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天大的启发︱姜忠义的格局、智慧和行动 精选

已有 9072 次阅读 2025-4-8 12:39 |个人分类:杂文评论|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很有幸看到姜忠义教授在2023年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简洁深刻的三个关键词:格局、智慧和行动,三段话的总结堪称经典: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格局之上,皆为美景;智慧越高,越不贪婪,智慧之上,皆为初心;行动越快,越不遗憾,行动之上,皆为硕果!这真的可以直接作为个人的座右铭、天大的宣传片和校训了,必须写篇文字点赞!

姜忠义.jpg

活在当下,就不能回避一个词:卷。不管是哪个行业都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极度拥挤、极度倾轧,要么卷死别人要么自暴自弃所谓的躺平其实都是逃避。耳边到处都是这样的声音:考学太难了、考研太难了、就业形式太残酷了、结婚买房买车生娃想都不敢想啊……不错,这些困难都是事实无法回避,也包括当年博士后要出站的我:孩子才几个月、自己还要找工作、家里刚刚买了房(虽然房价现在看来是白给一样,可是当时的我们真的连那点钱都没有啊),我妈来给我带娃,我难免就在家里发愁抹泪感慨自己压力山大咋这么难,我妈很诧异地看着情绪几近崩溃的我:

张海霞,你哭啥?哪个人不是这么过来的?再说了,你哭有啥用?瞎耽误功夫,有哭的时间还不如想想你将来要成为怎样的北大教授,你就知道该咋工作啦!

我亲爱的老妈就是这样犀利地教育我的,我一下子就清醒了,是呀,我妈说得对,人类历史几千年,从国内到国外啥时间容易过啊!就是盛唐时期武则天不也是天天提心吊胆吗?!既然如此,真的不如就抓紧时间想想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该怎么做才能进步呢。其实,这就是姜老师致辞里讲到的格局:大家所处的当下没有不同,不同的是你如何看待当下这就是你的格局:格局越小、视野越窄、看到的问题越多、人生越没有出路、世界越灰暗,而那些格局大的人呢:TA接受现实、正视困难、不抱怨、不放弃、自己想办法找出路。

这就是为什么姜老师在致辞里首先说到“格局”: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格局之上,皆为美景。我把这段话说得通俗一点:当你身处烂泥塘,你一直与烂泥纠缠不休,你可能这辈子可能就只能做泥鳅;当你选择不与烂泥纠缠,汲取烂泥的养分,你就有机会浮出水面成为盛开的莲花。

所以,你到底要选择怎样的人生?答案就是你的格局:必须志存高远、向着阳光的方向拼命生长!

姜3.jpg

如果说格局能够帮你把握解决成长道路上的大方向,那么智慧的高低就关系到你是否可以长期可持续发展了:年轻的时候经常会非常纠结小聪明和大智慧到底该选哪个?为啥呢?因为小聪明那个总是得利得势最快貌似发展势头最好的,看起来很厉害、自己也觉得很厉害。

我以前在美国时候认识一个学生:他特别聪明、能力很强、势头很猛,什么事情他都能够很精明高效地快速达到目标:要学好英语那就找个美国女朋友直接练成母语了;要多出文章那就直接跟上最能干的师兄成果自然又好又多还快;要搞好人际关系那就什么Party都参加掐着点在开饭前到场快吃完的时候离席;要发展事业那就直接走捷径去一个给正教授的地方院校……总之,他把所有的事都精明地算计到位,只是,十几年过去,当初组里最笨的那个同学花了6年时间读博士、2年时间做博士后、又花了6年时间在美国一个不错的大学走完了Tenure成了在学术界小有名气的教授,而当年这个最聪明的同学还在那个不入流的地方高校而且越来越被边缘化了功不成名不就还没人想跟他合作。说起来真的让人唏嘘,你说是小聪明好还是大智慧好呢?小聪明可能会赢得一时但绝对不可能赢一世,要想长远发展必须靠大智慧!

这就是姜老师总结的第二点: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慧越高,越不贪婪。智慧之上,皆为初心。我把这段通俗地翻译一下:当你来到菜市场,如果你一心想着如何多拿卖菜大妈一根葱,那你可能这辈子就迷失在占鸡毛蒜皮的小便宜里了;如果你一心想的是菜场大妈卖菜的艰辛和不易,你可能会成为官员和管理者,如果你一心想的是菜场更繁荣惠及更多人,你可能会找到商机成为企业家……

所以,人生路上遇到困难你该怎么办?答案就是你的智慧:放弃小聪明,精进大智慧!

