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开始!网上热搜的一条新闻就是复旦当年留美的孙博士16年来一直在流浪。这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我查看了一下相关的新闻,在99年之前,孙博士总共发表了32篇高质量SCI论文,其中22篇是核物理的,十篇是凝聚态物理的。而且都是国际上比较顶尖的杂志。这对于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应该是非常优秀了。至于为什么不回国?这肯定有多种原因,我就不做评述。
我这里就想探讨一个问题,就是在这个年纪,孙博士现在还能不能做回科研?按照我的认知发展理论,孙博士现在54岁,其实是达到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巅峰水平。因此虽然荒废了16年时间,但是就像他自己说的,休息几个月以后就可以正常投入工作。因此相信他在自己个人的认知巅峰时期,应该还是可以很好地回归学术的。
不过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由于54岁的人,各方面生理机能已经衰退了20多年,所以各种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也会悄悄地来拜访了,所以肯定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没日没夜的去检索资料、做实验、写论文。更可能的是适合做一些思考性的工作。就是把自己过去多年的工作成就加以总结,上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建立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正所谓是时候开始著书立说了。这样也可以给人类留下一笔非常可贵的学术财富。
相关的例子很多,比如张益唐,佩雷尔曼等等。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