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色星球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lilue 人要知足也要知不足,但不要不知足。

博文

科学的边界

已有 5222 次阅读 2016-4-18 18:29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作为科研工作者,理应对科学持正面肯定的态度的,对科学方法也理应是崇信的。科学方法教给人最大的启示就是要理性、要讲究证据,但当人们无限制地应用科学的方法至人的心理、精神和灵魂层面,是不是就正确呢?科学有没有边界呢?


科学的方法是不断地把人通过生活总结的“经验知识”转化成可重复的、量化的“实验知识”,一旦被确认,就可以作为一个科学知识。但往往这个由经验认识转化为科学认识的过程很长,那么这个过程中人们应当如何面对?而且,是不是所有的经验认识都可以转化为实验知识呢,特别是关于人和社会的问题?


最近,在科学网上看到一则旧闻“科学家称:负面情绪有助于精神健康”: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215473.html

我觉得科学家在研究精神病问题时,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如果一个人精神痛苦,你给他吃点药好了,他就会形成药物依赖,就会更加痛苦。过度地强调了生理方面和开发药物的功能,是科学研究方法不自觉的倾向。我觉得解决人们精神和灵魂方面的痛苦,科学方法是靠不住的。


通常认为“兴趣是科学研究的最好导师”,但科学家如果把人的“精神问题”当作一种“有趣的现象”来研究是一种极为冷漠的态度,甚至是不道德的。科学家关心的是他的研究成果,今天他发文章宣称一种“电击疗法”,明天又发文章说进一步地研究证明那个方法不行,结果是自己多了两篇文章,结果把病人弄得死去活来。以前总觉得科学家是高尚的,不能理解为什么科学家有时会被社会宣传成一种“怪人”的形象。现在明白了,科学的这种理性的态度太缺乏人文关怀。当把人也当成小白鼠来研究时,就近乎自私和冷酷了。


事实上,如果你有了精神上的痛苦,与其听那些所谓的“科学疗法”,还不如去教堂或寺庙里坐一坐,读一读圣经或佛经。我尽管不信教,但在欧洲这些年,也越来越能理解为什么宗教会在物质文明繁盛的西方依然不衰。和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样,宗教是在教人们如何从内心克制自己的欲望,节制自己,学会敬畏,而不是要像科学所宣传的要不断地向外认识和攫取。科学告诉你的是怎样去做、怎样能得到,却不回答该不该做。科学主义的哲学是教人不断地改造自然,战胜外界。而不是改造自己,战胜自己。


当然,沿任何一个方向都不能走极端,真理越雷池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最好是各自认清自己所管辖的范围。科学涉及的是认识论的问题,它无法回答关于价值判断的问题。如果你试图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价值观的问题,你将误入歧途,得不到答案。在我看来,由于人的欲望和得失心等等处理不当带来的精神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边界,科学家不要盲目下所谓的“科学研究”成果。当你天天在学习西方的心理学书籍,讨论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时,你有没有意识到中国的圣人们其实一直在教你如何达到心理健康的理想境界。何必舍近而求远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637-970995.html

上一篇:听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说蓝光LED
下一篇:大胆设想,小心求证
收藏 IP: 129.13.72.*| 热度|

3 代恒伟 林建荣 yzqt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