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时代正式使用的学名有可能同时是其人的号吗?
—— “人以号行世”不稀奇,“自号作学名“未必有
—— 尊长面前只能用名不能用字或号,能随意不遵吗?
——作普通学名使用之名,能否自视或被人目为“号”?
网上看到水利专家胡步川先生的履历(1893.8~1981.7,谱名尔林,名正国,字竹铭,号步川),感觉有些奇怪。据称“号步川”是出自其族谱。
据知,胡步川先生的著作及日记等正在整理与出版之中,因此这个小问题也有查考的意义。根据网页(https://dy.163.com/article/F0H4UNS305508UER.html;NTESwebSI=7BA5ADA50D7B5EA32535AB0315840EE0.hz-subscribe-web-docker-cm-online-rpqqn-8gfzd-r5j7g-578964b9flw-8081),2019年10月出版的《胡步川批注〈行水金鉴〉(全十二册)》的“作者介绍”中使用了“胡步川(1893—1981),谱名尔林,名正国,字竹铭,号步川,临海城西石鼓村人。”
胡步川先生之女胡以滔的文章《水利名宿 缘水而为》(http://hhuxb.cuepa.cn/show_more.php?doc_id=1316565)称:“胡步川(1893-1981),字竹铭,号步川,以号行。”
以“号”作名的做法,似乎非常罕见。一般而言,在尊长面前只能用名而不能用字或号。这种礼节,我想还是会得到公认的。胡步川青年时期入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后,不太可能跳出社会习俗,特立独行。
胡步川因1918年参加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征集诗文”比赛中获奖,以下两图为胡之诗文及公布于《河海月刊》的名单。可以肯定,胡步川在该校的正式注册学名是“胡步川”。
以名人而言,有“施耐庵(1296~1371),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学家”、“苏东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名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都是名字之外的“自号”,别人对其的称号。又如著名画家陈半丁,别名陈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半丁(有《陈半丁画册》),一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以字半丁行世。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室名一根草堂、五亩之园、竹环斋、莫自鸣馆。(http://www.kongfz.cn/5236787/pic/)
在对他人的称呼上,区分尊卑关系,名、字、号似乎都可使用,但年轻时候某人对外的正式自称用名,同时也是“号”的情形,似乎很罕见。不管某人小时候有过多少“名、字、号”的畅想,但一旦用于求学时的自称与注册名称,形式上也与一般“名、字、号”体系之“号”没有多少关系了。在此种情况下,如果“名、号”一致,用同样的名字又作为“号”,意义何在?
我个人意见,即使族谱有记载,那可能是因为胡步川先生觉得家庭给予的“谱名尔林,名正国”不太称心如意,而自作主张另起“步川”作为自用名。这种另起名能被视为一般意义的“号”吗?他的族谱或许难以处理这种情况,勉强将其作为所谓的“号”。
从网址(https://www.cnbksy.com/search?searchContent=%E8%83%A1%E6%AD%A5%E5%B7%9D&categories=1,2&type=1)看,胡步川18岁时就使用“胡步川”作为自称,后在河海读工程学校发表文章的署名也用“胡步川”为名。
胡步川也用“胡竹铭”发表过文章。搜索“胡正国”,网上没有关于胡步川的任何消息,大体说明“胡正国”这个名字未用于发表文章。胡步川的青少年年代是否使用“胡正国”作为学名,目前不太清楚。
胡步川批注《行水金鉴》(全十二册)
2019-12-16 · 网易号: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行水金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文献资料汇编,清傅泽洪編修,清雍正三年(1726)成书,全书一百七十五卷。该书对江、河、淮、济四渎及运河之兴废疏塞,自上古至清初,以时代次序,广泛辑录《禹贡》《水经注》《河渠书》《沟洫志》,以及各种帝纪臣传地志稗史有关河务者,无不登载,为后世水利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学人誉为“凡讲求水政者,莫不奉为圭臬”。
胡步川(1893—1981),谱名尔林,名正国,字竹铭,号步川,临海城西石鼓村人。我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是书为胡步川所藏,他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对此书进行了通批,几乎每叶都保留了先生的批点,朱笔居多,有少量的蓝笔,除眉批、旁批、夹批、题下批、总批之外,先生还在正文中施以圈点。从批点的内容看,先生的批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批注的内容非常丰富,简言之,主要有四类:一是地名今释;二是理论经验;三是校勘评论;四是解释说明。批注文字俯拾皆是,颇具参考价值。
附2: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3%A1%E6%AD%A5%E5%B7%9D/10087783?fr=aladdin
胡步川(1893.8~1981.7),谱名尔林,名正国,字竹铭,号步川。民国五年(1916)毕业于省立第六中学,次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五四”运动时被推举为南京学生会文书科长,从事爱国活动。十年,毕业留校任助教。十一年随师李仪祉去陕西省办水利,任渭北水利工程局测量队长,查勘泾河水文及地理形势,筹建泾惠渠工程。十三年,受命至汉中测量,设计实施汉惠渠工程。工程设计初备,时局大乱,被迫停工,愤而离陕。十四年,应李仪祉邀请任西北大学工科教授,掌教测量学,钢筋混凝土学及木结构学。十六年任陕西省建设厅第二科科长。十七年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工程师。十八年,浙江招建温岭金清及西江二闸,因二闸均在家乡台州,愿效力桑梓,决意放弃华北水利委员会270银元高薪,180银元低薪就任金清闸工程处主任工程师。廿四年,复入陕西,参加渭惠渠、洛惠渠工程建设。廿七年任渭惠渠管理局局长后兼陕西水利局代局长。廿八年,因不愿加入国民党,被罗织罪名,降职三级,减俸三分之一。卅六年,任陕西水利局技正,直至陕西解放。
