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ci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nghuanzhi

博文

知识搜索(简化)

已有 3280 次阅读 2021-7-3 07:02 |个人分类:创新地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区域创新系统-知识网络-认知邻近-知识搜索

知识搜索

知识搜索狭义概念为对知识进行搜寻与获取 的活动与过程,是组织的一项问题解决活动(Nelson Winter ( 1982 ) )。知识搜索广义概念( Mahdi 2003 ; LaneKoka Pathak2006 ) 除了知识搜寻与获取外,还应包括知 识整合、知识利用等基本活动与流程。知识搜寻通常指组织对外部知识源的种类、数量、地理位置等情况进 行查找、扫描( scanning) 与测评等活动。知识获取主要 指组织在科学地实施知识搜寻后,对各类知识源知识 所进行的知识捕获( capture) 与采集( collect) 活动。而 知识整合主要指组织将从外部知识源所获取的知识有 效地加以转化( transformation) ,并推进这些知识与组 织自身内部原有知识实现良好的融合,使它们有机地 整合在一起,真正成为组织用以解决现存与新问题所 需要的知识。知识利用是将组织外部搜索到的知识整 合转化为组织内部所需的知识,有效地运用( utilize) 到 组织现有问题及新问题的解决中、生产技术与工艺流 程的优化以及新产品开发中。

知识搜索分类

按搜索内容,知识搜索可分为组织搜索与创新搜索。组织搜索是组织在不确定环境中为解决问题或发 现机会而进行的信息搜集过程(NELSON R,WINTER S., 1982)创新搜索是指组织在创新过程中为解决问题而对不同来源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整合的活动(LAURSENK,SALTERA,2006)。根据搜 索 范 围,可将创新搜索分为本地搜索和远 程搜索。企 业 在现有专长或知识基础附近进行的搜索活动称为本地 搜索(HELFAT CE.,1994; MARTINX,MITCHELL W,1998),远程搜索指组织从外部搜集新知识 和探索新机 会 的 活 动,也称为非本地化搜索。远 程 搜 索更有助于企业在动态环境中获取异质性知识,及 时 更新现有知识库,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匹配(KATILA R,AHUJA G,2002; TEECE DJ,2007)。 根据组织学 习 方 式,可将创新搜索分为利用式搜 索和探索式搜索(MARCHJ,1991)。利用是对现有能力和技术的应用与 拓展,其目标是提高操 作 效 率;探索是对新的可能性或 机会的发现和捕捉,其目标是在环境中学习,发 现 创 造 价值的新方法,或者提出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案(MARCHJ,1991)。根据搜索内容,还可将创新搜索分为产品搜 索、技术搜索、联盟搜索等。Katila和 Ahuja(2002)将产品搜 索定义为根据产品创新需要而对各种来源的技术思想 进行创造性整合的活动。技术搜索是在发明过程中对 技术知识的重构过程(FLEMING L,2001; FLEMINGL,SORENSON O,2004)。联盟搜索指搜索新的合作 伙伴或者新的联盟,以发现新机会(HAGEDOORNJ,DUYSTERSG,2002; FAEMSDetal,2005; LINZetal,2007) 

