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号,我在科学网发表了《新冠时期的科研:passion unlocks potential》,不仅被编辑部置顶推荐,而且被很多网友点评。就在那一天,我目前唯一的学生、被困在湖北疫区的ZD同学将我们合作的科研论文提交到网上(arXiv),随后也投稿给了一家国际著名的期刊,目前该论文正处在审稿状态。之后我对他讲,我们可以把类似的想法应用到另一个问题上去,结果可能更有趣;咱们需要马上动手做,否则别人在网上看到了我们的第一篇文章,可能也会很快想到。
ZD同学表示同意,于是我们师生二人再次分工协作:他着手解析和数值计算,我开始写论文的摘要和引言。等他的解析结果出来了,我接着往下写正文的部分;等他的数值结果和讨论出来了,我再做修改和润色,并把论文的小结部分写出来。就这样,花了两周时间,我们的第二篇论文也完成了,并立即投稿给了欧洲著名专业期刊Phys. Lett. B(简称PLB)。
这篇论文是3月15日被PLB编辑部接收(received)的。一周之后,3月23日,论文被正式接受(accepted)发表。编辑转来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十分认可我们的想法和结果,觉得很有趣,不需要修改就可以直接发表。3月26日,我们的论文正式在线发表,期刊卷和页码的信息全出来了,PLB现在发表的速度真是神仙的速度!
ZD和我都很兴奋!第一篇文章还在另一家期刊审稿,第二篇却已经正式发表了。我问,这是不是咱们课题组从国内向国外投稿接受速度最快的一次?ZD同学说,不是,周老师和WX同学有一篇文章更快,投稿仅一天就被接受了!
Wait,wait,我的羡慕嫉妒恨马上就来了。上网一查,果然如此:人家的论文是2019年11月19日被欧洲著名期刊Nucl. Phys. B接收(received),20号就被接受(accepted)发表了,正式在线发表的时间是25号!这速度快得也太可疑了!
我仔细一看,处理周老师和WX同学的稿件的编辑不是别人,正是跟我很熟、给周老师发过两年薪水的TO教授!看来他们的论文,很可能是编辑本人亲自审稿,马上接受的。这就没办法了,谁叫人家关系不一般呢?当然,话说回来,周老师和WX同学那篇文论确实很不错,我本人也很喜欢。
直接被编辑本人亲自审稿,这种事我也遇到过两回。
第一回,就是我刚开始读研究生时,跟着导师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当时吴老师建议我把论文投给PLB的美国编辑、哈佛大学的HG教授,然后他就出国了。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投稿都是寄航空信。一个月之后,我收到HG的回信,激动地打开一看,拒稿了!HG没有给出任何具体意见,直接说我们的论文毫无新意,不能发表。这对初出茅庐的小研究生而言,无异于五雷轰顶。于是我写信给国外的吴老师,问该怎么办。吴老师回信说,原则上你可以写封信争辩一下,但希望很小,因为HG教授在界内是出了名的自负;或者不如就改投国内理论所的期刊吧。年轻气盛的我决定试一把,用蹩脚的英语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申辩信给HG教授,告诉他我们的论文新意在哪里,不发表是不公平的。结果,几周之后,HG教授回信了,二话没说,也没有审稿意见,直接告诉我:你们的文章被接受(accepted)了!
当我再写信把这个结果告诉远在国外的吴老师时,他的眼镜碎了一地!我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这样经过一番波折发在了PLB上,这对年轻的我是多大的鼓舞啊!
回想自己当年上大学的时候给每个漂亮的女生投稿,结果都被拒了!那时候我要是有勇气接着写争辩信,说不定就会有女生回心转意,告诉我其实我的情书可以接受发表呢!多年以后,一位当年的漂亮编辑妹妹就幽幽地告诉我,那时我拒绝了你的论文,你为什么不上诉为什么不上诉为什么不上诉?你要是上诉我就给你一次机会,都怪你!于是我陷入了沉思:是呀,当年我为什么不上诉呢?难道我直接把同一个稿件一字未改就改投另一家期刊了?
第二回,2012年3月8日星期四,中国的大亚湾实验出了重大成果。当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我立即把准备好的论文投给了Chinese Physics C编辑部。这次是主编郑老师亲自审稿,VIP待遇,不需修改立马接受。到了星期天,编辑部给我发来校样,我审了一遍之后,这篇沾大亚湾实验的光的论文就尘埃落定了。不过当时CPC的发表速度还是比较慢,直到4月1日那一期,我的论文才被正式刊出。
做理论研究,选择课题的自由度、干好干坏、干快干慢的自由度都掌握在你自己手里,passion unlocks potential,速度和激情都很重要!如果你喜欢,你就别犹豫。爱情、人生,也莫不如此。如果你是年轻人,发表永远是硬道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