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ming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mingcheng

博文

暗物质问题的提出过程

已有 475 次阅读 2024-9-5 09:0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暗物质问题的提出过程.docx

暗物质问题的提出过程

瑞士天文学家F.兹威基1934年用维里定理计算,发现后发星系团的总质量是9×1043Kg,远远大于通过光度观察得到的质量,二者之差达到176倍,因此他宣称,星系中存在的大部分物质是看不见的,由此引发了物理学界大量的关注和研究.由于如此多的暗物质不可能都是重子物质,物理学家认为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非重子暗物质.然而物理学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探测,一直未能发现这种非重子暗物质的存在,该问题被称为“失踪质量”之谜.

天文学家已经证明:宇宙中的天体从比我们银河系小100万倍的星系到最大星系团,都是由一种物质形式所维系在一起的,这种物质既不是构成我们银河系的那种物质,也不发光.这种物质可能包括一个或更多尚未发现的基本粒子组成,该物质的聚集产生导致宇宙中星系和大尺寸结构形成的万有引力.同时,这些粒子可能穿过地面实验室.

上个世纪3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密立根,曾致力于将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城市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建成世界一流的研究机构.他聘用的第一位从事天体物理研究的学者,是瑞士籍科学家弗里兹·兹威基.1934年,兹威基研究了星系团内星系的运动,首次提出暗物质存在的可能性.星系在宇宙中有一种成团倾向,彼此之间有引力联系,由其构成的体系称为星系群;若受引力束缚在一起的星系群不止几十个,而是几百个、上千个、几千个,那么就称为星系团.星系团中成百上千的星系,因被自身引力束缚,运动速度与引力必须达成平衡才不致出轨;而且引力越强,运动速度越快.然而,兹威基发现,星系团内星系远远不足以产生如此大的引力,一定还存在人类看不见的其他物质,他称之为暗物质.

暗物质存在的直观证据,是引力透镜现象:当遥远星系发出的光途经某个星系团附近时,光线就会因星系团引力偏折,这时的星系团就好似一个透镜,朝这个方向望去就会看到巨大的光弧甚至同一个星系的几个不同镜像.

暗物质存在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天文学家观测到一些恒星的运动速度比理论上计算的要快得多,显然有许多看不见的暗物质在吸引着这些恒星.如果暗物质也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话,它们在宇宙早期就会参加核反应,从而使这些元素的丰富程度低于今天的观测值.它不和这些粒子发生任何作用.科学家把它起名为“WIMP”,它的中文意思是“弱相互作用重粒子”.由于暗物质的存在,远离星系中心的物质的速度不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对所有测量过的967个星系,所有测量结果都是这样的,没有一个例外.就是说所有的星系里面绝大多数的物质都是暗物质.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认为,宇宙中是否除质子、中子,电子等“会”发光的物质以外,还存在着在原则上就不会发光的物质,或者说宇宙中是否存在占95%以上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亦即透明物质的问题,这是当前宇宙论研究中一个重大的热点.其实,在宇宙学的领域,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解决“何谓暗物质”?暗物质有两种形式:一是热暗物质;二是冷暗物质.热暗物质的最佳候选者是中微子.但中微子构成暗物质的前提,是三种中微子之中,至少有某一种中微子具有静止质量.至于冷暗物质,一般公认为带有超对称性质的中性重粒子.

