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基础术语是笔者结合课程讲授而归纳的,可供有关人员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水文学基本概念(术语)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肖长来
电话:043188823930,0431-88502287
章 |
序 |
概 念 |
解 释 |
0 |
1 |
水文地质学
|
Hydrogeology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及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
0 |
2 |
地下水水文学
|
Groundwater hydrogeology是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运动、地下水与河流、湖泊的相互补给、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和开发利用的科学。 |
0 |
3 |
水文地质学原理
|
Principles of hydrogeology又称为普通水文地质学,研究水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学科。 |
0 |
4 |
地下水
|
Groundwater 广义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是指赋存于地下水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 |
1 |
5 |
饱和水汽含量
|
(符号为M或E)是指某一温度下空气容纳的最大水汽量.M或E。随温度T升高而增大。 |
1 |
6 |
水循环
|
Hydrologic cycle/ Water cycle是地球上或某一地区,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亦即地球上各个层圈系统内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
1 |
7 |
水文循环
|
Hydrologic cycle 是指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大循环是指海洋和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小循环是指海洋内部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
1 |
8 |
天气
|
Weather是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各种气象因素综合影响所决定的大气物理状态。 |
1 |
9 |
气候
|
Climate 是某一区域天气的平均状态。 |
1 |
10 |
气象
|
Meteorology是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现象的统称。 |
1 |
11 |
气温
|
Air temperature即大气的温度。通常指的是离地面 |
1 |
12 |
气压
|
Air pressure是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由于空气分子的碰撞在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亦即大气的质量施加在地表或地表物体上的压力。其值等于单位横截面上所承受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气压的单位为毫巴或毫米汞柱。 |
1 |
13 |
湿度
|
Humidity/moisture表示空气中水汽含量或空气干湿程度的物理量,是大气中的水汽含量。有绝对温度、相对湿度、饱和差和露点等多种表示方法。 |
1 |
14 |
绝对湿度
|
Absolute humidity 表示某一地区某一时刻中的水汽含量,即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用重量表示时,符号记为m,一般用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克数表示,单位为g/m3; 用压力表示时,符号记为e,为空气中所含水汽分压,相当于水银柱高度的mm数或mba(1mba=102Pa),表示空气中水分的不饱和程度。 |
1 |
15 |
相对湿度
|
Relative humidity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值,亦即绝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值,即 r(%)=e/E×100%=m/M×100% 式中,r为相对湿度,以百分数表示,表示实际水汽压,单位为毫米汞柱;E为饱和水汽压(同一温度下,水汽压的最大值)。 |
1 |
16 |
饱和水汽含量
|
Saturated vapor pessure(符号为M或E)是指某一温度下空气容纳的最大水汽数量。 |
1 |
17 |
降水
|
Precipitation 是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饱和状态时超过饱和限度的水汽凝结并以液态或固态 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主要指从云中下降的液态或固态水,如雨(rainfall)、雪(snow)、冰雹(hailstone)等。以锋面雨最常见。常用雨量计观测,单位mm。 |
1 |
18 |
降水量
|
Precipitation是一定时段内,降落在平地上(假定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降水所积成的水层厚度(如为固态降水则须折合成液态水计算),以mm数表示。 |
1 |
19 |
蒸发
|
Evaporation是指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而变成气态的过程或现象。通常用蒸发皿观测,单位mm。 |
