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有效调动20万真心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胜过引进海归1万》[
www.sciencenet.cn]写得很不错,1、2、3、4都是道理。但是这个道理不被采用是为什么呢?第一不能说腐败、第二不能说领导无能。最直观的理解应该是“视点”的不同,往“高档次”上说是时间域的事项与样品空间事项的是否等价的问题。比如1个筛子抛十次与十个抛一次的事情能否等价?哪里可以等价?
当官的与当兵的不同之处是立场的不同、着眼点的不同。比如对于士兵而言,打完了仗还能活着就是“胜利”了。但是对于将军,仅仅是活下来了还不是“胜利”。要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达成一个具体目标这样的边界条件下,“有效调动20万真心稿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显然就不能胜过“引进1万海归了”。第一是时间搭不起,第二是起点不一样。
就说清华引进施教授的问题,着眼点大概就是这样的。如果清华认准了蛋白结构要成为将来国人产业的支柱,这样把宝压在施教授的研究方向上,应该是被允许的。人们也需要理解穷人想快富起来的心理,这是镜某的一贯主张。有钱人是靠“开赌场”的思路致富,而穷人则只能是到赌场里去靠押赌致富了。这不是镜某的高见,不过是些学术上的常识。
穷人之所以穷,往往是因为没有远见。这里需要澄清一下,这种说法并不是“歧视”穷人,而是说一个思路。抽象地说可以叫做“甲类人的思路”。没有本钱自然就想不到长远的将来。明天的口粮都没有着落的时候不会去考虑周末是否吃饺子。
镜某以前说过一个拆北京城墙的事例。何院士是批判梁思成的一方,主张拆墙。梁思成是主张保护城墙的一方。梁的思路是个“富人”的思路,而何的思路则是个“穷人”的思路。都可以认为是有道理。遗憾得很,当时为政的人选择了“穷人”的思路,城墙就变成了今天的“二环”了。按几十年的时间段来评价“是非”,今天恐怕人们认为道理在梁思成一方。不能说何院士不够聪明,为政的人傻。只能说他们的成长背景不同,价值观不同。
所谓的量子状态就是说两个状态不能截然分开。说俗了就是“既要又要”的句型。既要有效调动多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要引进高起点的海归。如何办?那就要看现场的智慧了。人的智慧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镜某的意见也不过是“老生常谈”——精兵简政。“调动多数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可以通过把“少数”科研人员变成“多数”的办法得以实现。多多益善显然也是个穷人的思路。要紧的是效益,这是个富人的思路。
这些道理很难么?不过是个算账的问题。学者孙静宇的主张不能说有错,清华的做法也有道理。问题是:双方是否都是在考虑过了对方的意见的情况下作出了这样的文章?
要解决的具体课题恐怕不会有1万个那么多。一项一项列举出来就是了。能说出1百个来就很不错了。比如说当年的导弹,课题定下了,需要什么样的人也就看到了。怕就怕定不下来要做什么,因为这是个“不确定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