作处于神话和史实之间,维曼拿斯飞行器也处在科学和幻想之间。它代表着古印度人民向往飞行和天空的好奇心,无论他们是否真的将其付诸于实践,都是个有趣的故事。


《维曼拿飞行器》书评

--余翼

本书介绍了一种存在于古印度的飞行器——维曼拿。这种飞行器宛如一座飞行的宫殿,能通过独特的能量系统摆脱重力的束缚,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同时,维曼拿还是一种强大的空战武器,它能够通过特殊的方式伪装自己同时欺骗对手,达到战略恐吓的目的,并且还可以从太阳、空气、火乃至敌方飞行器获取驱动的能量。书中在不同章节分别介绍了维曼拿的材料、功能、动力系统、机械结构、飞行员注意事宜,以及四种不同种类的维曼拿。可以说,本书是一本很详尽的维曼拿结构设计和使用手册。

这本书给我的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惊奇了。我惊异于书中所描述的维曼拿飞行器之先进,远超古代科技所能达到的水平,乃至对于当代技术而言,一些功能的实现都非常困难。例如,对于维曼拿这种大型飞行器,其本身完全不是按照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制造的,却能够实现水陆空三栖运行。要想达到这种效果,首先必须得克服重力的影响。像飞机可以依靠飞行过程中机翼上产生的升力来抵消重力,而维曼拿却是通过“Udgamaa力”来产生的上升的力,以当代的技术几乎不可能实现这种原理,能够与之相媲美的也就只有飞碟了。然而,就是这样一种先进乃至近乎科幻的飞行器,却出现于一部古印度的作者的手稿里,这着实让我产生了一种穿越感,惊奇之情流于言表。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一开始读到维曼拿飞行器的各种功能的时候,我是充满了许多疑问的。

其一是为什么以古代的科技水平,能够制造出如此高科技的飞行器?就算很多细节是由作者通过想象而填补,那以当时的人们的想象力,又为何能够想象出如此符合科学原理的机构或者功能呢?举个例子,当维曼拿在地面上移动的时候是靠电动机来驱动的,而电动机所消耗的电能又是通过发电机来产生,发电机可以将很多其他形式的能(例如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桥梁,那便是电。这个过程涉及到了电的产生和电的利用,这与当代的电动系统极为相似,这难道是巧合吗?

其二是如果古代确实存在过这些强大的飞行器,凭借它们的力量,古印度文明为何没有跨越大洲大洋统治全世界?依照书中描述的飞行器强大的性能,以及其与当时其他文明落后的科技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古印度应该可以轻易完成这个目标。亦或是当时存在另一个强大的文明古国,它们拥有相类似的科技能够与古印度相抗衡?也就是由于本书中所提到的“敌方飞行器”的存在,避免了拥有维曼拿的古印度文明一家独大的场面?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得而知。

对于维曼拿这种古代飞行器,不仅仅这本书上有所描述,在很多古印度书籍中都有所提及。例如在古代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里就有这样的描述:“……维曼拿有很多窗户、两层结构,飞走时发出的强烈光芒,就像太阳,其声音似炸雷…喷着红色火花,升到高空,看起来就像彗星,直达太阳和星空。”史诗中描述的维曼拿与当代的火箭非常相似,甚至能够完成宇航飞行,真让人不由得产生出一种设想,当年是否有外星人降落地球,教会了古印度文明这些先进的技术,然后制造出了维曼拿这种先进的飞行器

当然疑问归疑问,这并不妨碍我们欣赏这本作品,同时这些疑问也给维曼拿飞行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我们继续去探寻它的奥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6-1108411.html

上一篇:几位同济航院的本科生来实验室参观调研
下一篇:“教授进中学”之靖江中学行
收藏 IP: 222.66.17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5 10: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