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ojiesz 诗人、学者

博文

郭杰:中国屈原学会第十八届年会学术总结 (2019年11月5日,湖南汨罗)

已有 1845 次阅读 2023-2-27 14:03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经过三天紧张热烈的学术研讨和各项活动,中国屈原学会第八届年会即将闭幕了。这次年会在汨罗召开,非常有意义。这里烙印着伟大诗人屈原“游于江潭,行吟泽畔”的最后足迹,我们在深秋的寒意中,仿佛感受到“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正向我们走来,他那“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壮丽诗篇,无时无刻不在激荡着我们的心灵!而对我个人来说,重回汨罗,参加屈原学会年会,尤其具有特别意义。三十一年前,也正是在汨罗,我第一次参加了中国屈原学会年会,那是1988年的第三届年会。从此以后,我这个初涉学术之途的年轻读书人,和屈原研究、和中国屈原学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今天的会场上,参加过那次会议的人,也许不是太多了,但看到更多的新面孔、新朋友、新同道,也很令人欣喜。

  根据会议安排,让我在这个闭幕式上做一个学术总结。几天来,专家们在大会上的发言,可谓高屋建瓴,精义纷呈;五个小组的讨论,也是精益求精,热烈非常。刚才各小组的代表已经把本组讨论的情况,做了很细致、很准确的汇报。为了节省时间、避免重复,我这里就着重谈谈自己关于本次年会的一些初步感想吧。

   我认为,本次年会,至少有三个极为突出的特点。

  首先,是内容广泛,研讨深入。大家提交的会议论文,编印成了煌煌三大册论文集,涉及内容之广泛、研讨问题之深入,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从内容上看,既有关于屈原生平事迹的研究,也有关于屈原思想精神的研究;既有关于楚辞作品的研究,也有海内外楚辞学的研究;既有楚史、楚文化的研究,也有屈原文化的现代传播研究,涉及到屈原和楚辞研究的方方面面,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学术研究的题目有大有小,但学术研究的价值并不必然地从属于题目的大小,而极大程度上是在于学术研究本身的独创性。就此而言,本次会议,可以说做到了题无论大小,人不分南北,都能着眼于学术创新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来进行研讨。惟其如此,所以在每项所涉及到的问题上,大家都能通过论文发表和会议发言,进行深入全面的研讨交流,有些还进行了纯学术意义上的平等友善的观点交锋,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其次,是方法精到,学风严谨。在所涉及到的问题上,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需要,学者们采取了很有针对性的不同研究方法,如有的从文艺学的角度研究屈原、宋玉等楚辞作家的作品,有的从传统的文字音韵训诂之学来探究楚辞作品的内在意蕴,有的从文献学角度研究楚辞学史上的著作,有的把考古学的最新成果与楚辞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有的从地域文化的特色上探讨楚辞的文化精神,有的利用方志学的成果开拓楚辞研究的领域,有的从电影、戏剧等现代传播方式的角度开屈原其人其诗对当代文化的影响,方法各不相同,当都能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的放矢地开展研究,运用的研究方法精审独到,体现出严谨的学风。这种严谨求是的学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立志向学、执着追求的学术精神,感受到一种继承历代楚辞学和文史学术研究的优良传统,而加以发扬光大、与时俱进的时代风尚,这是一种无愧于我们所处时代的良好学风,体现出了历史的进步,令人鼓舞。

  第三,是队伍壮大,后继有人。这次年会,到会代表多达二百八十余人。从地域上看,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以大陆学者为主体,也有来自台湾、香港的学人,也有来自日本、韩国的学界同道。从行业上看,有来自大学、研究机构的学者,也由来自政府部门、文化机构的专家,还有许多来自基层的屈原纪念馆的单位的同志。从年龄上看,既有白发皓首、学问广博的前辈学者,也有正耕耘在学术一线的中年领军人物,也有刚踏上学术之路、风华正茂的青年学者和在读研究生。尽管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大家的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深入研讨屈原其人其诗,深入发掘楚辞艺术文化,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屈原的伟大人格精神,把大家凝聚到了一起;是楚辞的辉煌艺术成就,召唤起我们的对学术的热爱和追求;是中华文明的魅力,鼓舞了我们承上启下、传承发展的历史使命。那些长期默默耕耘于基层文化机构(特别是屈原纪念馆)的同志,他们的刻苦努力和无私奉献,特别令人敬佩;那些刚刚走进中国屈原学会大家庭的青年学子,他们充满青春活力的学术风采,尤其令人欣喜,他们的涌现,让我们看到了美好的希望和未来。

  让我们在屈原精神的召唤下,永葆学术青春,不断奉献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成果,推动中国楚辞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祝大家身体健康!祝中国屈原学会明天更美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3637-1378145.html

上一篇:郭杰:风中寄语
下一篇:郭杰:鹏岛琐记(十九)
收藏 IP: 120.229.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