姜5.jpg

你可能会说:老师,格局大小决定人生的方向,智慧高低影响发展是否可持续,我懂,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迈不开步子啊。没错,只想不动或者说有思想没行动,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这是全人类的共同问题,要是人人有了想法就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感慨道理都懂就是过不好这一生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不会这么伟大了。一个人的人生成就不取决于TA想了什么而是取决于TA到底做了什么。

我有一个学生,他很聪明,考试成绩没话讲,但是为人处世很普通,遇事也不是很有主意很果断那种,做事还行但是绝对不是很积极主动那种,在我这种疾风暴雨式的老师组里真的是没少挨我的训,每一次的任务我都要制定明确的DDL反复督促才能完成,记得有一次组会结束,他磨磨蹭蹭不走,我说:你有啥事?他说:老师,我想跟你说声谢谢,昨天我们年级评优,我总结了一下自己进组两年的工作,真的没想到自己竟然咬着牙走了这么远的路。我认真地看着他忍不住大笑起来:同学,很高兴你终于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行动再积极一点的话,等你毕业的时候一定是北大的优秀毕业生!几年后,他毕业的时候不但是北大的优秀毕业生也是北京市的优秀毕业生,成功超越了自己!

其实不仅仅是这位同学,我们大家都是这样的,姜老师总结关于“行动”的这段话适用于所有人: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行动越快,越不遗憾。行动之上,皆为硕果。 我把这段通俗地翻译一下:遇到事情不要想太多,快速行动起来,越快越好,只要行动就在接近目标,因为即使没解决问题你也知道这条路行不通、马上可以换条路,或者在路上发现了新的风景开始新的旅程,长期不懈地努力前行你就会知行合一、超越自我……

所以,你的人生到底能不能成功?答案就是你的行动:立马上路、见山开道、遇水搭桥、实在过不去就闭着眼睛跳!00:15

亲爱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姜忠义教授的致辞,深刻理解并立即开始实践这三句话: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格局之上,皆为美景;

智慧越高,越不贪婪,智慧之上,皆为初心;

行动越快,越不遗憾,行动之上,皆为硕果!

人生肯定会给你一个天大的惊喜!

姜2.jpg

【附】姜忠义教授致辞全文

【天津大学2023研究生毕业典礼】

教师代表姜忠义:与毕业生分享三个词——格局、智慧、行动

这世界这么多人,多幸运我们都是天大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各位家长,亲爱的毕业生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叫姜忠义,来自化工学院。我们课题组主要从事膜技术研究。膜领域广为流传的两句话姜是老的辣,膜是薄的好已成为我们课题组的标签。英文版本是“For ginger, the older the hotter; for membrane, the thinner the better”

今天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和大家共同见证同学们一生中最难忘的美好时刻。厚植家国天下情怀,践行实事求是校训,不畏艰难险阻,不负青春韶华,同学们圆满完成了在天津大学的学业,即将奔赴星辰大海。在此,对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

借此宝贵机会,我想和同学们分享三个词:格局、智慧、行动。

首先,希望同学们有天大的格局。心怀国之大者,在奋进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天大人的新作为;在解决人类新挑战中,展现天大人的新贡献;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展现天大人的新风采。

格局通常有三个维度:高度、深度和广度,大概可以用英文表达为3B,即BeyondBehindBroad

有了天大的格局,就有了强国有我的担当

有了天大的格局,就有了勇毅前行的方向

有了天大的格局,就有了守正创新的根魂

有了天大的格局,就有了开创未来的能量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格局之上,皆为美景。

第二,希望同学们有天大的智慧。牢记三个务必,汲取新发展智慧。

智慧通常有三个层次,小智、中智和大智。如山之智为小智,如海之智为中智,如天之智为大智。

有了天大的智慧,就有了开放包容的气场

有了天大的智慧,就有了我将无我的涵养

有了天大的智慧,就有了谦虚谨慎的基因

有了天大的智慧,就有了善于斗争的雅量

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慧越高,越不贪婪。智慧之上,皆为初心。

最后,希望同学们有天大的行动。坚持五个必由之路,引领新发展行动。

行动通常有三个境界,执行、践行和笃行。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被动到主动,从跟跑到领跑,从“No.1“Only one”

有了天大的行动,就有了乘风破浪的远航

有了天大的行动,就有了超越平凡的翅膀

有了天大的行动,就有了舍我其谁的底蕴

有了天大的行动,就有了战胜一切的力量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行动越快,越不遗憾。行动之上,皆为硕果。

纵有千言万语,终抵不过一句:

这世界这么多大学,多幸运我们有个天津大学。祝福同学们,祝福天津大学!

姜6.jpg

姜忠义天津大学讲席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 “万人计划”领军人才。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科技部创新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膜和膜过程研究。负责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企业委托项目等项目。发表SCI论文60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33,000余次,H 因子101。任 Advanced Membranes、Materials Horizons副主编,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科学通报等期刊编委。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榜单,并入选全球高被引学者(化学工程)榜单。

感谢姜老师友情支持图片和视频,致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481106.html

上一篇:天上人间
下一篇:不解释,你就真的赢了!
收藏 IP: 114.254.2.*| 热度|

20 许培扬 周忠浩 陈新泉 雷蕴奇 史仍飞 杨正瓴 费进波 徐长庆 梁洪泽 郭战胜 彭思龙 郑永军 谢煜 汪运山 晏成和 朱爱军 池德龙 胡泽春 guest52183856 xt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IP: 156.146.56.*   回复 | 赞 +1 [8]池德龙   2025-4-11 18:17
  
