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hinke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cthinker

博文

“利玛窦 - 明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观展后记

已有 2832 次阅读 2011-9-2 21:40 |个人分类:窗前偶思|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技, 科举, 士大夫, 利玛窦

2010年05月02日
下午去上博看了“利玛窦 - 明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展览。回来的路上,想了几个问题。

         1) 为何明清有那么多的传教士来到东方?有一个观点认为传教士来华是搞文化入侵,是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中国的一种手段。不敢否认西方政府会利用宗教为其目的服 务,但是从传教士在中国进行活动的内容来看,传教士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正面的。他们是东方世界接触西方文化和科技的一个重要窗口,而且人家是主动过来的, 纯慈善活动。大批传教士来华可能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西方航海技术的发展和商队在东方航线的拓展为传教士提供了新的活动点。二是文艺复兴和西方宗教变革 引发了不同教派之间的一些竞争,不同教派都有一种传播自身教义的动力。而这些教士来华传播的成功则很大程度上源于西方文艺复兴后在文化,医学和其它技术上 的发展,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引发了东方人的兴趣。

        2)西方科技的发达。  从教科书上一般可以看到西方的天文学和航海技术在十六世纪就比较先进。令人惊讶的是,同时期西方的印刷科技不论在文字的精细,整齐,色彩还是图画印刷方 面,都大大的超越了作为发明印刷术的国家--中国。西方当时印刷书籍字体的优美程度和大小和现在差别不大,而汉字的印刷在明代时还是比较粗糙的。

        3)科举考试、士大夫和文官制度。历史学家把科举考试和文官制度看作历史上重要的制度发明,这一套制度使得中国封建政府得以长时间平稳运行。不过由于中国 士大夫的考试科目重人文无科技,并且中国的政府部门长期由这样一些人控制着,再加上这个体系长期运行后形成的相对封闭性,对中国在后来的落后起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可以说成也科举,败也科举。世界历史发展轨迹证明,文明的发展和强大离不开科学知识和技术发明。但是科举制度却使得中国的科技精英和技术天才被主 流社会边缘化。中国在发明科举考试为人文人才提供职业发展通道的时候,没有给科技人才一条光辉的道路。中国士大夫在科技知识上的缺乏明显的表现在绘画,文 学和音乐方面。在线条,角度,比例,力学和光学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西方的绘画能够经得起推敲,而中国同时期的作品则很少能够。从这里可以看出,将科 技人才的发展囊括到政府体系,或至少在战略层面和制度层面给予支持,是一个国家兴盛的必要措施。

 
      4)东西方宗教的科技含量。 我们从西方传教士了解的广播知识可以看出,西方的教会学校是比较重视科技知识的教育的。姑且不论当时西方宗教宣传科技知识是为了证明宗教的存在基础,这样 一个体系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发展。与此相反,东方的一些文化系统并未包括较大量的科技知识,而且该系统对科技知识也缺乏探索欲,这使得其相对封闭并且长时间 没有较大的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6622-482320.html

上一篇:马克思经济学开始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锌指核酸酶技术引发的思考
收藏 IP: 116.232.6.*| 热度|

1 齐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07: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