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为国家部委级官员公开“群殴”叫好

已有 4946 次阅读 2011-1-3 09:10 |个人分类:社会思考|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能源,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

  
   能源尤其是新能源,这些年谁早介入了,谁就能大有获益。能源种类多,各自对环境均有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污染或环境负面效应,这应该是不难甄别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不同种类能源领域谋生的政府官员、科技人员,却很少谈及自己所及能源开发的环境负面效应。昨晚读到的这则新闻报道,竟然出现了水电与火电污染谁更大的国家级环保、能源官员“群殴”现象,国家能源局局长也及时地参与了其中。这是行业间潜在的争利,还是真诚地探索国事利民,尚不清楚。能源开发和保障,关乎国家发展安全和民众生活福祉,但愿相关官员和科技人员,能够经常做到良心发现,善做善为!
   印象较深的上一次国家部委级官员、院士公开“群殴”事件,是京沪建磁悬浮还是高铁,其结果目前应该算是已经揭晓-高铁胜出。本博甚感欣慰。

附:环保官员称水电污染比火电严重 国家能源局反驳

       中广网北京1月2日消息(记者费磊)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10年年末,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长凌江表态指出,“水电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比火电造成的污染更严重”,一时间引起各方关注。各方声音中有赞成、有质疑,更有反对。

  环保官员直接质疑水电会造成比火电还严重的污染,这在过去相当罕见。这种看法很快就遭到了水利专家的“质疑”。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韩小平介绍说,对于水电建设是否破坏环境的争论已经延续多年。

  韩小平:环保部这个说法也不是空穴来风。过处有一些极端的环保主义者一直在反对建设水电大坝。他们认为水电造成了很多的环境负面效应。事实上也是,任何能源,无论是新能源、清洁能源都有负面效应。比如发展风电会出现打死飞鸟的情况、搞太阳能会有多晶硅的废弃物的污染。任何事物都要进行相对的比较

  韩小平指出,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比重还不到30%。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水电比例远高于中国。

  韩小平:美国的水电开发率大概在60-70%。欧洲在70%以上。发展水电最好的是挪威,超过90%。如果说水电会造成更多的污染,那么这些国家的环境应该比我们更差。事实上这些发达国家环境比比中国更好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表示,不认同环保部官员的说法。

  张国宝:过去也有人说过排放的甲烷比什么还要大,我也想不通,就算事先把这些草和树都割了,烧有多少,我总觉得有点危言耸听,我反正不大想得通

  张国宝表示,水库水质降低,绝不是水库本身污染了水体,而是水库对水体的要求高于河流。他还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做了说明。

  张国宝:比如说千岛湖,现在不挺好吗?成了旅游景点了。二滩原来争论很厉害,我连续去过好几次,我现在看到二滩真是山清水秀,而且周围的山头都变绿了,过去还不那么绿,为什么?小气候,湖面上蒸发雨量降,气温也均衡了,夏天比以前降两度,冬天比以前高两度,因为有水温调节,这个地方也成了旅游圣地,挺好,我看到的水电站搞得好的山清水秀多得是

  韩小平介绍说,发达国家的煤在整个能源消费当中只占30%,而中国煤炭就占了将近70%。到十二五末,煤炭消费将要达到40亿吨。届时中国煤炭的消费约占全球煤炭产量的50%。如果不开发清洁能源,将无以为继。

  韩小平:对于中国来说现在火电的比例太高了,火电造成的污染还不仅仅是温室气体,还有大量的氮氧化物、粉尘,特别是一些重金属,汞这样的污染更加危害人们的健康。所以对于中国来说,我们现在(火电)比例太高了,我们应该更多的发展我们的清洁能源

         水电就是一个重要的清洁能源,发展水电不仅仅是一个能源的问题,电的问题,还在相当程度上还有一个治水的问题,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在目前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优先的发展水电。

  早在去年8月,张国宝就表示,中国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15%的目标当中,有9%要靠水电,大大高于核能的4%,在可用的4亿千瓦水力资源中,有3.8亿千瓦必须得到开发。而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也明确了积极发展水电。

  张国宝:加大黄河上游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等重点流域的开发力度,把水电开发与帮助移民脱贫致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建一座水电富一方百姓,美化一片山川。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70-400442.html

上一篇:同济大学博士:中国地震带强震复发概率预测图表
下一篇:建议一个辅助评估楼市见顶的指标
收藏 IP: 202.120.42.*| 热度|

22 赵星 王铮 王进 李小文 曹广福 陈国文 许浚远 杨洪强 袁贤讯 吕喆 李学宽 鲍海飞 许培扬 左正伟 武京治 徐耀 白图格吉扎布 刘广明 刘庆丰 周向进 hangzhou xqhuang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2: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