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赋(talent或天分)是生来具有的禀性(秉性)或素质,是构建后天才智的物质基础。天才(genius)是基于一定天赋,通过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卓越想象力、灵感和创造力。此外,天才还常用来指具有卓越想象力、灵感和创造力的人。哲学家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说:有天赋的人能够射中别人射不中的靶子,而有天才的人(或天才)能射中别人看不见的靶子。换言之,天才具备常人所不具备的眼光与想象力。下面,我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谈谈天赋与天才的特征,兑现,及在科研创新中的应用。
天赋与天才的特征。作为与生具备的禀性或素质,天赋带来学习或掌握某种特殊技能/技术(如艺术、音乐、体育、文学、科学、领导)的潜力和造诣。有的人声质优美,凸显歌唱家的潜力;有的人手指灵活,很快学会钢琴,提琴,二胡或其它乐器;有的人动作敏捷,擅长各种运动项目。天赋表达对一个人未来可能掌握某种特殊技能/技术的期待和厚望。天赋的兑现受益于专业的点拨和必要的训练。经过高人指点,具有天赋的人是好的执行者,能够做许多人做不到的事。
依我之见,与科研创新(及文学创造)息息相关的天赋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 智力(学习潜力)和文静性格。智力(学习潜力)是认识、理解, 思考、判断、表达的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构成知识获取的基础,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推动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记忆力确保已学过的知识的存储,思维力(想象力)通过演绎和归纳等方式以拓展现有知识的边界。其中记忆力和思维力(想象力)尤为重要:只有超强的记忆力,才能迅速、准确、牢固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只有记住了的知识,才能在需要时,回忆得起来;只有回忆得起来的知识,才能派得上用场。只有敏捷、深刻、独创的思维力(想象力),才能迅速地简化和创造性地拓展现有知识。文静性格表现为安静,随和,耐心,温柔,注意力持久,破坏性小。具有文静性格的人耐得了寒窗苦读的寂寞,顶得住攻坚克难的压力。反之,冲动性格表现为浮躁,粗旷,好动,霸道,注意力短暂,破坏性大。具有性格冲动的人敢想,敢说,敢干,但面对寂寞和压力时,往往缺少耐力,经常遇难而退。其实,一个人的文静或冲动性格从小就可辨别。一般地说,性格文静的幼童照看起来省心,很少出幺蛾子; 随便给一本图书,都能翻来覆去地看不厌,且不会损坏;随便教一首儿歌,都能一遍又一遍地唱过不停。性格冲动的幼童大都很难照看,稍不留神就捅篓子; 给一本图书,翻上一,二遍就会丧失兴趣,接着便可能损坏图书或闯下意想不到的祸;教一首儿歌,唱上几遍就烦了。
值得一提的是,文静与冲动分属于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在1910年引入的内向(introvert)与外向(extravert)性格的代表性特征。确切地说,性格内向的人安静,低调,谨慎,周到,专注,稳定,谦虚,享受阅读,写作或冥想的乐趣,喜欢一对一或小范围的互动,乐于观察、分析和思考/反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而性格外向的人热情,开朗,直率,大胆,健谈,活泼,张扬,冲动,自信,寻求关注、新奇和刺激/兴奋,时不时突破极限,喜欢说话而非写作,和他人一起时,精力充沛,而自己一人时,常感无聊。不过,心理学家康克林(Edmund S. Conklin)在1923年注意到同时拥有内向和外向特征的中间性格(ambivert)。心理学家齐克森特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进一步观察到,富有创造力的人常兼有内向和外向的特征:既精力旺盛又很安静,既聪明又天真,既顽皮又有纪律,既现实又有想象力,既保守又叛逆。研究表明,西方社会总体上属外向型,其中~70%的人具有外向性格,而~30%的人具有内向性格;东方社会属内向型,其中~70%的人具有内向性格,而~30%的人具有外向性格。外向型社会奖励外向行为并拒绝内向行为。因此,具有外向性格的人(包括印度人)在外向型社会里会感到快乐舒坦,如鱼得水;而具有内向性格的人在外向型社会里会体验到融入困难,缺乏归属感。
