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020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uzi0202

博文

专题研究|生防菌的适应性机制(背景知识)

已有 2992 次阅读 2021-2-24 08: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是生防菌的适应性机制,关于细菌不同方向的研究思路大家可查看我们的公开课了解更多。

第二讲-细菌基因组研究思路和案例分享mp.weixin.qq.com

文章题目:Genomic analysis and temperature-dependent transcriptome profiles of the rhizosphere originating stra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189(点击获取文献)

背景知识

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高度多样性的一类细菌,生态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中,如土壤、水体、动植物、人体等,个别种对植物、动物、人具有致病性,如铜绿假 单胞菌(P.aeruginosa)、丁香假单胞菌(P.syringae)、青枯病假单胞菌(P.solanacearum)等。

植物根际环境中营养物质丰富,微生物种类繁多,竞争剧烈。生活在植物根部或根际环境中,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类生防菌称为PGRP(plant-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RP在植物根际的主要作用包括:

1、促进植物生长;

2、抑制土传植物病原菌,包括细菌、真菌。主要机制包括:

A.产生抗生素,抗病毒等物质;

B.刺激植物产生诱导性系统抗性(ISR);

C.影响植物根际微生物组成,对病原菌形成抑制作用。

假单胞菌由于能充分利用植物根际分泌物,具有较快的生长速率,在根际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竞争力,同时具有多种抑制病原菌的机制,且在实验室易于培养及进行各类遗传操作,所以是一类最佳的生防菌。

首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or lateral gene transfer (HGT or LGT))—是指在差异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内部细胞器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的交流。

基因组岛(gene island,GI)—是有横向起源迹象的一部分基因组(typically > 8kb),一般来源于噬菌体、质粒,以及转座子、整合子元件等,基因岛上往往携带特定的功能基因,可以使细菌获得新的功能,这些功能与细菌的致病性、耐药性、环境适应性等密切相关。

前噬菌体(Prophage)——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prophage,或称为原噬菌体),前噬菌体可分为隐性前噬菌体(缺陷型)和功能性前噬菌体(诱导型),隐性前噬菌体只能溶源性生长(即不能裂解细菌),功能性前噬菌体在环境因素的刺激下可以进入裂菌生长状态,裂解宿主菌,并释放大量噬菌体子代,携带耐药、致病基因的噬菌体侵染其他宿主,从而导致耐药性的大规模传播。目前发现的大多数前噬菌体为隐性前噬菌体。

CRISPR-Cas——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的获得性免疫系统,由RNA指导Cas蛋白对靶向基因进行降解,用来抵抗外来病毒或质粒的入侵,调控菌群行为和致病性。其中spacer序列会产生对入侵核酸(如病毒、噬菌体)的“记忆”,当同一核酸再次入侵时,发挥免疫杀伤作用,作用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adaptation— expression — interference”,与基因组的稳定性相关。

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最简单的转座元件,是一种重要的驱动细菌基因组进化的遗传元件,除了作为一种遗传物质横向转移的载体,IS在转移过程中,还可以造成其他形式的基因组变化,如重排、倒置、删除等,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与基因组稳定性相关。

整合子(INTEGRALL)——整合子在细菌基因组中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基因整合系统,可捕获和整合外源性基因,使之转变为功能性基因的表达单位,赋予细菌表型的多样性和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在细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获取、表达和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整合子由3个部分组成,包括:5’-保守末端(5’-conserved segment,5’-CS)、3’-保守末端(3’-conserved segment,3’-CS)和两者之间的可变区(variable region)。更多关于“什么是基因水平转移(HGT)?如何研究细菌的HGT”可查看相关公开课内容。

https://mp.weixin.qq.com/s/g2EdpOKH5XOjPKNJRB94Twmp.weixin.qq.com

专题研究|生防菌的适应性机制(背景知识)(图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45347-1273592.html

上一篇:Science | 对多种耐药真菌有效的新天然产物的研究
下一篇:专题研究|生防菌的适应性机制(重要结果解读)
收藏 IP: 183.195.18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