1 |
20 |
水面蒸发
|
发生于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由水面的蒸发。 |
1 |
21 |
陆地蒸发
|
(Transpiration)发生于陆地表面的蒸发,包括土面蒸发和叶面蒸发。 |
1 |
22 |
蒸发量
|
Evaporation 一定时段内从一定的表面积的水面或冰雪面上可能逸出的水汽量。通常所指的蒸发量实际上是指水汽分子从蒸发而逸出的通量与水汽分子返回蒸发面的通量之差,即蒸发净逸出的水汽通量。气象上通常用所蒸发的水层厚度(mm)来表示蒸发量的大小。 |
1 |
23 |
径流
|
Runoff是指降落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为水流的重要环节和水均衡的基本因素。分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
1 |
24 |
水系
|
是指汇流于某一干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 |
1 |
25 |
分水岭
|
Divide分水线,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的连线。 |
1 |
26 |
流域
|
Watershed /basin是一个水系的全部面积,亦即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
1 |
27 |
流量
|
Discharge (Q)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渠管)某一断面的水量(水体积)。常用单位为m3/s。计算公式Q=FV,F为过水断面面积,V为平均流速。 |
1 |
28 |
径流总量
|
(W)是指某一时段T内通过河渠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m3;计算公式W= QT,Q为通过过水断面的流量,T为时间段长度。 |
1 |
29 |
径流模数
|
Runoff modulus (M)是单位流域面积F上平均产生的流量。常用单位为L/s.km2。计算公式M=Q·103/F,F为流域面积,Q为平均流量。 |
1 |
30 |
径流深度
|
Runoff depth (Y)是计算时段内的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的平均水层厚度。常用单位为mm。计算公式Y= W·10-3/F,F为过水断面面积,W为总径流量。 |
1 |
31 |
径流系数
|
Runoff coefficient (a)是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与降水量的比值。计算公式a =Y/X,Y为径流深度(mm),X为降水量(mm)。 |
2 |
32 |
空隙
|
Void space 是指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占据的空间。岩石中孔隙、溶隙(洞)和裂隙的总称。 |
2 |
33 |
孔隙
|
Pore / Pore space 是指组成松散岩石的物质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隙。其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 |
2 |
34 |
孔隙度
|
Porosity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可用百分数和小数表示。n=Vn/V·100%,其中n为孔隙度,Vn为孔隙体积,V为岩石总体积。 |
2 |
35 |
裂隙
|
Fissure是指固结的坚硬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在各种应力作用下岩石破裂变形而产生的空隙,以裂隙率表示。 |
2 |
36 |
裂隙率
|
Fissure ratio (Kr)是指岩石中裂隙体积(Vr)与包含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即Kr = Vr/V或Kr = Vr/V×100%。也可用面裂隙率、线裂隙率表示。 |
2 |
37 |
成岩裂隙
|
Diagenetic fissure是岩石在成岩过程中由于冷凝收缩(岩浆岩)或固结干缩(沉积岩)而产生的裂隙,如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 |
2 |
38 |
构造裂隙
|
Structured fissure指岩石在构造变动中受力而产生的裂隙。其特点是具有方向性,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匀。 |
2 |
39 |
风化裂隙
|
Weathering fissure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破坏而产生的裂隙,主要分布地表附近。 |
2 |
40 |
溶穴(溶隙)
|
Karst/solution cave是指可溶的沉积岩(如盐岩、石膏、石灰岩、白云岩等)在地下水溶蚀作用下所产生的空隙(空洞)。 |
2 |
41 |
岩溶率
|
(Kk)Karst rate是指溶穴的体积(Vk)与包含溶穴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即即Kk = Vk/V或Kk = Vk/V×100%。 |
2 |
42 |
结合水
|
Bound water是指岩石空隙中受固相表面的引力大于分子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具有抗剪强度。最接近固相表面的结合水为强结合水;其外层为弱结合水,又称薄膜水,可被植被吸收。 |
2 |
43 |
重力水
|
Gravity water是指岩石空隙中距离固体表面更远、重力对其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其吸引力、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重力水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 |