天才是通过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将天赋(或天分)兑现后,所形成的卓越想象力、灵感和创造力。天才是具备超常智力的创造者,有自己的主见,不但能实现有形的目标,还能看到无形的目标,做别人想不到的事。具体地说,天才的外在特征可以归纳为六点:(1)可持续的创造性思维(常人的思维耐力小,极易被毫不相干的念头打断);(2)强大的专注力和抗干扰能力;(3)超常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概括力(天才能够一目十行,过目不忘);(4)美好的心境(在外人看来单调、机械、刻板、重复、枯燥的事,在天才眼里显得有趣、轻松、生动、愉快、甜蜜; 天才在学习和灵感捕捉时所展示的高效率进一步滋生成就感和优越感);(5)离奇的梦境(天才的梦经常会出现文字、抽象符号和逻辑推理的内容,而常人的梦大多是形象的内容);(6)独处与宁静的乐趣(天才一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从而避免人际摩擦所带来的不良情绪对思考的影响)。一言以蔽之,天才静则如处子,动则如脱兔。
大多数(全面型、非部分缺陷型)天才表现出勤俭、谨慎、幽默、博爱、健康、超凡的记忆力、推理判断力和创造力。然而,少数天才艺术家、数学家和科学家似乎与神经症、精神病(比如自闭症)有不解之缘,或其近亲中有人显露出精神或社会方面的缺陷。究其原因,大脑有两个分工不同的部分,右脑是创造力的源泉,左脑是逻辑和语言的中心。在童年时期,一些自闭症患者的左脑含有低于平均水平的血清素,导致该区域的非正常发育;作为补偿,其右脑会增加活动,建立某种以前不存在的新联系,从而激发更高的创造力,就像双目失明的人往往会补偿性地发展超出常人的听力一样。
天赋与天才的兑现。人类是智力高度进化的物种,生来就有学习潜力和其它天赋,包括观察力,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记忆力,和思维力(想象力)。人的潜力发挥与天赋兑现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所决定,一是关键时期的专业指导和必要训练,二是性格特征(文静比冲动更有利于天赋兑现)。对科研创新(及文学创造)来说,虽然观察力和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 缺一不可,但记忆力和思维力(想象力)的发挥和兑现至关重要。一个记忆力良好,而思维力(想象力) 匮乏的人,没有足够的原创力去应对科研创新的挑战,只能算得上是天赋未充分兑现的科学家(或科研创新可用人才);而一个记忆力超强,思维力(想象力)卓越的人,充满可持续性原创力,可以破解科研创新的任何难题,堪称天赋充分兑现的科学家(或科研创新杰出人才)(见前面的博文<科研创新的可用人才与杰出人才>)。
在人出生时,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和密度便已定型;此后,神经元突触数量的快速增加(2-3 岁时的突触数量为成年的 2倍)导致神经元体积的明显扩张(在1岁时体积翻倍,在3岁时达到成年体积的80%),推动神经网络的快速构建。在神经网络快速构建期,神经元表现出巨大的可塑性。随着年龄的递增,神经网络构建逐渐减慢,神经元可塑性相继降低;不过,逻辑推理和综合能力则显著提高。因此,在神经网络构建迅速,神经元可塑性极大的小学阶段(7-13岁),通过早晚回忆,给予大脑有规律的刺激,可以诱导与记忆力相关的神经元突触的生长,有效地增强记忆力。在逻辑推理和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的中学阶段(14-19岁),通过写作和学习唯物辩证法,可以激发以演绎和归纳为代表的思维力(想象力),促进可持续性原创力的发展(见前面的博文<科研创新的基石>)。
自幼开发智力(如记忆力和思维力/想象力)和其它特殊技能的重要性,古人早有共识。在过往的几千年里,吟诵诗词和其它经典被广泛应用于孩童的记忆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造就了一代又一代齐家治国的栋梁。时至今日,从小开发音乐或运动记忆能力,依然不失为培养音乐或运动人才的有效途径。世界第一所大学在1088年的建立标志着科学教育体系的日益规范。通过优化知识传递的手段,科学教育体系得以批量培养记忆力良好,基本功扎实的毕业生。然而,科学教育体系至今未能在激发可持续性原创力上取得突破。无一例外,科学史上所记载的天才科学家乃自然形成(即自学成才或无师自通),而非学校培养。很显然,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思维力(想象力)激发的科学教育模式是导致此窘境的主因。
