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Wei

博文

神经精神问卷(NPI)的使用要点

已有 404 次阅读 2024-6-24 15:1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神经精神问卷(NPI)的回答是基于疾病开始后的新情况, 比如是在过去四周(或者一段其他长度的时间)新出现的情况,而不是针对患者长期以来的表现,或者习惯。

量表是通过询问知情者来评分的,而不是直接询问患者。知情者最好是和患者生活在一起的人。如果没有知情者,不能用原版的量表给患者打分,必须修订后才能使用。

询问知情者的时候,患者不应当在场,否则有些信息不容易被全面地了解充分。

每一个问题,一般的回答就是“是”或者“不是”。回答应当是很简短的。问卷开始之前,要告诉知情者,需要尽量简短回答。有时,知情者因为照护的压力,情绪会比较激动,对某些问题可能话比较多。这时候,要提醒他,相关问题可以在问卷完成后再详细的讨论。

如果知情者对问卷中的某个问题不理解,可以对这个问题换一种方式描述。但是不能偏离原意。

神经精神问卷(NPI)评价的是患者行为的变化,比如说在过去四周或者其他长度的一段时间发生的变化。或者,是在接受某些治疗以后发生的变化。比如:从服新的药物之后,或者,从某个药物的剂量增加之后,发生的变化。

 每个问题下面都有一段简短的描述。使用量表的时候,先说出这一段描述,如果照护者的回答是没有,则勾选“否”。然后跳到下一个问题。如果照护者的回答为,或者,虽然照护者回答否”,但是评价者判断患者可能有这个问题,那就需要询问这个问题下面的几个子问题。

 

对于某一个问题,如果照护者回答,但下面的所有子问题都回答否。这时,评价者就需要进一步询问为什么照护者回答。如果照护者是使用了某些子问题中的不同的词汇,则量表打分需要继续把“严重程度”和“频率”完成。如果照护者原来”的回答是错误的,则要把原来的回答改为否”

 

有时,某些问题可能是不适用的。例如对于卧床的患者,“异常运动行为”中的有些子问题如踱步、闲逛,患者是不可能有的。这时,就要选右上角的NA(意思是“不适用”)。还有一种情况,是照护者不理解某些问题,这时,也需要在勾选右上角的NA

 

神经精神问卷(NPI)的计分:

12个问题中的每一个都对应4个分数:频率;严重程度;频率 x 严重程度;照护者的压力。

NPI的总分是前10个问题的频率 x 严重程度”累计后的总和。最后两个问题,睡眠和食欲,一般不包括在NPI的总分里。

 

对于严重程度的评分,有些问题会有这种行为是disruptive的描述。disruptive的直译可以是破坏性的。但实际上这个disruptive常在量表中用在轻度里,也就是最低的一级。韦氏词典对disruptive给出的解释是导致disruption,而 disruption的意思是disturbance or problems which interrupt an event, activity, or process,也就是扰乱、引起混乱、带来麻烦的意思,而并不是由于某种暴力引起了大的破坏,所以翻译为带来麻烦应当更合适。

  

F.情绪高涨这个问题中,humor常被翻译为幽默。而humor在英文词典的解释就是the ability to find things funny,也就是好笑。在这里翻译成幽默可能会有歧义,因为病人并不是富有幽默感,而是在别人没有觉得好笑的时候,他/她可能会觉得好笑。

  

G. 淡漠 冷漠问题中,第1个子问题说the patient seem less spontaneous,这里并不是说患者有比较少的自发性,而是患者的反应要慢一些。 spontaneous的意思是performed or occurring as a result of a sudden inner impulse or inclination and without premeditation or external stimulus,是一种自然的快速的反应。

 

在“K. 睡眠”问题中,wanderpace的区别是,wander是放松的,走的比较慢、而且没什么目的,即漫无目的的闲逛,而pace的意思,是慢慢走,但步子比较均匀,和中文的踱步类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39288-1439531.html

上一篇:神经精神科问卷 (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NPI)
收藏 IP: 61.148.35.*| 热度|

2 汪运山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2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