按知识搜索过程分,知识搜索包括搜寻特征 、搜寻方式 、所搜寻知识的年限以及搜 寻时机四个维度。搜寻特征一般涉及宽度和深度两个维度(Levinthal M arch1993; 吕一博, 程 露, 苏敬勤(2014))。搜寻方式常以组织边界和技术边界两个维度将搜寻方式分为内部搜寻 、激进搜寻、 跨内部边界搜寻和跨外部边界搜寻4(Rosenkopf and Nerkar(2001))。内部搜寻是基于企业内部的相关技术, 既没跨越企业的组织 边界也没跨越技术边界进行的搜寻 ;激进搜寻旨在搜寻企业之外与本企业的技术相差甚远的技术(与企 业既有技术关联度很低的技术),通常涉及不同技术领域 、位于企业组织边界之外的知识;跨内部边界搜 寻旨在寻找并整合存在于企业内部但相关性不大的技术知识 ;而跨外部边界搜寻则旨在寻找并整合其 他组织的相关技术知识。从空间视角,Yay avaram(2004)把搜寻方式与搜寻类型联系在一起, 并把搜寻方式分为 本地搜寻和远程搜寻 ,把搜寻类型分为经验搜寻和认知搜寻 。基于这样的分类 ,他进一步指出经验搜寻 是后向型搜寻, 适用于本地搜寻 ;而认知搜寻基于科学知识, 因而适用于远程搜寻,企业在实施搜寻以前 应该了解搜寻过程中的某些因果关系,为远程搜寻提供认知图式 ,这样有利于找到技术景观中的顶峰, 从而降低远程搜寻的不确定性。知识年限通过与环境匹配、构建涉足新领域的能力和降低搜寻成本等3种方式影响创新搜寻绩效。搜寻时机主要是指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搜寻时机, 也可称为平行搜寻时机。平行搜寻是指相互独立 的问题解决者(或问题解决团队)为了解决同样的创新问题而同时相互竞争地进行创新搜寻, 平行搜寻 是一种产生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多种技能和方式的有效手段(Nelson , 1959 1961 ;A bernathy Rosenbloom , 1969)

ref:陈君达,邬爱其,2011

Ref: 吴增源,谌依然,伍 蓓,2015

Ref: 吴增源,谌依然,伍 蓓,2015

跨界搜索

跨界搜索是企业跨越 现有组织边界或技术边界进行的搜索活动。跨 界 搜 索 概念源于远 程 搜 索,并与探索性搜索概念相近(Rosenkopf和 Nerkar(2001))。跨界搜索模式可分为单一边界跨界模式和多重边界跨界搜索模式。其中单一边界跨界搜索模式又分为组织 边 界和知识 边 界。组织边界可分为企业边界(狭 义 的 组 织边界)和产业边 界。知识边界包括知识距离边界和知 识类型边界;知识距离边界又分为认知边界、地 理 边 界 和时间边界。认知边界考察的是新搜索的知识与现有知识的相 似程度。根 据 ,可将跨界搜索分为相似 (熟 悉)技术搜 索 和 非 相 似(不 熟 悉)技 术 搜 索。认 知距离的衡量有搜 索 技术的新颖程度(ROSENKOPFL,NERKARA,2001)、技术轨道多样性(DOWELLG,SWAMINATHAN A,2006)和专利类别(KATILA R,AHUJA G.,2002; AHUJA G,KATILA R,2004)地理边界反映新搜索知识与现有知识之间在地理 位置上的邻 近 性。相应 的搜寻模式可以细分为本地搜寻和非本地搜寻(邬爱其,方仙成,2012)。本地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正 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地理临近加强了本地关系 网络,有助于企业获取和转移知识尤其是对创新具 有重要作用的默会知识,从而有利于企业创新(Ganesan S, Malter A J, Rindfleisch A,2005);另 一方面,过度搜寻本地知识会使企业陷入本地知识 冗余危险或者能力陷阱从而不利于创新(Boschma R, Eriksson R, Lindgren U,2009)。同 样,非本地搜寻对企业创新绩效也有两方面的不同 影响:一方面,企业搜寻来自不同地理空间的知识, 这些知识由于制度、文化等因素的差异而具有浓厚 的空间特色,扩展了企业的知识基础,增加了知识元 素间组合的机会,有助于企业创新(Phene A, Fladmoe-Lindquist K, Marsh L,2006);另一方面,非本 地的知识虽然更具有新颖性并能产生新的组合方 式,但也加大了对这些新知识的获取、吸收和整合的 难度(Miller D J, Fern M J, Cardinal L B,2007)。所以,基于地理边界的创新搜寻模式对企 业创新有着比较复杂的影响。从时间边界 看,可以将跨界搜索分为新知识搜索 和旧知识搜索。企业可以通过搜索当前知识解决当前 问题,也可以通过搜索时间跨度大的知识创造新知 识(NERKARA,2003)。根据知识类 型 边 界,可以将跨界搜索分为科学知 识搜索、技术知识搜索和市场知识搜索(LIYetal,2008)。科学 知 识 搜索指对有关自然、社会现象一般理论知识的搜索,属 于基础研究,受 研 究 者 好 奇 心、兴趣和直觉驱动;而 技 术知识搜索指用于产品或服务开发的技能和经验知识 的搜索,属于 应 用 研 究,主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Gilsing和 Nooteboom(2006));市 场 知识搜索指从顾客、供 应 商、竞争对手那里搜索产品和 市场知识(DANNEELSE,2008)

