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新的这一版,也是互联网大脑模型图的第五个版本,距离第一版的发布已经有10年时间(2008年),距离上一版第四版也有1年时间,在这一版中主要解决了如何在模型中体现机器智能和群体智能的位置和关系问题。
我们在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定义中提到:“机器智能和群体智能是驱动互联网大脑的云反射弧对世界产生反应的根本动力”,但如何在模型中反应这一机制,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通过一年的思考,我们终于将第四版模型中的类脑神经元网络进行拆分,形成了第五版的模型架构。
这次修改对与进一步分析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科技生态;混合智能如何在互联网中的形成将会有更为明晰的启发。
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定义
互联网的大脑模型就是互联网向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类脑巨系统架构;
互联网大脑架构具备不断成熟的类脑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运动神经系统、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
互联网大脑通过类脑神经元网络将将社会各要素(包括但不仅限于人,AI系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自然各要素(包括但不仅限于河流,山脉,动物,植物,太空)链接起来,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互,互联网大脑在群体智能和机器智能的驱动下通过云反射弧实现对世界的认知,判断,决策、反馈和改造。
关于互联网大脑模型若干问题探讨
1.关于研究方法的问题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物理结构“原子”和“21世纪和最重要的物理结构互联网”,为了深入,准确和清晰的描述它们完整结构时,都用到了巨系统对比的方法,分别是原子的葡萄干蛋糕模型、原子土星模型、原子太阳系模型和互联网网状模型、互联网海星模型和互联网大脑模型。
2.关于互联网大脑是否人为规划的问题
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形成并不是人为规划的,而是过去50年时间里,在科学研究和商业创新两大动力的推动下,自然涌现和形成的类脑巨系统架构,只是在21世纪后其类脑现象启发我们绘制了完整的互联网大脑模型图。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是否提出互联网大脑模型,这一结构都会形成和发展。这说明类脑的巨系统架构是当前科技生态下各技术关联运转的最优目标架构。
3.互联网大脑模型的发育过程
与原子的太阳系模型或电子云模型的结构稳定不同,互联网大脑模型的结构是快速变化,不断发育成熟的,在过去50年,互联网大脑模型各部位依次发育,并在2018年出具雏形。
1969年 互联网诞生
1974年 Tcp/ip协议诞生
1991年 万维网诞生
2004年 互联网类脑神经元网络快速发育,博客,社交网络,web2.0爆发、
2007年 互联网中枢神经系统开始快速发育,云计算开始快速发展
2009年 互联网感觉神经系统开始快速发育,物联网开始爆发
2010年 互联网神经纤维开始快速发育,3G,4G,光纤,卫星通信和定位快速发展
2012年 互联网运动神经系统开始快熟发育,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提出,3D打印,无人机,智能汽车,云机器人开始兴起。
2013年 互联网大数据开始爆发,伴随互联网类脑神经元网络,互联网感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神经纤维的成熟,互联网数据急剧增长。
2015年 互联网大脑模型的智能化开始加速,人工智能与互联网大数据,视觉神经系统,听觉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深度结合,成为激活互联网大脑模型的重要动力。
2016年 互联网神经末梢开始加速发育,以边缘计算为代表远端智能技术开始广泛应用
2018年 互联网大脑模型初具雏形,各科技公司将自己的业务核心与互联网类脑架构结合,涌现大量智能巨系统,包括谷歌大脑,讯飞超脑,百度大脑,阿里ET大脑,360安全大脑,腾讯超级大脑,华为EI智能体
2020年 科技领域的智能巨系统不断融合,对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的建设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4.关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详细研究情况
互联网大脑模型从提出迄今已经有超过10年的时间,具体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请参阅文章:
1.《互联网大脑模型的提出过程和研究方向》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1111663.html
2. 《互联网的大脑模型与原子的太阳系模型,科学史上的巨系统对比》,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1118627.html
5.互联网大脑前4版模型图的情况
作者:刘锋 计算机博士,《互联网进化论》作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