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biansanj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iansanjue

博文

中医学研究之十一:神经冲动的再研究关系着脑科学的突破

已有 469 次阅读 2025-3-26 15:27 |个人分类:中医|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人体到底是心想的还是脑想的?这个问题突显的中西医的矛盾,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中医和西医都有重大的意义,也可以化解中西医之间的矛盾。而要实现这一步,就必须弄清楚意识产生的真正机理。

目前科学界对意识的认知已经进入瓶颈区,因为过去依赖的精密仪器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作用,此时想再回头寻求哲学的帮助,才发现哲学思维在当代几乎枯竭。如果我们真想突破,就必须重新回到古老的中医里寻求智慧。

其实,判断谁才是人体真正的一把手?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作为一个 系统的中心,都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控制着整体的资源,中心也是通过资源的不对称供应控制了整体,即听中心的话就优先支持它,不听中心的话就强力抑制它,如果不掌握资源,肯定不是整体的一把手。

在人体,这个资源就是血液,可谁控制着血液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以心脏为中心的脏腑系统。大家不要以为心就是一个机械的泵,心脏的跳动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而它与人与自然的交互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如果一个人真的达到无妄无我、天人合一的境地,就能够清晰地感知到,心脏的跳动和自然变化一一对应,人就是自然的一个缩影。

通过整体对资源的控制权的判断,我们就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五脏六腑就是人体的董事会,心就是董事长,它们通过血液的不对称分配控制着全身,也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大脑在这里只是按照心的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经营首长。

那么意识产生的机理到底是什么呢?对此,西方科学的研究长期停滞不前,根源就在于我们对神经冲动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从神经信息表现出的各种现象可以看出,它应该是一种非线性运动,即依赖连续媒介周期性聚散来传递信息,而主流科学界则把它当成了线性运动了,即相对不变的实体连续在空间中移动,这直接造成了大量脑现象不可理解。

比如非眼视觉现象,主流科学界基于不可理解否定它的存在,但事实却证明,通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儿童中有不少人可以培养出这种功能。如果你把信息当成是不变的信使在神经中穿梭,那么就把眼睛和后脑的视觉区机械地对应起来了,身体其它部位产生看到的感觉就难以理解了。但是,如果把它当成是非线性运动,这种现象就很容易得以认识。因为此时所有信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有频率上的不同,而在质上没有任何两样,所以,后脑各个功能区是无法判断信息来自哪里的,而只可能根据信息的频率范围来进行对信息的选择处理,只要这个信息达到了视觉区处于的频率范围,不管它来自哪里,都会在视觉区进行处理,并产生看到的感觉。

再如神经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对神经信息的观察发现,不论信号从中枢发出或者向中枢传递信息,也不论是痛刺激或是触刺激所引起的,或者是连接大脑各个部分的,在体内的所有神经中的这些信号实质上是一致的,你也分辩不出一个神经冲动的照片记录是哪一种生物的。而这正是非线性运动特色,通过一种媒介的周期运动传递信息。

还有,当代科学对大脑的研究都止步于条件反射,但条件反射仅仅是一种局部运动,而意识明显是有着统一目标的整体性活动,这就说明大脑中还存在着一个信息优胜劣汰的过程,只有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是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这才形成了步调一致的意识活动。如果把神经信息当成是线性运动,这种在竞争中实现协同是无法理解的,反过来,如果把神经信息当成是非线性运动,我们就可以用类似激光产生的原理来解释意识的产生过程。

由此可见,脑科学突破的关键就是首先要证明神经信息的传递本质上是非线性运动。如此一来,意识问题就非常容易地解决了。

意识的产生过程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是身体各个部分对自然变化的感知信息都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它们先到后脑的各个功能区,如听觉区,视觉区,运动区等,在这里首先产生一个条件反射,使局部快速反应。然后这些信息通过缘脑向前额区过渡,所有信息都在这里进行竞争,优胜劣汰,竞争出一个统治者,并由它强迫其它信息和它同步运动,反馈到全身,这才形成了整体步调一致的意识活动。

