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ntiers 开放科学平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rontiers

博文

科研资讯 | 南方医科大学张斌团队 | 一周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疫情下的情境性失眠问题

已有 2335 次阅读 2021-9-2 11:14 |个人分类:科研资讯|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来源:医脉通精神科

科研资讯 -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日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斌教授研究团队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影响因子:4.677」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图 1」,指出一周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改善疫情下的情境性失眠问题。该研究为全球首个关于疫情下情境性失眠的干预疗效研究。

图 1 张斌教授研究团队发表成果

新冠疫情爆发后,疫情的未知性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困扰着人们。这种慢性持续的压力应激将导致抑郁、焦虑症状及失眠问题,尤其是居家隔离期间的社区人群。那么,失眠认知行为治疗是否对疫情下情境性失眠的人群是否有效呢?既往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证实。

在这一背景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斌教授团队针对居家隔离期的社区人群开展了一项针对情境性失眠患者的干预治疗研究,以减少疫情诱发的失眠带来的负性影响,总结形成应对新冠疫情的中国经验并进行国际推广,在全球范围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DSM-5 将情境性失眠定义为失眠持续时间小于一个月。该研究通过广州市委组织部宣传册在广东省广州市社区发放招募志愿者「图 2」,最终纳入了 194 名情境性失眠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基本资料、睡前烟酒茶和咖啡使用习惯、睡眠作息时间以及焦虑、抑郁、入睡前觉醒等问题,并对受试者进行了为期一周「7 天」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干预。

图 2 广州市委组织部疫情期间心理健康宣传册

结果显示,基线时所有受试者中「N = 192」有 27.3% 的人在睡前有经常喝茶的习惯,12.9% 的人有经常喝咖啡的习惯,6.2% 的人有经常饮酒的习惯,7.2% 有经常吸烟的习惯。疫情居家办公隔离期间,工作日晚上平均 23:30 上床睡觉,清晨平均 7:18 起床;周末时晚上平均 23:48 上床睡觉,8:30 起床;每日平均睡眠时长为 6.5 个小时。

治疗前后,最终有 142 人完成两次入睡前觉醒量表测试「其中 40.8% 即 58 人完成全程 7 天的认知行为治疗」,137 人完成两次失眠严重指数量表测试「其中 43.8% 即 60 人完成全程 7 天的认知行为治疗」,130 人完成两次抑郁、焦虑症状量表测试「其中 42.3% 即 55 人完成全程 7 天的认知行为治疗」。

本研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索不同组别「全程参与 7 天干预治疗组 vs. 未能全程参与 7 天干预治疗组」与相同干预治疗前后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一周干预治疗后,与未能全程参与 7 天干预治疗的患者相比,完成全程干预治疗患者的失眠严重指数「前14.6 vs. 后 8.3」以及入睡前生理觉醒值「前 15.1 vs. 后 12.8」缓解更明显。该结果显示,一周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情境性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以及入睡前生理觉醒症状有显著改善疗效「图 3」。

图 3 干预前后完成全程治疗者与未完成全程治疗者的入睡前生理觉醒(A)以及失眠严重指数(B)的显著性组别*时间效应 (Zhang C, et al. 2021)

同时,失眠症状的改善与基线时的睡眠时长有关,基线睡眠时长越短,改善效果越明显「图 4」。

图 4 失眠严重指数分值变化与基线睡眠时长呈负相关(Zhang C, et al. 2021)

作为全球首个关于短期失眠认知行为治疗对情境性失眠的疗效研究,本研究通过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证实了该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疫情下情境性失眠患者的失眠及入睡前生理觉醒。这些发现为疫情期间新发失眠问题的干预提供了证据。

研究者指出,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作为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案长期应用于慢性失眠并显示有较好的疗效。本次一周的治疗干预内容安排为:每天10-15分钟课程安排;第一天睡眠卫生教育,第二天睡眠限制,第三天刺激控制,第四天放松训练,第五天认知调整,第六天纠正睡眠药物错误认知,第七天总结与回顾。

由于传统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通常为面对面由心理治疗师引导的团体心理治疗的方式开展,周期为6-8周,但本次疫情下诱发的情境性失眠持续时间较短「一个月以内」,研究者将传统的治疗内容进行缩减,进行了一周的干预治疗。同时考虑疫情隔离需求,所有干预治疗通过在线网络微信平台进行推送,减少面对面传播的风险以及地点、时间限制,以此提高参与者的依从性。

最后,研究者对情境性失眠的短期治疗干预提出一些改进方案。本干预手段只能减少失眠问题以及入睡前生理觉醒症状,但对抑郁、焦虑症状以及入睡前认知觉醒症状效果欠佳。建议在日后的治疗干预中,应加入针对改善抑郁、焦虑症状以及入睡前认知觉醒症状的治疗内容。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张陈茜,博士,医师

通讯作者:张斌,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该论文通讯作者 南方医科大学 张斌 主任医师主持的前沿专刊 Interaction Between Neuropsychiatry and Sleep Disorders: from Mechanism to Clinical Practice 仍在征稿中,点击下方链接,了解更多信息。

南方医院张斌领衔专刊 | 神经精神疾病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mp.weixin.qq.com/s?__biz=MzI2OTg1NzI0NQ==&mid=2247490609&idx=4&sn=8a06b30474eafda3068d686ba2fc22b2&scene=21#wechat_redirect


Frontiers 总部位于瑞士,是全球领先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出版商,致力于使科学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开放。欲了解更多详情,欢迎访问 Frontiers 官方网站:www.frontiersin.or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65500-1302518.html

上一篇:Frontiers 专刊约稿 | 昆虫与植物相互作用过程中昆虫的生理变化
下一篇:邵安文/Jiping Tang/涂文军/黄毅/方远坚 主持专刊 |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风中的作用
收藏 IP: 49.7.6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