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点击封面了解期刊详情
老药新用
Boon等人的研究显示,对那些常规疗法无效的、有严重症状的动静脉畸形患者而言,沙利度胺是一种有前景的疗法。
Review Article | 建立克隆性造血的时间动态模型
点击阅读原文:Modeling the temporal dynamics of clonal hematopoiesis
克隆性造血是血液系统肿瘤、心血管疾病与死亡的风险因素。现有两篇论文使用新的实验和数学工具,来量化人类血液克隆组成随时间的变化,其结果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有一定意义。
开创性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约有50,000–250,000个造血干细胞(HSCs)。随着时间的推移,DNA损伤或DNA复制错误导致这些造血干细胞发生体细胞突变。其中大部分突变没有任何影响,但某些突变可能会带来选择性优势,并导致造血干细胞克隆的扩增。到70岁时,有超过10%的人,其体内至少有4%的血细胞是来自一个单突变的造血干细胞——这个造血干细胞胜过了逾50,000个其他的造血干细胞。这种现象被称为克隆性造血(CH),其已成为几种衰老疾病的强力致病风险因素,包括血液肿瘤、冠心病、中风和心力衰竭。对于所有这些疾病,克隆数量较多者的患病风险往往比克隆数量较少者更高。因此,更好地理解克隆动态过程的影响因素,或能为预防CH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提供治疗策略。
Article | 斑马鱼的淋巴管-血管转分化
点击阅读原文:Lymphatic-to-blood vessel transdifferentiation in zebrafish
一般认为,血管形成不外乎两个过程:新血管发生,以及原有血管的血管生成。而最新研究发现,臀鳍血管是由淋巴管内皮细胞转分化形成的。
众所周知,内皮细胞在生理条件和病理生理条件下具有异质性和可塑性。例如,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有数种来源,并且前人研究已经发现了同时具有淋巴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BEC)标志物的混合血管。尽管有证据表明,BEC在生理条件下可以转分化为LECs,但尚无关于其逆向过程的报道。Das等人在本周的《自然》上发文,打破了这一长期以来的观点,并证实了斑马鱼臀鳍中的血管来源于原有的淋巴管——通过LECs转分化为BEC而形成。该过程发生于斑马鱼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并且在成年鱼臀鳍切除后的再生过程中可重现。研究人员通过Flt4(也称为Vegfr3)基因消融来阻止鱼的淋巴发育时,臀鳍会通过邻近血管的血管生成进行血管化。但与LEC–BEC转分化形成的血管网相比,由血管生成形成的血管网存在功能缺陷,无法支持臀鳍骨的正常发育。缺失Flt4的鱼的臀鳍中生成的血管中存在连续的血流,这与淋巴起源的血管不同,后者的特点是红细胞(RBC)的间歇性进入,这是辐鳍鱼中被称为次级血管系统(SVS)的特化血管区室的标志。
Review Article | 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最低——PCSK
点击阅读原文:Chasing LDL cholesterol to the bottom — PCSK9 in perspective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球健康的一个主要挑战,而低密度脂蛋白(LDL)无疑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在这方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干预措施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最新的治疗技术已实现了更低的LDL-C水平。这些干预措施正不断改善心血管结局。特别是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作为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的致病基因的发现,显著加快了新型药物的开发,(相比于先前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LDL-C浓度并减轻心血管风险。我们回顾了这一发现及其在更广阔的治疗领域——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事件中的位置,是如何代表了当代心血管医学的一个重大胜利,如何反映出基础科学家、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以及临床研究人员之间的成功合作。以这种方式保持合作,有望能在LDL-C干预之外的心血管疾病防治领域取得更大进展。
Letter | 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疗法
本文报道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衍生疗法在肺动脉高压(PAH)中的应用。一名3岁女童患有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相关的遗传性PAH。在为期6个月的时间里,她接受了同种异体HUCMSCs条件培养液(CM)的连续血管内注射治疗。该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并降低了其血管纤维化、损伤与炎症的血浆标志物水平。本文对从3个HUCMSCs和2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对照组中采集到的单细胞RNA测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8个常见的细胞簇——均表明了HUCMSCs特有的再生潜能。本文通过细胞和CM蛋白质组的非靶向无标记定量分析,验证了HUCMSCs的特性,结果表明再生、自噬和抗炎通路的活性以及线粒体功能增强。前列腺素分析显示,HUCMSCs分泌的前列腺素E2增加,而众所周知前列腺素E2具有再生能力。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证实并进一步探索HUCMSC衍生疗法对PAH的益处。
Article | Piezo1是启动成年小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心脏机械传感器
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是一种适应性不良的反应,其预后差,且治疗选择有限。瞬时受体电位melastatin 4(TRPM4)离子通道是压力超负荷后Ca2+/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II(CaMKII)依赖性肥大信号通路激活的关键,但TRPM4既非牵张激活,也不具有Ca2+渗透性。本文中发现牵张激活的、且具有Ca2+通透性的Piezo1是一种机械传感器,它通过与TRPM4之间密切的物理相互作用,将增大的心肌力转化为启动肥大信号的化学信号。成年小鼠体内心肌细胞的Piezo1特异性缺失,可阻止CaMKII激活并抑制肥大反应:残余肥大与钙调磷酸酶激活(一般情况下,钙调磷酸酶活性被激活的CaMKII所抑制)有关。Piezo1缺失阻止了压力超负荷后钠-钙交换体的上调以及其他Ca2+处理蛋白的变化。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iezo1是诱发压力超负荷性不良肥大反应的心肌细胞机械传感器,并且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 nature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关于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自然-心血管研究》聚焦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心脏及血管功能和血液学,致力于发表基础、转化、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原创研究与重要进展。
《自然-心血管研究》主编Vesna Todorović(维斯娜·托多罗维奇)解释说:“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全世界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对全球卫生构成急迫的威胁**。预防疾病及寻找治疗、处治和诊断的工具取决于我们是否进一步理解驱动和影响这一疾病的病因学、分子机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自然-心血管研究》将为各种心血管和血液学学科提供一个统一的发表平台,确保发表的内容传播给尽可能广泛的读者,如科学家、临床医生和政策制定者等。”
点击此处,了解更多《自然-心血管研究》期刊及投稿详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