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洪 or 涝?
已有 8854 次阅读
2011-6-24 22:23
|个人分类:水利知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北京, 洪水, 暴雨, 武汉, 城市内涝
洪涝:洪
or 涝?
最近些天,武汉、北京等城市相继出现了暴雨、严重内涝,网上关于洪涝的讨论不少。其中一部分讨论中混淆了洪、涝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如“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与“1~3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之间的巨大反差。本文来谈谈洪、涝的主要差别。
洪涝是一个常用词,表达了两种与“水多”相关的灾害,但洪、涝不是一回事。套用一个小品的话就是:洪是洪,涝是涝,洪不是涝,涝不是洪。
涝是指“过多雨水受地形、地貌、土壤阻滞,造成大量积水和径流,淹没低洼地带造成的灾害”【1】,洪水是由“暴雨、冰雪急剧融化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江河湖库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急剧上涨”【1】。因此洪和涝都与水多有关,但区别还是明显的。从水文学角度来说,涝发生在产汇流过程中,产流无法及时汇入河湖而产生积水致涝;洪水则是水汇入河湖导致水位上升所致。因此这些天武汉、北京发生的都应该属于城市内涝,而不是洪水。
洪水大家了解都比较多,比如1998年长江、嫩江流域的大洪水。国家防洪标准对不同的城市、农村、工矿企业规定了不同的标准,如城市防洪标准一般从一般城镇的20年~50年一遇到特别重要城市的200年一遇。
城市内涝与城市化进展密切相关。城市化使得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加,产流量增加,汇流时间降低;同时,立交桥等的大量修建导致局部低洼地带的出现,周边产流向低洼地带汇集。如果这些水无法及时排入河湖,就会导致内涝。与洪水灾害造成的大面积灾害相比,内涝会造成局部地区的损失,因此防涝的标准比防洪标准低得多,如1~3年一遇。
城市内涝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增加雨水下渗能力(如增加绿地面积、采用透水性路面等)、增加城市雨水滞蓄能力(如利用洼地、池塘等蓄水,将传统的高绿地改为下凹式绿地)、城市雨水利用(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也有一定作用)、加强排水规划与管理等。
参考文献:【1】徐向阳主编,水灾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95-458937.html
上一篇:
水文—生态模型方面的学术报告——欢迎光临下一篇:
论文:作物根系层土壤水分模拟的经验-机理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