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kysdc 地球科学苑-地学科普与地质灾害

博文

黄河天然浮雕的成因 精选

已有 14518 次阅读 2017-7-30 19:31 |个人分类:地学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碛口, 黄河, 浮雕, 盐风化, 水蚀

红石峡的博文中,向大家展示了红石峡谷两侧的壮美的盐风化现象,实际上,黄土高原地区的盐风化现象非常普遍,用无处不在来描述一点不过分,不论是天然的岩石露头,或是人类居住的窑洞。

 位于陕西—山西交界处的黄河大峡谷开阳村附近的黄河东岸,厚层的三叠系砂岩上发育了大量的风化穴,这些风化穴形态千奇百怪,被形象地称为“石沟、石龛、石窟、石书”或者以各种动物或传说的怪物命名,如“游龙、跳蛙、皎鲨、老鹰“等。其中最为壮观的一段被已经被当地开辟为旅游景区,由于这些景观类似于浮雕的效果,并且被解释为水蚀成因,因此这个景区被称为“临县碛口镇水蚀浮雕”景区。百度“临县碛口镇水蚀浮雕旅游有限公司“可以查到这个景区的位置信息和主要景点介绍。

 黄土高原多风,盐风化现象常常被解释成风蚀成因。黄河开阳东岸的这些风化穴紧邻黄河,又往往被人解释成水蚀成因,甚至被有些人解释成“壶穴”。

 关于这些“浮雕”的形成原因,景区网站上是这样解释的:“黄河百里水蚀浮雕位于晋陕黄河大峡谷开阳村,是世界上珍贵的自然遗产,形成于三叠纪,由地下水溶蚀与河流冲蚀作用复合于三叠系厚层砂岩而形成的天然崖壁浮雕。由于厚层砂岩内含有大量的正长石和石英石,在水溶蚀河流冲蚀风蚀日照条件下正长石逐渐分化分解,石英石从厚层砂岩中脱落下来,因此在砂岩中就形成了石沟、石龛、石窟、石书等形状以及各种动物形态的天然浮雕”。

我们逐条解剖一下。

 先说一下浮雕的形成时间:黄河两岸的岩石是三叠纪时形成的砂岩,三叠纪的时间距今约2.5亿至2亿年。不错,这些岩石是在2亿多年前形成的,但是,千万不能说黄河浮雕的形成时间是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黄河形成的时间远在三叠纪之后,根据现在的地理学研究成果,黄河大概形成于距今100万年左右,并且,这些浮雕是在黄河大峡谷形成之后才逐渐形成的。事实上,这些浮雕的形成历史很短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也就是说,它们还在形成中(见照片)。  

 再说一下浮雕的形成原因:介绍这些浮雕的文章或短文、游记很多,但并没有人明确研究过这些浮雕的真正成因,因此笼统地称为“水溶蚀、河流冲蚀、风蚀和日照”。而我们认为,其真正的成因正是“中国不同气候带盐风化作用的地貌特征”一文中所指出的盐风化。黄河岸边因季节性降水会产生自崖顶向下的短时间流水,这些流水对盐风化穴有一定的改造、破坏或叠加作用,但风化洞穴的主因是盐风化。请仔细观察本文中的照片,特别要注意观察洞内的白色盐霜。


01 远观浮雕


02 远观浮雕


03 远观浮雕,注意有一点点纵向的流水痕迹


04 远观浮雕,注意有一点点纵向的流水痕迹


05 远观浮雕,注意有一点点纵向的流水痕迹


06 注意观察风化穴中的白色盐霜


07 注意观察风化穴中的白色盐霜


08 注意观察岩石表面和风化穴中的白色盐霜


09 注意观察风化穴中的白色盐霜


10 注意观察风化穴中的白色盐霜


11 注意观察风化穴中的白色盐霜


12 近距离观察风化穴中的白色盐霜,可见其中的“穴中穴”现象,这是正在形成的盐风化穴。


13 远离黄河岸的岩石上,一样有类似的风化穴


14 开阳游船码头,船上是景区的郭经理


15 亲自驾船带我们考察的经理是位非常典型的西北汉子:结实、热情、豪爽


16 开阳黄河浮雕位置图,图中的红色线条是黄河。

请参考:

  1. 吕洪波:普遍存在的盐风化地貌:一直被误解,今日始澄清!

  2. 吕洪波,苏德辰,章雨旭,冯雪东,李春旺. 2017. 中国不同气候带盐风化作用的地貌特征。地质论评,634):911—926.

  3. 榆林红石峡的盐风化

  4. 李学宽:大自然的杰作:黄河画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17-1068759.html

上一篇:榆林红石峡的盐风化
下一篇:九寨沟地震问答
收藏 IP: 123.122.98.*| 热度|

41 陈楷翰 吕洪波 吴光恒 陈小润 尤明庆 曾泳春 吕喆 晏成和 姬扬 章雨旭 刘拴宝 张磊 马志飞 徐令予 王从彦 黄永义 郭战胜 秦四清 杨顺华 冯大诚 武夷山 姚伟 李学宽 蔡小宁 张明武 杨学祥 李伟钢 宁利中 吕秀齐 刘钢 徐晓 杨正瓴 刘炜 王俊杰 许珂 shenlu zjzhaokeqin xlsd chenhuansheng xiaoqilin qianli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