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Acceptable Behavior or Unacceptable Behaviours?—英语可数谈

已有 28000 次阅读 2012-12-26 16:05 |个人分类:语言文化杂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英语, 词典, 标注, 可数性

   英语可数性问题在大多数英汉对照类语言辞典中语焉不详,不作标注,大至新版的《英汉大词典》、小至中型的《新英汉词典》以及中小学生常用的不少袖珍字典。然而,它又是一个难以回避的细节问题。
   当然,不标也有它的讨巧之处,这类词典的编撰者们可能信奉中华老祖宗“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式的“典读千遍,其义自见”。
   在当前的各类英汉词典与网络词典中,对于Behaviour(或美式拼法:Behavior),绝大多数不标名词可数性,少数标注的词典中基本上仅标为“不可数”。如厚达2818页、颇有特色、难能可贵地标注所有词组词性的《新时代英汉大词典》在Bahaviour项下也无“可数”的标注。在百度或各种国内网站的问题栏目中,拥有一本或少数几本词典的学子们的此类疑问比比皆是。少量头脑灵活的网友们打破常规地认为:“不及物动词在特殊情形下可以用作及物动词。”有网友可能尽管未在词典中见到“可数”的标注,但根据自身理解称:“Behaviour既是可数也是不可数的!要分情况对待!如果behaviour 在句中的意思为"行为",也就是说只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时,就不可数!例如:You should have good behavior in the public !如果behaviour 在句中表示一件具体的事时,就是可数名词!例如:It"s a bad behaviour to laugh loudly when eating !”
   然而,从语言运用的实际看,作为可数的用法在西方世界似乎已不在少数。现实的、鲜活的语言可能已不愿受到词典的严格束缚。从“可数性”变化进程看,抽象的行为已经具象化为可数的行为。
   Google之下,可见老外已大量使用“Behaviours”,如Healthy Living: How Common Behaviors Affect Your Health(http://familydoctor.org),Changing Behaviours:A Practical Framework(http://www.thcu.ca)等。
   不少原版英语词典往往标注名词的可数性,但普遍地仅标注了“不可数”(如《企鹅英语词典》、《朗文当代英语辞典(英语版)》)。仅有个别词典提到了Behaviour可数性,如中国大百科出版社《韦氏高阶英语词典》(2010年版)在“Bahaviour”词项中已提到了可数性。
   至于Behaviour的可数性如何演变及不可数的Behaviour与Behaviours在具体用法上的差异,以及其他英语原版词典的标注情况,因时间关系,我不想进一步考证。大体可以判断的是:可数的Behaviour属于新近用法,可能并未被英语辞书界完全认可。Behaviour有多个同义词,如Conduct, Demeanour, Deportment, Bearing, Manners,Comportment; Action(s)等。除Behaviour外,Demeanour在多本英语词典中也只有“不可数”一项,但在中国大百科出版社《韦氏高阶英语词典》(2010年版)在“Demeanour”词项中也增加了复数形式,而且摇身一变,仅标注“可数”一项,“不可数”义项已经消失了。在这部词典中,作为“行为”的bearing我个人判断,这与西方心理学、行为科学的定量化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语言学问题:“英语行为类词汇的可数化倾向研究”。我个人预言,Comportment在将来也会增加可数性质(《韦氏高阶英语词典》中目前也仅有不可数义项)。
   自苍颉造字以来,号称难以标注而从不标注词性的汉语词性,终于在21世纪跨过10个年头左右的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中闪亮登场。
   我认为,各类英汉类词典,不分大小,一般都应当在辞书中标注名词的可数性、将名词的可数性广而告之,既使学习者有所了解,又能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注:本文是阅读科学网博主张强的博客公布文章《Abrupt behaviors of the streamflow of the Pearl River basin and implications for hydrological alterations across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时所想到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646631.html

上一篇:说明:本人因时间关系,上网频次可能明显减少
下一篇:倡议用“佗们”代替“他们”——汉语第三人称单复数称谓创新谈
收藏 IP: 58.240.140.*|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3 0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