由于真空的特殊地位,李政道等许多理论物理学家都认为:现代物理的疑难可能都与真空有关.李政道教授说:暗物质的存在有什么根据呢?现在我重点讲一下.我们随便看一个星系,它的直径大约为20千秒差距(Kiloparsec).在星系的周边,随便哪个星,哪个灰尘或者气体云,都各以某一速度运动,离心力是速度的平方除以那一物体离中心的距离r,这个离心力应跟引力相平衡,引力是牛顿常数跟星云里的质量相乘,除以r的平方(即公式,等式左边是重力加速度,右边是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李政道教授在这里说的离心力,是因为物体在作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所以如果你已知某个星体离星云中心的距离r,我们测量这个星体的速度V,就可以算出在这个星云里面有多少物质存在.以星系NGC3192为例,它的发光区域长约15千秒差距,但是到距离中心30千伯色处,星的速度还在增加,这表示除了看得见的物质外还有绝大多数是看不见的物质.看得见是什么意思呢?除了眼睛看得见,也包括用光波、红外光可以测量.看不见的暗物质不放可见光、红外光或光波,但它也有万有引力.由于暗物质的存在,远离星系中心的物质的速度不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少.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对所有测量过的967个星系,所有测量结果都是这样的,没有一个例外.就是说所有的星系里面绝大多数的物质都是暗物质.(引自李政道.《物理学的挑战》.【1】

为了完善宇宙BigBangCosmology理论,1980年科学家引入了暴胀宇宙的概念.它是说宇宙在较早的时期膨胀得较快.这一概念解决了一对矛盾:如果我们回溯今日可见的宇宙膨胀历史,当宇宙的年龄为10-35秒的时候,宇宙将被压缩到一个半径3毫米的区域中.但是从宇宙膨胀开始到那时,光能行进的距离只有3×10-25厘米.这是任何信号能传播的距离.根据暴胀理论的推算,宇宙的平均密度应为2×10-29/厘米3.但人们观测到的宇宙中发光物质密度至多为这一密度的0.1.就是说,宇宙中有90%以上的物质我们至今几乎一无所知,科学家把它们称作暗物质.

威尔金森微波背景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和斯隆数字巡天(SDSS)天文观测以其对宇宙学参数的精确测量,进一步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模型.这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物质基本结构的道路上无疑是一个光辉的成就.WMAP的结果告诉我们,宇宙中普通物质只占4%,23%的物质为暗物质,73%是暗能量,SDSS也给出类似的结果.从物质基本结构的观点出发,普通的物质,如树木、桌子以及我们人类本身,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然而分子、原子不是最基本的,目前已知的最基本的粒子是由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所描述的夸克和轻子以及传递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胶子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就是系统地研究其中的粲(charm)夸克和陶(tau)轻子.

大量间接证据表明,宇宙中确实存在着暗物质.―种理论认为,暗物质是由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构成的.计算机模拟显示,如果缺少了这部分物质,就无法构成现实的宇宙.但由于暗物质本身的特性,要直接找到它们极为困难.证实暗物质存在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找到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

麦克斯韦在1879年即将逝世时强调写道:“在形成一个前后不出现矛盾的以太结构的问题上,不论我们有多大的困难,而行星际之间和星际之间决不是空无所有的,而是被我们所不大了解的而且可能是最均匀的无疑是最大量的物体或物质实体所占据.”

宇宙中普遍存在着“暗物质”(目前未能科学证实的物质存在形式),有三点确认的证据:一是可观察宇宙具有确认的扁平体结构,这是宇宙背景辐射探测器和威尔金森各向异性探测器一致得到的观察结论.既然是扁平体的宇宙结构,就必然有相应的宇宙总质量密度.二是得到天文观察证明的星系或星系团的运动学质量值,这些我们已知的物质量,充其量只能满足这个扁平体结构所需要的总质量密度的4%.三是螺旋星系内部空间的运动学效应,例如要保持太阳目前在银河系中的运动速度(每秒220千米),如果需要太阳所在位置的质量为1个单位的话,太阳实际的质量只占2.6%,97.4%的质量真还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问题的严重性只需要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了;如果20世纪的科学理论只能让世人面对4%(或2.6%)可看得见的物理学天空(现有科学理论适用的范围),问题该有多么严重.

参考文献

【1】李政道——科学的发展:从古代中国到现在.朱长超主编.《世界著名科学家演讲精粹》,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第3次印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09997-1449682.html

上一篇:暗物质与暗能量在现代物理学中的意义
下一篇:现代物理学对于暗物质的理论研究
收藏 IP: 60.217.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6: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