胡步川自撰《雕虫集》自传上下集,编著《李仪祉全集》、《李仪祉年谱》。1982年7月按照胡步川生前遗愿将其留下的书画及遗著全部捐献临海县博物馆,其中图书32种,162册,字画58幅,日记186本,水利专业书籍34册。胡步川喜诗词,善隶书,今黄岩西江闸留存笔迹石刻“西江闸”、“魂兮归来”榜书。
附3:http://tznews.taizhou.com.cn/news/NewsDetails?newsId=113445
中国水利学会2020学术年会致敬胡步川
2020/10/19 18:08:00 来源:台州新闻APP 作者:台州新闻客户端记者 包建永/文 通讯员 彭连生
胡步川(1893—1981),字竹铭,临海石鼓村人。1916年毕业于省立第六中学。次年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五四运动时被推举为南京学生会文书科长,从事爱国活动。1922年,随师李仪祉去陕西省办水利,任渭北水利工程局测量队长,查勘泾河水文及地理形势,筹建泾惠渠工程。
附4:http://www.linhai.gov.cn/art/2018/11/7/art_1454192_23449689.html
临博动态:胡步川先生生平特展资料征集暨学术讨论会征文启事
发布日期:2018-11-07 08:13 信息来源: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
胡步川(1893—1981),临海城西石鼓人,我国著名水利专家、诗人,精擅书画。1920年毕业于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2年追随水利宗师李仪祉先生赴陕西兴办水利三十余年,期间参与中山陵、钱塘江大桥等民国时期重大工程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出任中国水利部科学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首任所长。在中国现代水利建设和水利史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
为表纪念,临海市拟举办胡步川先生生平特展暨学术讨论会。现面向社会各界开展相关资料及论文征集活动。
一、征集内容
与胡步川先生生平及学术相关的资料,包括:
(一)文字资料:书籍、字画、书信、论文等。
(二)影像资料:照片、视频画面等。
(三)研究有关胡步川先生生平、水利成果、思想等纪念文章。
二、征集截止时间
2019年3月31日
附5:https://www.bidcenter.com.cn/newscontent-84466279-1.html
项目名称:河海大学李仪祉、胡步川系列图书出版服务单一来源采购公告
我校拟采用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向河海大学出版社购买出版服务,现将具体内容公示如下:
项目名称和内容:李仪祉、胡步川系列图书出版服务
预算金额:70万元
单一来源理由:李仪祉是河海的创始人之一,胡步川是河海早期毕业生,李仪祉和胡步川都是怀揣治水救国理想的水利英才,他们身上凝聚了河海人治水兴邦的夙愿理想,展现了河海人“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的使命追求。河海故事当由河海人来讲,河海文化也当由河海人来传承。胡步川先生已逝,其后人已授权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作为该系列丛书的唯一出版机构,享有该系列丛书在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出版及版权转让权。故单一来源采购。
其他潜在供应商若对此采购方式有异议,请于2019年12月20日下午17:00点前以书面形式向招标办提出意见。在该期限后提出的申请将不再受理。
附6:https://www.oneisall.cn/872.html
古人为何在「姓名」之外还要另取「字」、「号」?有什么讲究?
徐博聞
......
四、传统用法
拿我自己为例,我姓徐,名博闻,字俊葵,号紫阁。(只是举例,现在社会不必拘泥如此)
「名」是长辈来叫的,一切血缘长辈,都可以之呼「博闻」。自称、卑称时,也可以用名字。平辈之间,如果关系非常亲近,在私下也可以直接称名。特别注意的是,在尊长之前,一切的自称都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号」。《出师表》的第一句,就是「臣亮言」,所以如果给谦卑写信,只能用「晚辈博闻」如何如何开头,别的都是失礼。
在与一般的同辈、晚辈的交往之中,对方必须称呼我的「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么褒义词,就是从这里来的。比如同学之间,都应该称呼「俊葵」,而不得直呼「博闻」,这是一种对对方的尊重。而上司、领导与我对话的时候,虽然道义上讲是可以直接呼「名」,但一般也是以「字」相呼,表示客气与尊敬。刘备称呼诸葛亮,也都是叫「军师」,如果直呼其名,必然是有情绪在里面,也是一种不尊重。
至于「号」,就多在文人雅士之间相互使用,用来自称也非常方便。现在还有不少朋友,习惯叫我「紫阁」,而不叫「博闻」。这种情况,即便放在古代,也是十分恰当的。
但是对于历史人物而言,他最广为人知的称呼,可能是「名」,也可能是「字」,也可能是「号」。估计是哪个顺口好记,就容易流传。比如郑板桥本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道人。板桥好记好认,说郑燮、郑克柔是谁,认知率就低了。齐白石名纯芝,号白石山人,就以白石传世。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在也多叫苏东坡,还有东坡肘子流传。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附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3264367556970039&wfr=spider&for=pc
(三)古人的号
同“字”一样,“号”往往也是“名”和“字”的延伸,所以“号”又叫别号、表号。
按照《周礼》的说法,号是一种美称,直白一点,就是自我标榜。
附7: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B%A5%E5%AD%97%E8%A1%8C/3722142?fr=aladdin
以字行
“以字行”,是“以字行于世”的简称。即仅称呼此人的“字”,代替其名,这是一个流行于汉字文化圈中关于称谓的术语。
汉字文化圈中,中国、朝鲜半岛、越南等地之古人,一般有“名”也有“字”。“以字行”即是因为种种原因,世人多仅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例如明朝著名内阁首辅,阁臣杨士奇,名寓,字士奇,但世人通常仅知其字,所以称之为“以字行”。反之,如李白,名白,字太白,因名、字都为世人所熟悉,就不能说是“以字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