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biansanj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iansanjue

博文

全新系统科学体系的建立将推动新一轮科学革命的发生!

已有 547 次阅读 2024-2-24 12:10 |个人分类:系统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存在都是呈系统的,上至星系、星体,下至分子、原子,中至生物、人、人类社会,它们看起来丰富多样,但本质却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只要掌握了这个系统学规律,我们就可以用它来认识自然界的一切。

虽然西方科学家很早就认识到了机械力学的局限,也在一百多年前发展出了系统科学,但由于它前提假设上的问题,使它至今无法解释任何系统秩序的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如果不承认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生命问题永远不可认识;如果不承认物质彻底的统一性,普遍联系永远不可认识。没有了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这个系统科学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架子。

东方科学从一开始走的就是一条系统论道路,比如中医学,它就是建立在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规律之上的,不管治任何病,它用的都是同一种方法,那就是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局部病变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恢复原有的功能,此时百病皆消。

为什么西方科学走向了还原论?而中国科学却走向了系统论呢?根源就在于前提假设上的不同。东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是气一元论,它用一种物质的聚散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此时的科学只可能走向系统论,聚是系统的生,散是系统的亡,物质聚散的规律就是物质系统的生死规则。西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是原子说,它用几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来解释万物,此时的科学只可能走向还原论。

西方的系统科学是在还原论的框架上建立起来的,注定了它不可能自恰。如果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就只能回归到中国的气一元论假设之上来。

气一元论是这样来描述世界的:无限的宇宙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只是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则是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

比如东西方科学的前提假设,我们就知道它们巨大的差异。

比如,对物质和能量关系的认识。西方科学中的物质的,不推不动,能量是凌驾在物质之上一种神秘的东西。而在东方科学中,连续在空间中的统一物质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因此,只要是物质性的存在,它一定是在被压迫中存在,本身就充满着能量,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其能量大小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之上。

再如,对生命问题的认识。西方科学的物质基础是死的基本粒子,所有物体都成了死寂砖块的机械堆砌,此时生命问题是不可能理解的。而在东方科学中,统一的物质本身就是活的,它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紧张的相互压迫与反抗之上的,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汇聚而成的,或者说万物皆有生命。之所以有生死,仅仅是相对于物质系统而言的,聚则生,散则亡。

再如,对普遍联系问题的认识。西方科学中的基本粒子之间既无法屈身让位,也无法进行物质交换,此时普遍联系是无法理解的。而东方科学中的统一物质本身像弹簧,既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扩张,还可以进行交换,这样一来,普遍联系就可以在连续物质的周期性聚散之中得到理解。

事实上,根据气一元论假设,我们就可以得出系统科学的一系列基础理论:

第一,每一个事物都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它们的本性都是反抗,扩张,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第二,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每一个事物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每一个事物的变化和外在世界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看成是外在世界变化的一个缩影。

第三,系统的性质是由中心要素决定的,中心在,系统在,中心亡,系统亡。而中心要素是由最初的产生环境决定的。因为所有要素都在竞争当中,只要顺应了当时大环境的力量,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统治者来主导系统的性质,所以,中心要素就是最初产生环境意志的一个缩影,系统的丰富多样正是由于最初的产生环境不同造就的。

第四,中心要素是充分利用了要素之间的竞争来实现对所有要素控制的,顺应中心意志的要素就优先支持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产生并发展,违背中心意志的要素就强力抵制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衰退并灭亡,在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之中,普遍联系方式就产生了,它体现在中心要素的意志,通过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有序和无序周期变换传递能量(信息),控制着每一个要素的生死存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因此,存在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就存在一种自然力,也对应着一类物质系统。

第五,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乱了,恢复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因为普遍联系的本质是一种媒介的周期运动来传递信息,信息的区别仅仅在量上,或者说频率上的不同,而在质上没有任何两样,如果媒介之间不平衡,信息就会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和变形,这样一来,要素获得的外部信息就无法准确地传递到管理中心,管理中心的决策也无法在周边准确执行,整体的管理就乱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个系统科学体系是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描述的。现代人不理解,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是站在西方科学的前提假设之上来理解。如果回归到气一元论假设之上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比如,阴阳学说,把阴看成是气之聚,把阳看成是气之散,这样一来,气由阳至阴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由阴至阳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变换的学说就揭示了物质系统的生死规则。

再如,五行学说,只有一种,五行指的就不是五种不同的材料,而是统一物质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它们是对气聚散这种运动的细化。如木为气由散到聚,金为气由聚到散,水为气聚增散减,火为气散增聚减,土为气周期性聚散,这五种运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个物质系统当中,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证了整体的动态平衡,并使系统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因此,五行学说可以看成是对系统内部物质运动规律的揭示。

由此可见,阴阳五行学说当中隐藏着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只要把它揭示出来,就可以用它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物质系统的存在,推动新一轮的科学革命,使中国科学后来居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1964-1422865.html

上一篇:解密引力的根源,让你魅力无穷!
下一篇:从横波与纵波的区别看两个惊天科学推论!
收藏 IP: 14.212.18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