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旱涝急转”与“涝旱急转—创用“涝旱突转””“洪旱突变”谈

已有 7597 次阅读 2013-6-29 14:26 |个人分类:水文科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旱涝急转

  “旱涝急转”在气象水文学界是一个常用术语,而“涝旱”一词很少使用。

   近年来,不太严谨的“涝旱急转”在媒体等场合的使用频率逐渐上升,也有所谓“涝旱反转”的尝试出现。

 

材料1:下周二起阴雨渐止高温骤至 杭州可能出现涝旱急转(浙江新闻网)发布日期:2010-06-25 09:36

 http://news.zj.com/detail/1277397.shtml 

 

材料2:            ‘近年来,西南地区出现了连季干旱、旱涝急转和涝旱反转等极端现象

                                               ——气候变暖在中国:西南怪旱为何持续数年

  2009年末至今,肆虐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的干旱仍在延续,其中广西西北部、云南大部、贵州西部等石漠化地区最为严重。今年进入5月中下旬的夏季汛期以来,这些地区又多处发生强降雨过程。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令人心急的盛夏伏旱,出现在西南地区雨量充沛的汛期。“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类似沙漠地区的温差骤变,竟会出现在西南地区的春夏之交……
  西南地区持续干旱加上其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令人感到困惑。这些反常现象,是气候的周期性变化造成,还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该如何应对?’

 

材料3:http://society.yunnan.cn/html/2012-07/26/content_2321291.htm

  今夏,我省(指云南)旱涝并存的现象让人“看不懂”,面对“旱涝两重天同现,洪旱急转”的复杂局面

 

                                                      如何恰当地描述洪涝之后连续干旱的情景?

   “涝旱急转”之“急”并未受人待见。因为干旱是有一个过程,何急之有?而“突变”即能够描述这一类情形。因为,暴风骤雨停息之后,短期内人们并不会很快感受到干旱,但是突变现象已经埋下伏笔,也能够用数学方法进行表达。

     与“涝旱急转”类似的词的还有“洪旱急转”、相近的词有“洪旱交替”、“洪旱连灾”等。

   “涝旱反转”是使用者已然认识到“涝旱急转”一说的尴尬,试图进行一些变通。然而,“反转”的“反”从何来?

   以本人近期探讨的1934年江西特大干旱为例,该年总降水与多年平均差异并不显著,但7月之前(不含),雨量充沛,然而此后,水龙王夫妇出国度假,龙子龙孙玩水枪般洒下几滴水珠,百姓再也见不着甘霖。用气象术语表达,则是年内分配极不平均。

   我觉得创用“涝旱突转”一词对“涝、旱”的突然变换进行表达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气候、水文学界,诸如M-K等检验突变的方法已有多种,突变已被广泛接受,“突转”可以视作“突然转变”。这种转变是一种状态的转变,而并不直接体现为时间上的“急”。

    此外,“洪旱突变”“”

   类似表达还有“涝旱剧变”、“涝旱骤变”等。如,《论涝旱剧变与强震爆发》(赵洪声等)。

   严格说来,在暴雨洪涝结束后的短时间内断言急转是不科学的表达,突变也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证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703735.html

上一篇:《三千年气象总集》《中国之雨量》《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质量隅谈
下一篇:可能最大降水PMP可能不再一家独大—可能最大干旱将渐居一席之地
收藏 IP: 112.80.70.*| 热度|

4 蔡庆华 王峻晔 杨正瓴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