2 |
44 |
毛细水
|
Capillary water 由于毛管力作用而保存于包气带内岩层空隙中的地下水。包括支持毛细水、悬挂毛细水、孔角毛细水。 |
2 |
45 |
结构水(化合水)
|
Constitutional water,Chemical water 称为化学结合水,以H+和OH-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某一位置上的水。 |
2 |
46 |
结晶水
|
Crystallization water 是矿物结晶构造中的水,以H2O分子形式存在于矿物结晶格架固定位置上的水。 |
2 |
47 |
容水性
|
是指岩石容纳水的能力,衡量指标为容水度。 |
2 |
48 |
容水度
|
Water capacity是指岩石完全饱和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用小数或%表示,一般小于或等于孔隙度。 |
2 |
49 |
含水量
|
Water content/moisture是岩石空隙中所保留的水分的多少。重量含水量(Wg)与体积含水量(Wv)的关系: Wv = ?d•Wg,其中??d为岩石的干容重。 |
2 |
50 |
重量含水量
|
(Wg)是松散岩石孔隙中所含水的重量(Gw)与干燥岩石重量(Gs)的比值,Wg=Gw/Gs或Wg=Gw/Gs×100%。 |
2 |
51 |
体积含水量
|
(Wv)是岩石中所含水的体积(Vw)与包含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s)的比值,Wv=Vw/Vs或Wv=Vw/Vs×100%。 |
2 |
52 |
饱和含水量
|
Saturated water content是岩石孔隙充分饱水时的含水量。 |
2 |
53 |
饱和差
|
(土壤饱和差)saturation deficit, soil moisture deficiency是土层或岩层的饱和含水量与实际含水量之差,亦即岩石的容水度与天然湿度之差。 |
2 |
54 |
饱和度
|
Saturation degree)是实际含水量与饱和含水量之比,亦即岩石孔隙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充水程度。 |
2 |
55 |
给水性
|
是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水的能力。用给水度表示。 |
2 |
56 |
给水度
|
Specific yield (m)(1)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所释放出来的水的体积。常用小数表示,无量纲。其大小与岩性、地层结构、空隙大小与性质、水位埋深(在毛细带内)及水位降速有关。m + Sr =n。(2) 是饱和介质在重力排水作用下可以给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 |
2 |
57 |
持水性
|
是饱和岩土在重力排水后,岩土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而在岩石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分的能力。 |
2 |
58 |
持水度
|
Specific retention(Sr)是指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的体积。常用小数表示,无量纲。 |
2 |
59 |
残留含水量
|
(W0)包气带充分重力释水而又未受到蒸发蒸腾消耗时的含水量,数值上相当于最大持水度,是岩石充分释水的结果。 |
2 |
60 |
岩石的透水性
|
Permeability是指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用渗透系数表征。 |
2 |
61 |
岩石的毛细性
|
Capillarity (1)是指水通过岩土的毛细管受毛细作用向各方向运动的性能。(2) 是水在土壤空隙和岩石裂隙中受毛细管力的作用下而作垂直运动的性能。用毛细上升高度表示。 |
2 |
62 |
有效应力
|
Effective stress实际作用于砂层骨架上的应力,等于总应力减去孔隙水压力,Pz = P – u。 |
2 |
63 |
孔隙水
|
Pore water赋存并运移于松散岩层孔隙中的地下水。 |
2 |
64 |
裂隙水
|
Fissure water赋存并运移于坚硬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 |
2 |
65 |
岩溶水
|
Karst water又称喀斯特水,是指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岩溶水系统是一个能够通过水与介质相互作用不断自我演化的动力系统。 |
2 |
66 |
空隙网络
|
Void network是由岩石中的空隙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所构成的网络。 |
3 |
67 |
包气带
|
Aeration zone/ Unsaturated zone是指地下水面以上至地表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
3 |
68 |
毛细带
|
Capillary zone/fringe是由于岩层毛细管力的作用在潜水面以上形成的一个与饱水带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接近饱和的地带。 |
3 |
69 |
饱水带
|
Saturated zone 是地下水面以下岩土空间全部或几乎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
3 |
70 |
含水层
|
Aquifer 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是饱含水的透水层。 |
3 |
71 |
隔水层
|
Aquifuge / aquiclude 是指不能透过与给出水、或者透过与给出的水量微不足道的岩层,具有相对性。 |
3 |
72 |
弱透水层
|
Aquitard是指透水性相当差、但在水头差作用下通过越流可交换较大水量的岩层。 |
3 |
73 |
地下水的
埋藏条件
|
