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分子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jps 为高分子科研成果提供发表的园地,传播最新学科前沿动态的平台,打开国内外高分子学术交流的窗口

博文

CJPS| 利用三嵌段共聚物相区对碳纳米管分散的策略性调控:分子模拟的见解

已有 345 次阅读 2025-3-24 09:1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文章创新点

本文通过杂化粒子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深入探究了碳纳米管(CNTs)在三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聚苯乙烯(SBS)基体中的分散机制,揭示了CNTs长径比对复合材料相行为和电导率的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高长径比的CNTs能够诱导SBS基体发生相结构转变,从双连续相向层状相变化,同时降低逾渗阈值,优化CNTs分散效果,实现相态转变与导电性能之间的平衡。此外,研究进一步开发了非平衡态杂化粒子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利用该方法发现引入拉伸应变不仅能诱导CNTs有序排列,还能调控三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进一步优化导电网络,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本文创新性地结合图论分析,揭示了CNTs导电网络在拉伸应变下从团簇状到链状的转变机制,为理解CNTs在纳米复合材料中的结构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增强了导电网络的连通性和电子传输能力,为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文章背景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CPNs)在可穿戴设备、柔性显示器和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碳纳米管(CNTs)因其卓越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被视为提升CPNs性能的理想填充材料。然而,CNTs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问题一直是制约其性能发挥的关键瓶颈。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能够有效调控CNTs分散的策略,并深入理解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开发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概述

      大连民族大学曹保胜团队赵英课题组与吉林大学朱有亮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许小可教授、意大利那不勒斯费德里科二世大学Giuseppe Milano教授合作构建了三嵌段共聚物SBS和CNTs的粗粒化模型,通过调整CNTs的长径比和浓度,利用杂化粒子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和图论分析方法,深入研究了CNTs在SBS 基体中的分散状态(图1)和导电网络形成机制。该工作还得到了吉林大学吕中元教授、复旦大学李卫华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刘军教授等人的指导和帮助。

image.png

图1 碳纳米管(CNTs)在S6B10S6基体中达到平衡后的自组装形貌:(a) 20% CNTs浓度下不同长径比(S6B10S6CNT2、S6B10S6CNT4和S6B10S6CNT6)的纳米复合材料平衡后的自组装形貌对比;(b) 当CNTs浓度从12%变化到20%时,S6B10S6CNT8体系的自组装形貌转变;(c) 在降低CNTs浓度到7%和8%时,S6B10S6CNT12体系自组装结构的比较;(d) 在较低的CNTs浓度6%和7%下,S6B10S6CNT16体系的自组装形貌

      研究结果表明,三嵌段共聚物S6B10S6在未添加CNTs时会形成双连续相结构(图2a),为CNTs的分散和导电网络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基体环境。对于CNTs的长径比较小时,CNTs能够在其S6B10S6形成双连续相导电网络(图2b)。而对于长径比较大的CNTs,其存在会诱导S6B10S6基体从双连续相向层状相转变(图2c-2d)。

image.png

图2   CNTs含量为6%时的复合材料的自组装形貌和结构因子分析。图中比较了S6B10S6基体与不同长径比CNTs的S6B10S6CNT复合材料的结构因子。(a)S6B10S6基体的结构因子;(b)S6B10S6CNT2复合材料中PS相和CNTs的结构因子,研究较低长径比CNTs的影响;(c) S6B10S6CNT8复合材料中PS相和CNTs的结构因子,研究较高长径比CNTs的影响;(d)S6B10S6CNT16复合材料中PS相和CNTs的结构因子,研究更高长径比CNTs的影响。

文章进一步分析了CNTs在拉伸条件下的取向行为(图3)。发现拉伸应变能够促进CNTs重新整合到PS相区,有助于提高电导率。

image.png

图3 拉伸应变条件下S6B10S6-CNT复合材料中的序参数和相区大小动态变化。(a,b)S3-S6B10S6CNT8和S3-S6B10S6CNT16复合材料在300%应变下,不同CNTs浓度的序参数;(c,d)在0%应变下,S6B10S6CNT8和S6B10S6CNT16在选定CNTs浓度下的相区大小的时间演变;(e,f)在300%应变下,S3-S6B10S6CNT8和S3-S6B10S6CNT16在特定CNTs浓度下的相区大小的随拉伸程度的变化。

此外,研究还通过图论分析方法分析揭示了CNT形成的导电网络的拓扑结构(图4a-4d)。将CNT作为节点,其连接作为边,量化了CNT的聚集模式和网络连通性(图4e)。结果表明,合适的增加CNT浓度和拉伸应变条件可优化网络结构,增加链状模体数量(图4f),从而提升纳米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为材料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image.png

图4 S6B10S6CNT8纳米复合材料中CNTs的图论分析结果。(a)CNTs浓度为10%时S6B10S6CNT8体系中CNTs的连通分量;(b)CNTs浓度12%时S6B10S6CNT8体系中CNTs的连通分量;(c)300%应变下,10% CNTs浓度的S3-S6B10S6CNT8体系中CNTs的连通分量;(d)300%应变下,12% CNTs浓度的S3-S6B10S6CNT8体系中CNTs的连通分量;(e)上述四个不同体系中五个网络参数(平均度、连通分量、聚类系数、全局效率、网络密度)的对比;(f)上述四个不同体系中链状(1, 2, 4)和簇状(3, 5, 6)模体数量的对比。

image.png

该工作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上。大连民族大学刘少龙研究生是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大连民族大学曹保胜教授、赵英副教授和吉林大学朱有亮研究员为共同通信联系人。

原文信息:

Strategic Regulation of Carbon Nanotube Dispersion with Triblock Copolymer Phase Domains: Insights from Molecular Simulations

Liu, S. L.; Sui, T.; Xu, S.; Xu, X. K.; Milano, G.; Zhao, Y.; Zhu, Y. L.; Cao, B. S.

Chinese J. Polym. Sci., 202543, 517–532.

DOI: 10.1007/s10118-025-3295-9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2600-1479032.html

上一篇:CJPS | 中国科学院化学所贾迪研究员课题组快报:受限环境下环状带电大分子的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CJPS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门永锋研究员研究论文:从非晶左旋聚乳酸/右旋聚乳酸共混体系拉伸诱导立构复合晶
收藏 IP: 116.231.16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鎬昏:0 | 棣栭〉 | 涓婁竴椤� | 璺宠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8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