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ruyuk18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ruyuk188

博文

迎接新生 精选

已有 3839 次阅读 2021-9-2 16:2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以下一段话: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翻译过来为:

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我觉得读研究生与登峰一样,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1.转变意识,适应环境。

主动科研,我知道有一部分是同学是从大学刚刚进入研究生阶段,有的是从国科大学习了一年回来的。接下来的在所时间将不会有具体的课程督促你,所有的时间大部分都将自己安排,无论是生活、科研也就是工作,可能这两者是分不开的。我们要转变这个意识,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以前是别人教你,而现在是自己探索,到最开始可能是老师发给你文献让你阅读,模仿,到后面是你真正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与老师阐述分析,到最后写成文章投稿。

什么是科研?以已发表的文章来说,对于一篇文章,我们知道主要的构架就是背景,所用数据,研究方法,结果,讨论,但其实这个也是我们研究的过程,做研究初期,我们要先去调研我们感兴趣的那一部分,然后看看其他人用的是办法,为什么用这种办法,还有人用其他办法达到了相同的结果没有,哪个办法是最优的,是否需要开创新的方法。我现在认为科研分成两步,第一个是你想成功重复已发表文章的实验,这可能说明这个实验流程你搞懂了,摸透了,原理很清楚了,一个是你求异,这个时候是在期待新的理论来解释所发现的现象,如果成功了,可能就是一个新的理论,这个我认为是高于第一个层次的。(也有学者把发表论文分为跟随型、补充型、建立元素周期表型

有的同学做了一部分科研,可能会对自己做的研究产生疑问,我做的真的有用吗?但是我读了这么多文献,也会看一些杂谈,我认为只要倾尽时间,有效的结果一定会有用,只是可能你不知道而已。

适应环境,也是一个大项,对于当地气候的适应,对于饮食的适应,还有校园环境的适应,还有与同门的交流,不是具体说做什么,而是要有一个心理准备。

2.确定目标

大家要提前给自己确定好职业规划,自己是要是读博,还是毕业之后去企业工作还是自主创业,当然这个是要依据自己的发展程度可以更改的,但是很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这个意识,虽然这样会有一点功利性,但是做什么事情有什么目的性并不是坏事,每日的自省也更能让你认识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3.与导师的交流

我们学生所研究的内容,有的是老师的子项目,有的是老师已经研究过的项目,有的是老师感兴趣的课题,但共性就是我们都是在老师的支持下开展的研究,科研上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跟老师讨论。还有我认为要主动去找老师交流,把自己一段时间准备的东西展示给老师看,哪怕是读了一篇文献,对自己的触动很大,与老师建立不间断的联系是很重要的。老师更了解学生的动向,同时我们对自己做的研究也有一个有效的促进作用。

我个人学习的一些小tips

1.  适时放松心情。还有就是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平时积极的锻炼身体。

2.  把自己的第二天或者一个阶段做的东西列出来,这样自己不会遗忘

3.  多和师兄师姐,老师交流

4.  多听报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44769-1302562.html

上一篇:中科院精密测量院东湖园区指南
下一篇:一篇正经的科普文——乳腺增生
收藏 IP: 159.226.162.*| 热度|

7 黄永义 郭战胜 尤明庆 李东风 郑永军 宁利中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