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试着说说饶老师学问的“档次”

已有 4622 次阅读 2011-12-10 18:45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档次, 学问, 饶毅, 神经学

试着说说饶老师学问的“档次”。注意:不是说做学问的“档次”。
作者: mirror (*)
日期: 12/09/2011 23:08:24

很多“小屁孩”借着施饶选院士的事儿来起腻,有必要灭一道

施老师做学问的绝对水平不错。但是这并不是选院士的绝对标准。两个人在一个接近的领域里,就要有个二选一的问题。在体育比赛里,这就是淘汰赛里强手相逢的比赛场景。这个事情说过了,不再论。

“小屁孩们”需要知道的是不要与规矩过意不去。您虽是“海龟”,但这里是“龟定”!

镜某不知道饶老师做学问的“档次”,但是对饶老师所做的那门学问的“档次”还是有所了解的。有人会质问:学问难道也有档次么?镜某以为:做学问有“档次”,学问本身也有“档次”。每门学问都可以有独立、唯一等等的说辞,但是在人们的内心里,学问的档次不同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个学问的“人气度”就可以认为是它在人们心目中的档次。同样是“眼”科,肛门科就档次低。当然,这个档次会随着时代发生变化。有从来就没有过人气的,有过去有人气,今天没人气的。

人气的沉浮主要是来自这个学问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相关性。百姓们听都没有听过的学问自然就没有人气了。医学上,不管用的科别没有人气。比如精神(病)科,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用的治疗法,别说百姓那里没人气儿,就连学医的也多不愿意读精神(病)科。

设备的档次也是个判断学问档次的一个指标。能用高级设备的研究档次就高。一个飞行员的档次就比一个大头兵高,因为飞机比步枪值钱。

神经科学是个多领域交叉的混合领域。有生物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解剖学、生理学;生化学、药理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工学乃至数学和医学。这意味着从神经科学“包括”的每个领域里看,神经科学都不是那些个学科的主要领域。说得不好听些,就是小老婆养的“庶出”。再次强调一下,这不是说学术的问题,而是在说不同学术领域的社会地位。比较一下胸外的大夫和病理的大夫,就可以感受到不同学术领域的不同社会地位。小屁孩儿们,跟得上么?

施老师、饶老师和张老师们做学问用的设备是什么呢?这也是个档次的问题。百度里这样介绍施老师的研究方向

Quote
施一公选择癌症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研究的课题是:细胞凋亡和癌症发生的分子机理。致癌原因一直是全球科学家致力研究的目标之一。2003年,由于破解了这一类生命科学之谜,当时年仅36岁的施一公获得全球生物蛋白研究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奖”,成为这一奖项设立17年以来首位获奖的华裔学者。
  迄今为止,施一公已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系统地揭示了哺乳动物、果蝇和线虫中细胞凋亡通路的分子机理,已有若干研究成果申请专利,用于治疗癌症的药物研发。

对饶老师的研究方向介绍得少些,“细胞迁移的分子机理、及其在控制肿瘤转移的应用”。维基对张老师的介绍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参与突触信号传导和细胞极性调控过程的各类复合物的构架、组装、转运等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手段包括X射线晶体学和NMR。施、张的研究中都强调了同步辐射、NMR等高档的实验手段,而在饶老师的领域里,说得不大好听些,没有什么高档的东西。恐怕是处在光学显微镜不足,而电子显微镜又过大的一个困难的地界。

也正是这样,饶老师的研究领域才有发达的潜力,而施、张两位的领域则趋于饱和了。今天的“小屁孩儿”们再选择他们的领域,很可能毕业后就没有工作。不确定性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无情。

如果能有识别工具上的革命,可以看到亚微米,纳米级别的神经结构了,饶老师的研究领域立马就可以升个档次。那时候,恐怕就是院士的顶戴要追着喊着找饶老师了。这个时代能否来、什么时候来?不知道,至少镜某不知道。镜某只知道如果不做识别工具、识别方法的研发的话,那个时候绝对不会来,但做了也不一定能来。

“小屁孩儿”们,听明白了你们面临的处境了么?知道为什么饶老师不如施张的道理了么?能理解为什么饶老师的“反击”是“犯忌”了么?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2011年院士增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517052.html

上一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开发鲁棒性NLP系统
下一篇:米拉围脖:饶毅的言行应该是个异数
收藏 IP: 99.90.69.*| 热度|

4 王涛 吕喆 陈小润 陈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