Buried conditions of groundwater是指含水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情况。 |
3 |
74 |
潜水
|
Phreatic water/ Unconfined water是指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潜水含水层厚度是指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 |
3 |
75 |
潜水面
|
Water table是指潜水的表面,为自由水面。 |
3 |
76 |
潜水位
|
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高程。 |
3 |
77 |
潜水埋藏深度
|
Depth to water table (水位埋深)是指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 |
3 |
78 |
上层滞水
|
Perched water是指包气带中存在的局部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性质基本同潜水。 |
3 |
79 |
孔隙裂隙水
|
Pore-fissure water是存在于孔隙、裂隙并存的岩层(石)中的地下水。一般指半胶结的碎屑岩。 |
3 |
80 |
风化裂隙水
|
Weathering-fissure water是岩石风化裂隙带中的地下水。 |
3 |
81 |
原生裂隙水
|
Original-fissure water是存在于岩石原生裂隙中的地下水。 |
3 |
82 |
构造裂隙水
|
Structure-fissure water 是存在于岩石构造裂隙中的地下水。 |
3 |
83 |
脉状裂隙水
|
Veined fissure water是存在于断裂破碎带和各种裂隙密集带中的地下水。 |
3 |
84 |
裂隙岩溶水
|
Fissure karst water是存在于可溶性岩层的裂隙、溶孔(洞)中的地下水。 |
3 |
85 |
潜水含水层厚度
|
Thickness of water-table aquifer是指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 |
3 |
86 |
承压水
|
Confined water是指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具有承压性质。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称为隔水顶板;承压含水层下部的隔水层称为隔水底板。隔水顶板、底板之间的距离为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
3 |
87 |
承压高度
|
Confining height of groundwater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承压水位到承压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亦为作用于隔水顶板的以水柱高度表示的附加压强。 |
3 |
88 |
测压水位
|
Piezometric water level井孔中静止水位的高程。 |
3 |
89 |
自流区
|
Artesian zone是测压水位高于地表面的范围,又称为承压水的自溢区。 |
3 |
90 |
自流水
|
Artesian water 是承压水位高于当地地面能自行喷出或溢出地表的地下水。 |
3 |
91 |
承压含水层的贮水系数
|
Storage coefficient of confined aquifer 是指承压水测压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含水层所释放或储存的水的体积。所释放出的水来自含水层中水的体积的膨胀和含水介质的压缩。 |
3 |
92 |
隔水底板
|
Lower confining bed是含水层底部的隔水层 |
3 |
93 |
隔水顶板
|
Upper confining bed是承压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 |
3 |
94 |
承压含水层的厚度
|
Thickness of confined aquifer为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底板之间的距离。 |
3 |
95 |
水位线图
|
将某一潜水含水层的水位或承压含水层测压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所得到的图形。 |
4 |
96 |
渗流
|
Seepage是指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运动。渗流场是指发生渗流的区域。 |
4 |
97 |
层流运动
|
Laminar flow是指在岩石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作有秩序的、互不混杂的流动。 |
4 |
98 |
紊流运动
|
Turbulent flow指在岩石空隙中渗流时水的质点作无秩序的、互相混杂的流动。 |
4 |
99 |
稳定流
|
Steady flow是指水在渗流场内运动过程中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等)不随时间改变的水流运动。 |
4 |
100 |
非稳定流
|
Unsteady flow是指水在渗流场内运动过程中各个运动要素(水位、流速、流向等)随时间变化的水流运动。 |
4 |
101 |
有效孔隙度
|
Effective porosity(ne)为重力水流动的空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一般ne<n,但ne>m。 |
4 |
102 |
达西定律
|
Darcy’s law又称为线性渗透定律,是指流体在多孔介质中遵循渗透速度(v)与水力梯度(I)呈线性关系的运动规律,是法国H. Darcy于1856年通过砂柱渗透实验而得到的线性渗透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