IP: 117.152.202.*   回复 | 赞 +1 [7]晏成和   2025-4-9 19:21
中学时代,老师说,现代科学还没有弄清楚:水受热、怎样成为蒸气,氧气为什么活泼、氮气为什么惰性……
无知的我,立志要以厘清这些现象的原理为己任,关注、想象相关学问,迷茫之中进入了一个大格局。
还好,时代接纳了我,在有生之年,基本弄清了其中奥秘
IP: 117.129.70.*   回复 | 赞 +1 [6]胡大伟   2025-4-9 08:37
天大、地大、人大。
IP: 221.222.21.*   回复 | 赞 +1 [5]xtn   2025-4-9 07:50
姜教授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他说:“行动越快,越不遗憾,行动之上,皆为硕果。”这句话鼓励毕业生们要勇于实践,不要只是空想。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取得真正的成就
IP: 221.222.21.*   回复 | 赞 +1 [4]xtn   2025-4-9 07:49
姜忠义教授的致辞不仅是对天津大学毕业生们的鼓励和祝福,也是对每个人的人生哲学的深刻启示。他的话语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格局、智慧和行动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通过扩展视野、培养智慧、勇于行动,每个人都可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
IP: 183.63.97.*   回复 | 赞 +1 [3]李东风   2025-4-8 20:01
鸡汤
IP: 223.72.64.*   回复 | 赞 +1 [2]许培扬   2025-4-8 13:49
天大的启发︱姜忠义的格局、智慧与行动:一位科研领航者的精神坐标
在天津大学2023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化工学院教授姜忠义以“格局、智慧、行动”三个关键词,为即将远行的学子们勾勒出一幅科研与人生的精神图谱。这看似简洁的六字箴言,实则是他数十年深耕科研、育人实践的凝练,更是天大品格与家国情怀的深刻映射。这三个维度,不仅成为学子们的座右铭,更折射出一位科研领航者的精神高度与行动哲学。

一、格局:超越“内卷”的科研视野
姜忠义提出的“天大的格局”,强调以家国为坐标的科研视野。他将其分解为三个维度:高度(Beyond)、深度(Behind)、广度(Broad),并指出“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格局之上,皆为美景”3。

强国有我的担当:姜忠义的研究始终围绕国家重大需求。他开创的“仿生与生物启发膜技术”,直面水资源短缺与能源高效利用的难题,推动建成了国际首条仿生膜生产线,应用于百万吨乙烯工程污水零排放,为国家环保事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129。

守正创新的根魂:他提出“有机分子筛膜”“新三传(分子、电子、质子传递)”等原创概念,突破传统膜技术的局限,将科研方向从“跟跑”转向“领跑”1112。
在毕业典礼上,化工学院博士生徐永胜选择援疆任教,正是这种格局的生动体现——将个人理想融入边疆发展,践行“强国有我”的使命1。

二、智慧:从“小智”到“大智”的科研哲学
姜忠义将智慧分为三个层次:如山之智(小智)、如海之智(中智)、如天之智(大智),并强调“智慧越高,越不贪婪;智慧之上,皆为初心”3。

开放包容的气场:他主导的膜技术团队汇聚国内外18家单位,协同攻克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技术,展现跨学科协作的智慧12。

大智若愚的谦逊:尽管已发表SCI论文600余篇、H因子达98,他仍以“姜是老的辣,膜是薄的好”自嘲课题组标签,将学术成就归功于团队协作与持续探索711。
这种智慧更体现在育人理念中:他要求新生“青春用来奋斗”,同时因材施教,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其课题组2021年指导的7名博士和15名硕士全部通过答辩,正是“智慧赋能行动”的缩影8。
IP: 223.72.64.*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4-8 13:49
三、行动:从“执行”到“笃行”的科研实践
姜忠义将行动划分为三重境界——执行、践行、笃行,并指出“行动越快,越不遗憾;行动之上,皆为硕果”3。

突破性技术的落地:从实验室的“有机分子筛膜”概念到抗污染膜工业化生产线,他带领团队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跨越,推动膜技术在国内炼油、海水淡化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912。

使命驱动的坚持: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他承担30余项国家级项目,将科研行动与国家“双碳”战略紧密结合,在碳捕集、人工光合等领域持续突破119。
毕业校友任科云从博士答辩到创业融资数千万美元的历程,恰是“天大行动”的延续——以技术革新回应社会需求,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1。

结语:天大品格的精神传承
姜忠义的“格局、智慧、行动”,既是对学子的殷切寄语,也是其科研生涯的自我写照。他以仿生膜技术破解工程难题,以家国情怀锚定科研方向,以笃行精神推动创新落地。这种精神与天津大学“实事求是”的校训一脉相承,更成为新时代科研工作者的价值标杆。正如他在毕业典礼上所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3。这不仅是天大人的精神底色,更是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强音。

1/1 | 总计:8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2 0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