跨界搜寻的测量

客观测量。由于搜寻策略与目标不同,跨界搜寻也存在差异化的测量方式。部分学者倾向于客观 指标,例如,Katila( 2002) 采用专利数量、专利引用来表征跨行业边界的搜寻行为; Laursen( 2012) 则采用外部 知识源的广度与深度来衡量跨界搜寻。

主观测量。Sidhu ( 2007) 将搜寻边界分为供给、需求和空间三个维度,并采用区域运营熟悉程度”“关注行业技术发展等题项表征跨界搜寻,量表测量克服了客观数据的局限性,能够 更准确、更直接地刻画搜寻行为。因此,本文基于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调查现状,对搜寻维度与内容做了情景 化修正,分别采用公司经常与学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等九个题项,以及创新联盟成员大多面临共性技术 难题等八个题项来刻画基于组织技术边界的跨界搜寻( 肖丁丁、朱桂龙,2016)

知识搜寻的前因与后果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知识搜寻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时考虑了知识搜寻的影响因素研究 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知识搜寻策略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搜 索的前因可大致概括为知识特性、社会资本、知识吸收 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学习文化 5 个方面。知识特性包括知识复杂性、知识前沿性、知识缄默性 等方面。知识复杂性往 往表现在知识要素种类与数量的繁多以及知识结构的 复杂性方面( KotabeMartin Domoto2003 ) 。前沿 性知识往往是一些新的更有价值的知识,但相对来说 也是更难翻译与编码的知识 ( Kogut Zander2003 ) Simonin( 1999 ) 在研究知识缄默性时指出, 源于知识缄默性对知识模糊性( ambiguity) 产生的正向 影响作用,知识缄默性将显著地负面影响知识的转移, 进而有碍于对这些缄默性知识的搜索与获取等知识活 动。社会资本包括强联系生成的信 任和其他嵌入性成份、紧密且频繁的互动(Uzzi B( 1997 ) )。知识吸收能力实质是企业将搜索到的知识转化为该 企 业 有 用 的 知 识 资 源的能力 ( Badaracco1991)Zulanski( 1996) Minbaeva ( 2007) 等 指出,吸收能力是知识搜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 素,吸收能力越强,知识搜索越容易进行。知识搜索与获取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员工的语言表 达与沟通能力,沟通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开展这些知识 活动(Bonache Brewer( 2001 ) )Davenport DcLong Beers( 1998 ) 认为,拥有良好组织学习 文化的组织领导通常会大力营造轻松、开放、信任的学 习氛围,积极支持与鼓励外部知识搜索与获取,知识转 化与吸收等知识学习活动。袁健红龚天宇(2011) 从外部环 境和企业内部特征两个角度来分析知识搜寻的前因,其中外部环境而言,相关文献主要从环境动荡性、竞争强度、独占性 、外部冲击、行业技术 特性等五个方面;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组织特性和文 化 、企业年龄、企业规模、管理者特性等七个方面构成企业内部特征。

Ref: 袁健红龚天宇,2011

知识搜索的后果研究主要围绕 组 织 创 新 绩 效(Laursen Salter ( 2006 ) )和组织学习绩效( CrossanLane White1999 ) 展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6487-1293839.html

上一篇:大学与创新
收藏 IP: 60.171.12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