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mirror - 不能以为叫“科学网”就当然可以讨论学术问题

已有 4119 次阅读 2010-3-19 04:22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TEM, 苏文辉, 高分辨电镜, 柯石英相

不能以为叫“科学网”就当然可以讨论学术问题。 (1518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18, 2010 05:59AM

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吵起来了。争论的焦点是凭这个球墨实验的结果是否可以推翻一个什么“假说”上。按说这类争吵在网上是扯不清的。很有些象国人的夫妻吵架,非要到大街上吵,要街坊邻居“评理”。这个习俗很不好。 

一般来说,在专业里面都不太怀疑做实验的报告。包括“常温核聚变”这么不靠谱的事情,因为实验上没有什么破绽,一样可以发论文。在看到这篇回应之前,镜某是按“一般”情况理解苏文的。但是看了苏文辉研究组的这篇回应[www.sciencenet.cn],镜某却感觉到有些“异常”了。 

引用:
苏文辉研究组回应嵇少丞教授: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为了验证“小尺度不均匀局域高压微区模型”,选择了“表观压力”远离相边界而比己有文献数值都低的条件下,在XRD观测不到柯石英的情况下,再用高分辨电镜探查有无局域柯石英存在,结果我们观测到在2.0GPa,320℃条件下XRD见不到柯石英的特征谱线,仅见非晶SiO2和α-石英的谱线,但高分辨电镜却发现了尺度为20 nm的柯石英晶格像,(其)结果登在文献4后面的742页图20上,

之所以感到“异常”,是因为这里指的“高分辨电镜”大约是TEM。在不知道有没有柯石英的情况下就敢上TEM,而且居然就看到了一个20nm的柯石英晶格像,应该是相当有“福气”的事件了。退几步说,如果在XRD观测到柯石英相的情况下,用平均的环境条件去适用于生成柯石英的条件是很合理的事情。而在看不见XRD的相谱,仅仅是凭借TEM看到了一个20 nm的柯石英晶,就把平均的环境条件适用到这个区域上,显然是过于“急躁”了一些。 

既然是标榜“高压物理”的背景,那就对不住镜某要严格要求了:拿出来压力变化下的XRD谱线变化的数据比任何语言、辩论都有说服力。出现柯石英晶谱线的那个压力和温度才是值得相信的相变条件。这样的实验在今天作也不是很困难吧?
http://www.starlakeporch.net/bbs/read.php?1,62479,62479#msg-62479
"在不知道有没有柯石英的情况下就敢上TEM"是什么意思? (324 bytes)
Posted by: 吴礼
Date: March 18, 2010 07:02AM

TEM有危险吗?成本?损坏样品?造成爆炸? 

从你的引用看,我猜作者的意思是:平均环境条件不足以产生晶体,但可能形成局部的“高压微区”而产生小尺度的晶格。这个论断本身我看不出什么问题啊。当然这是否能支持原论文的结论,我就不知道了。 

如果作者的结论是形成很小尺度的晶格结构,为什么你还要求使用没有空间分辨率的XRD作为探测标准呢?
TEM比较费事。除非他们有自己的设备和人员专作这个。 (961 bytes)
Posted by: mirror
Date: March 18, 2010 07:47AM

一定有的东西,技工可以为你找。不知道有没有的东西,找起来就费力气了。而且能看出来是某种晶体的结构,应该是很有水平的技术人员了。这样有水平的人员不会去冒风险找不知道有没有的东西。 

比起TEM电镜实验来,X光衍射谱是个十分简单的实验。有个百分之几的含量,应该可以测出来有还是没有了。感觉“异常”的是:在简单方便有感度的方法没有结果的情况下,如何能下决心作复杂难度高的实验、并且还有结果了呢?
引用:
第一篇回应中他们说:
文献6报导了新近意大利和法国联合研究小组R.帕尓墨利等科学家7,利用阴极发光、喇曼谱、显微镜和同步辐射原位显微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天然的不同榴辉岩中石英单晶包裹体的样品(产自南极洲兰特曼地区),
这是个非常常规的做法。请注意,其中没有TEM的工作。“显微x-射线衍射方法”是为了提高S/N,让微小的晶粒也可以被看到。这个技术大约能看到万分之一或者是更少的含量吧。 
“要求使用没有空间分辨率的XRD作为探测标准”是专业的标准。因为看实空间中的“原子图像”技术上难且不说,一般谁也说不清楚哪个是哪个原子、晶格,且电子束本身也有破坏性。而用XRD就没有这些问题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2400-304224.html

上一篇:《甜甜花絮: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下一篇:mirror - 给魏老师的“东西南北”加个注
收藏 IP: .*| 热度|

4 吕喆 xilihutu hangzhou Trigger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8: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