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E
视觉沟通
n 幻灯片应该扮演的角色
“下周我不能去听你的演讲了,但没有关系,把你的演示文稿发给我就行了”
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要求,但“强有力的笔记”、“强有力的细节”、“强有力的分发品”绝不是你所需要的“强有力的讲演”。
你可以使用演讲文稿的笔记页面视图,以书面的形式印刷出来,可以保持你做为纯粹的演讲的完整性。
(笔记页面记录事项:1、扩展性细节,2、附加数据,3、例子,4、统计数据,5、关键事实)
但建议你不要这样做,而是提供一份作为文档的简要说明或提纲。
如果讲演要为两个或更多的目标服务,它就会两头不讨好。演讲本身也会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不要把WORD和POWERPOINT搞混了。)
n 以讲演者为中心
幻灯片或者其他图表是用来辅助讲演者的,而不是其他。
如果屏幕上出现一张充满密集文字和非常详细的表格、数据和曲线,听众的注意力会非自愿地立即被吸引到图表上,他们会停止听讲。
演讲不能当作文档用,除非它本身就是完整的——但这样的话,听众就不需要演讲者了;如果说图表是文档的一个部分,那么它就因该不能脱离文档而独立存在——而且又分散了听众的注意力。
当演讲者在图表的支持下为听众提供演讲时,演讲者才能够引导听众得出一个结论。在这一过程中,演讲者掌控着听众的下意识印象——能够进行有效管理,而听众也获取了演讲者提供的,经过视觉化的信息。
n 少就是多
当你不能确定时(或者目前尚不能讲清楚时),先把它防在一边。制作图表时尤其如此。
采取“少就是多”这种简约主义方法设计的幻灯片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它能够成为演讲者的一个快速的提示者、一个视觉上的助记器。
n 受众心理学
听众是如何接受他们所看到的内容是视觉沟通需要讨论的重要内容。
首先分析人类目光一般是这样移动的:从左上角开始向右方向开始阅读,从上到下习惯地重复这一动作。这第二次从左扫到右的新动作比第一个动作还更力一些,我们称之为:反射性的横向扫描。然而它们习惯走“好路”
习惯看到“向上且向右”曲棍球棒式的运动(理想中的增长模式)。
如果你把太多的数据放到屏幕上,听众就不能在两个动作之内读完。他们将被迫再做另一个,甚至多个动作,这将是一个苦差事(第三个动作被称做强迫性回车,违反受众心理学的教诲,应该尽力避免)。
要尽量减少眼睛扫描的次数——以演讲者为中心,不要让听众费神。
n 图表的设计要素
图形型;关系型;文本型;数字型。
让文字说话
n 小标题VS句子
尽量使用概念(或偏正词组)小标题,避免使用句子。
n 转行(不使用)
n 编写打动人心的幻灯片小标题
只保留名词、动词和修饰语等关键词;
一张幻灯片不超过四个标题(4*4或6*4结构),
一行子标题不要超过四个单词。
n 用平行结构
同级的标题采用相同的语法表现形式(如:“形容词+名词”);
同级标题(概念)之间应该“相互排斥”——可以通过概念升级(叙词表的族首词)实现。
n 尽量减少眼睛扫描的次数
n 采用逐行显示
选择“自定义动化”、“进入”、“擦除”、“向右”来尝试做到这一点。
n
小标题的层次小标题的外延要尽量能够穷尽其父标题的外延。
n 排版风格
尽量少使用所有格/复数形式——这样会使文字更加好读、易懂。
在一个演讲中,只能使用两种或者最多三种不同的字体。这会让你的幻灯片有一个统一的面貌,让人感觉到它所传递的是清晰、一致的信息。
要选择适当的空距,把小标题均匀地分布到整张幻灯片上。
n 视觉效果
运用加粗或将文字放在“方框”里,并给这些方框增加线条和阴影,你将创造出一个更有吸引力并且更有意思的新版本。
n 文本使用指南
形成统一式样的感觉;
字体选择和边框选择保持一致;
字号选择一致,字号不小于24-28;
避免使用缩略语;
使用强烈对比;
运用留白。
让数字歌唱
n 数值型图表的力量
当你需要说服别人的时候,你不但希望赢得那些理解力强的听众的支持,也希望赢得那些理解力稍微弱一点的听众们的支持。经过专业化设计的数字型图表能够帮助你做到这一点。
把数字和小数形象地表现为视觉图象,从而能够把抽象的关系变具体,使它们更加容易被理解。
n 柱形图
通过无情地删除不必要的字词、数字、刻度和图例,来改善缺乏组织性、视觉效果凌乱、多余的原始图形。
要注意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显眼(左上)的位置。
n 饼图
将图注文字与数字分开从而使两者更加容易理解;
文字总是要比数字占用更多的空间,因此可以把百分比放入“饼图契形”,而将文字放在饼图之外。
日期一般出现在饼图的底部。
总数(合计)应该出现在最好的顶部中央位置。
n 数字型图表的排版
说明文字要横向书写,避免垂直或侧向的文字排列(减少听众转动脑袋和眼睛扫描的次数)。
n 曲棍球棒型运动
(参见本文前面的相关内容)
你承受不起忽略任何可能影响听众的代价——无论这种影响看起来可能是多么微妙。
认真做好你的图表——让你的图表为你效劳而不是反对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