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土地科学面面观”专栏 | Water:玉米种植中的参与式灌溉管理是如何影响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

已有 1260 次阅读 2022-12-26 14:20 |个人分类:学术软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引 言

在全球范围内,农业活动消耗了约70%的淡水资源,尤其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更高。由于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中国西北部的水资源日益稀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于提高干旱和半干旱内陆河流域的社会经济用水生产力具有战略意义。然而,很少有研究通过用水者协会调查参与式灌溉管理对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因此,本篇发表在 Water 期刊的文章,研究了玉米生产中的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参与式灌溉管理是如何影响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的。 


研究内容

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通过对中国西北部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的78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 (图1),得到了156个样本,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估算了玉米灌溉用水效率,并进一步研究了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尤其关注了参与式灌溉管理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这有助于建立适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WeChat Image_20221226141125.png

图1. 黑河流域中游行政县域与样本的地理分布。


研究结果显示,灌溉管理的参与程度非常低,只有40%的受访者参加了用水者协会的会议 (表1)。研究区域内,农民的玉米生产灌溉用水效率远低于玉米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二者之间的巨大差距表明,玉米灌溉用水效率可以在现有技术的情况下得到改进。玉米灌溉用水效率的改善将导致农业用水量的大幅减少,且不会影响农业生产。此外,水价、灌溉水源、灌溉技术的采用以及农民的教育水平和耕作经验,也对灌溉用水效率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 


表1. 农民在用水者协会中的参与程度及用水户协会的决策过程。

WeChat Image_20221226141410.jpg

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用水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本项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对于影响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关键因素缺乏深入研究。


原文出自 Water 期刊

Zhou, Q.; Deng, X.; Wu, F.; Li, Z.; Song, W. Participatory Irrigation Management and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Maize Production: Evidence from Zhangye City, Northwestern China. Water 20179, 822.

撰稿人:宋伟


专栏简介

“土地科学面面观”专栏由 IJERPH 期刊编委宋伟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主持,专注于土地利用变化科学领域的前沿进展。


专栏编辑

WeChat Image_20221226141413.jpg

宋伟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长期从事土地利用变化科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具体研究方向包括土地利用变化检测、土地利用变化建模与模拟、土地利用政策、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土地整治、土地利用规划等。截至2022年9月,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SSCI收录论文80余篇,在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被引近2400次,单篇最高被引305次。第一/通讯作者论文中有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1篇入选Ecological Modelling 的2014~2018年Most Cited论文。


担任国际期刊IJERPH (IF 4.614) 和Scientific Reports (IF 4.996) 编委。获省部级奖励6次 (其中第一完成人二等奖1次)、获第十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参与了《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2021~2035年)》《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参与撰写的3份咨询报告得到中办采用。

科学网banner (1).jpg

Picture15.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369232.html

上一篇:Remote Sensing:“碳中和”文章精选 | MDPI 编辑荐读
下一篇:MDPI 协办——祝贺清华大学第六届 3D 打印大赛圆满闭幕
收藏 IP: 116.211.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