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看几张产胶植物的图片
杜仲
橡胶草
灰白银胶菊
橡胶树
橡胶是指聚异戊二烯(Polyisoprene),长达几千甚至几十万个异戊二烯单元构成的聚合物。人们最早利用聚异戊二烯是来自植物,如巴西橡胶树(Para rubber tree)、印度榕、木薯橡胶(Ceara rubber)等,也就是天然橡胶。在19世纪,大英帝国皇家植物园(Royal garden, Kew)在全球搜寻产胶植物,并移植到它的殖民地进行种植,以便获取价格不菲的天然橡胶。天然橡胶在19世纪叫India rubber,因为产自东印度——印度的阿萨姆和中国的盈江交界处(印度榕),以及西印度——也就是亚马逊流域(三叶橡胶和木薯橡胶)。
聚异戊二烯(橡胶)
最早引种到亚洲的是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也叫三叶橡胶)和木薯橡胶(Manihot glaziovii)。1876年种植到锡兰(现斯里兰卡),木薯橡胶生长迅速,但不耐潮湿。巴西橡胶树则生长良好,后扩散到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地。特别是在马来西亚的霹雳河谷,橡胶树生长迅速,种子得以扩繁,很快就形成了规模化种植。这段历史也比较有趣,将来有空仔细写写。
由于三叶橡胶的品质最优,在亚洲成功种植后,其他产胶植物的栽培基本被淘汰。进入20世纪后,美苏争霸,由于橡胶主要产自东南亚国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均不在双方控制之下,美苏都积极寻找替代植物。美国发现墨西哥州所产的银胶菊可以生产性能相近的橡胶,而苏联则找到一种蒲公英——橡胶草。这两种植物的研究蓬勃发展,虽然产量较低,但都能部分替代三叶橡胶。冷战结束后,对天然橡胶的需求下降,加上人工合成聚异戊二烯技术的突破,银胶菊和橡胶草的研究失去支持,多数课题终止。
1980年5月,美国银胶菊研究小组
杜仲,则是我国特有树种,其树皮含有橡胶。但由于是反式结构,在性能上有所差异。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工成本和石油价格的上升,寻找替代产胶植物变得有利可图,银胶菊和蒲公英橡胶的研究又热闹起来。这三种橡胶性能上还是有些异同。
首先从分子式看,三叶橡胶、银胶菊和橡胶草所产橡胶都是顺式聚异戊二烯,而杜仲胶是反式聚异戊二烯。所以目前前三者弹性及拉伸性能较好,可以制作轮胎。而杜仲胶是硬橡胶,主要用于制作高尔夫球,电缆等。
从成分看,三叶橡胶含有蛋白质、脂肪酸等非胶组分,因而具有良好的拉伸结晶性能。而银胶菊和橡胶草则非胶组分较少,其生胶和硫化胶的拉伸结晶性能差,性能和合成胶类似。
蒲公英橡胶(TKS)、三叶橡胶(NR)和合成橡胶(IR)的生胶拉伸力学性能对比图。可以看出蒲公英橡胶与合成胶类似,与三叶橡胶差距较大(图自北京化工大学 刘源博硕士论文,2016)
蒲公英橡胶(TKS)、三叶橡胶(NR)和合成橡胶(IR)的硫化胶拉伸力学性能对比图。可以看出蒲公英橡胶应力弱于合成胶和与三叶橡胶(图自北京化工大学 刘源博硕士论文,2016)。
差示扫描量热仪表征的三叶橡胶和银菊胶的结晶速率(图自张立群编著《天然橡胶及生物基弹性体》2014年)
拉伸结晶性能是天然橡胶区别于合成聚异戊二烯的重要特征,主要原因在于天然橡胶含有蛋白质和脂肪酸等非胶组分。天然橡胶生物合成是在胶乳中一种叫橡胶粒子(起源于内质网的运输小泡)的细胞器中进行,合成所需的酶组成复合物,存在于橡胶粒子的膜上,合成的聚异戊二烯则向橡胶粒子内部延伸,储存在橡胶粒子中。因此在后期加工的时候,橡胶粒子膜上的脂肪酸以及胶乳中的蛋白质和聚异戊二烯发生交联,形成复合结构。
橡胶粒子和天然橡胶合成酶白复合物示意图(图自Int. J. Mol. Sci. 2019, 20(1), 50)
三叶橡胶、蒲公英和银胶菊橡胶在力学性能上为啥有那么大的差异呢?个人推测原因是三者的橡胶采集和初加工工艺不同导致。橡胶树直接割胶收集胶乳,再进行凝固和压片,蛋白质和脂肪酸等非胶组分保留在最终的橡胶中;而蒲公英和银胶菊的橡胶提取需要使用溶剂溶解和抽提,蛋白质脂肪酸等非胶组分也被一同去除,因而丧失了天然橡胶优越的拉伸结晶力学性能。
当然,以上为外行的推测,如有谬误,还望专家指正。
橡胶粒子结构示意图(图自北京化工大学 刘源博硕士论文,201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