可是,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来主导此时的意识活动呢?答案就是要看此时的血液优先支持哪一个信息,只要得到了整体能量的优先支持,不管它当时多么弱小,都会在整体力量的支持下迅速由弱变强成为统治者进而主导意识。如果受到了整体能量的强力抑制,不管它当时多么强大,都会在整体力量的抑制下迅速由强变弱成为统治者的附庸。因此,意识是整体意志的一种体现,也是以心脏为中心脏腑系统意志的一种体现。

大脑前额区的信息优胜劣汰的过程和激光原理类似,这就要求所有信息都将电磁波一样,是一种媒介的周期运动传递不同的信息。可神经信息真的是依赖一种媒介的周期运动来进行传递的吗?

要认识这一点,我们就必须首先了解水分子。水分子在自然界非常特殊,它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由于氢氧之间的电量比较大,导致氢氧之间的电子基本上被氧所占有,导致整个分子具有一种质子施主的能力,即一旦水分子受到外部能量作用,氢氧之间的连接就会被打断,造成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从水分子中游离出来,成为自由氢质子这种活化能量,而它又会作用于周围的水分子,并把这个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置换出来,形成新的自由氢质子,以此类推,能量便通过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来进行传递。

事实上,生物信息的传递并没有这样简单,因为自然界的水中普遍含有大量无机离子,比如Na、K,它们都根据自己的带电性吸引了大量水分子在它们周围有序排列,形成一个个有序水包,这个水包的结构和原子非常类似,其中中心的无机离子相当于原子核,周围的序水层相当于原子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个和电子类似的基本电量,那就是一个自由氢质子。一类比,我们就可以猜想出,包围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也有能级,能级之间的跃迁也可以产生水分子波,而生物能量就是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就能够推理出整个神经冲动的过程:首先,当组织液中的自由氢质子相对较少时,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就比较大,也正是这些大水包的存在,使无机离子难以穿过细胞膜,从而在细胞膜内外聚集,形成一个外正内负的电压差。不过,这并不是固定的,水分子间是靠氢键连接的,它最怕自由氢质子的破坏,一旦组织液中自由氢质子达到一定数量,它就会打断氢键,使包围在无机离子周围的有序水层迅速离散开来,当它的体积变小了,就会迅速穿过细胞膜,产生神经冲动。

一旦证明了神经冲动的非线性机制,脑科学就全面突破了,中医学对心脑的认识也将得到证明,那时,中医的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1964-1479396.html

上一篇:中医学研究之十:关于意识的种种疑问的答案
下一篇:中医学研究之十二:中医的病因学是什么?
收藏 IP: 113.244.64.*| 热度|

2 许培扬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IP: 59.152.39.*   | [4]农绍庄   2025-3-30 22:09 (审核未通过)
审核未通过
IP: 59.152.39.*   | [3]农绍庄   2025-3-29 00:57 (审核未通过)
审核未通过
IP: 59.152.39.*   | [2]农绍庄   2025-3-26 21:49 (审核未通过)
审核未通过
IP: 223.72.65.*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3-26 18:04
神经冲动的再研究确实是推动脑科学突破的关键方向之一。神经冲动(即动作电位)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核心机制,其动态特性、编码方式以及与突触可塑性的关联直接影响对脑功能(如学习、记忆、决策等)的理解。神经冲动的再研究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需要跨学科合作(物理学、计算科学、材料学),最终目标是构建从分子到认知的完整理论框架,并为脑疾病治疗和人工智能提供生物学启发。当前正处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未来十年或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回复  如果不是中医的概念、中医的判断、中医的逻辑与理论,无法解释清楚中医的本质。
2025-3-29 00:551 楼(回复楼主) 赞 +1 | 回复

1/1 | 总计:4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31 1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