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注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博文

[转载]地质百科:中亚造山带(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简称CAOB)

已有 479 次阅读 2024-5-24 15:22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文章来源:转载

中亚造山带(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简称CAOB)是地球上最大、演化时间最长的增生型造山带之一,其地理范围广泛,从乌拉尔山脉向东延伸至太平洋沿岸,北侧与西伯利亚克拉通接壤,南侧则濒临塔里木和华北克拉通。这个造山带在地质历史上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记录了显生宙时期(尤其是古生代至早中生代)复杂的板块构造活动,如俯冲、增生、碰撞和缝合等过程,是研究大陆地壳增长和板块构造演化的重要区域。中亚造山带由多个构造单元组成,包括古老的微大陆、岛弧、陆缘弧、洋岛、海山、蛇绿岩和增生杂岩体等,这些构造单元通过长期的地质作用拼贴在一起。其形成涉及古亚洲洋的闭合,伴随着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塔里木板块之间的汇聚,经历了陆缘增生、后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等多个阶段。

由于其跨越中国、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研究中亚造山带的增生机制和构造演化历史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深入理解这一区域,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在过去几十年中启动了一系列项目,促进了跨国界的合作研究。通过运用地球化学大数据等方法,致力于揭示中亚造山带的增生机制,重构其构造演化历史,并探索其在全球板块构造演化与超大陆循环中的作用。中亚造山带不仅是地质学家的研究热点,也是寻找矿产资源的重要区域,尤其是斑岩型铜、金、钼等矿床,显示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对该造山带的研究不仅具有科学价值,也具有经济意义。

附图:

a)中亚造山带简化构造图及图1(b)位置,(b)哈萨克斯坦造山斜主要构造单元构造图(经Windley et al. 2007修正);Alexeiev et al. 2011;Bazhenov et al. 2012),图片来源https://www.researchgate.net/figure/a-Simplified-tectonic-map-for-the-Central-Asian-Orogenic-Belt-and-the-location-of_fig1_34578650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9522-1435460.html

上一篇:拉曼光谱技术的定性与半定量化分析
下一篇:[转载]地质百科: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简称IGCP
收藏 IP: 122.97.17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