天赋与天才在科研创新的应用。学习潜力和天赋(特别是记忆力和思维力/想象力)的发挥与兑现程度决定着可持续性原创力的丰俭。一个天赋未充分兑现的科学家(或科研创新可用人才),虽有良好的记忆力,但缺乏足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可持续性原创力,应对跟踪性研究倒没有什么问题,要进行原创性研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与此相反,一个天赋充分兑现的科学家(或科研创新杰出人才),既有超强的记忆力,又有卓越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可持续性原创力,不管是跟踪性研究,还是原创性研究,都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在内向型社会(如东方社会)里,大多数人(~70%)比较文静(如安静, 严谨,耐力好,疏于言词表达),适于做学问、搞科研。按理说,依靠众多勤劳智慧的人民,中国应该是第一(1760—1840年,蒸汽机带动的机械化),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化),和三 (20世纪60年代开始,自动化或网络化)次工业革命的发起者/引领者。然而,近千年来对文科的偏好和对理科的忽视,使中国不情愿地做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旁观者或被动参与者。随着1950年代的文化扫盲运动和1980年代的科技奋起直追,中国无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始于21世纪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物技术)的主动参与者和引领者。第四次工业革命以知识爆炸性增长为特征,对旨在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的思维力(想象力)有着更迫切的需求。为了在今后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科学教育界要一改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思维力(想象力)激发的模式,采用以写作为主的考试方式去选拔富有思维力(想象力)的研究生(见前面的博文<科研创新与研究生的选拔>),推动科学教育现代化。此外,中国科学教育界要摈弃以"五唯"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人才标准,不拘一格地选用不可多得的富有可持续性原创力的科研创新人才。
在外向型社会(如西方社会)里,大多数人(~70%)比较冲动(如浮躁,粗旷,耐力差,善于言词表达),并非做学问、搞科研的首选。然而,西方人却出人意料地成了第一到四次工业革命的发起者/引领者。很显然,西方社会对外向行为的鼓励促成了西方人敢想、敢说、敢干的特质。况且,在前三次工业革命时,诸多科技领域都是空白,只要有新颖想法,科研创新并不需要长年累月的苦读和跟踪就能获得引人注目的新发现与新突破。尽管西方人凭着其前瞻意识站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列,科研创新的日益间接化与复杂化意味著,他们更为依赖东方人去完成具体操作。事实上,从近年来西方人的每一个科研创新的重大突破里,都可以看到东方人的身影。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诠释,为什么一些默默无闻的东方科研新人到了就西方社会风生水起,引人注目了。其实,并不是东方科研新人进入西方社会瞬间变得更聪明了,而是东方人的扎实基本功和耐得住寂寞与西方人的主意(敢想)互相补偿,各取所需罢了。
综上所述,天赋(或天分)是生来具有的禀性,预示着一个人未来学习或掌握某种特殊技能/技术的潜力。天赋的兑现离不开专业指引和必要训练。天才是天赋兑现后所形成的卓越想象力、灵感和创造力。与科研创新相关的天赋包括智力(如观察力,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文静性格(如内向,安静, 随和,耐心)。其中记忆力和思维力/想象力)的发挥与兑现程度决定科研创新可持续性原创力的丰俭。培养记忆力的有效途径是在小学阶段(7-13岁),通过早晚回忆,给予大脑有规律的刺激;而激发思维力(想象力)的办法是在中学阶段(14-19岁),通过写作和学习唯物辩证法, 增强以演绎和归纳为基础的原创力。一个天赋未充分兑现的科学家(或科研创新可用人才),有良好的记忆力,但缺乏足够的思维力(想象力)的人, 可以比较自如地进行跟踪性研究,而非原创性研究。反之,一个天赋充分兑现的科学家(或科研创新杰出人才),不仅记忆力超强,而且思维力(想象力)卓越,既能胜任跟踪性研究,又能驾驭原创性研究。为了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科学教育界要重视思维力(想象力)的培养,摈弃以"五唯"为代表的实用主义人才标准,不拘一格地选用富有可持续性原创力的科研创新人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