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立于1869年的《自然》,是一份国际领先的科学周刊。在150多年漫长的办刊历史上,《自然》在内容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汇聚全球科学家和爱好科学的人士 >
《自然》创刊之初就确立了向“科学人”和公众传播科学的使命,当时发表的内容不仅有学术会议报告、论文或摘要,也包括了社论、书评、科学新闻等。几年之后,《自然》就将重心放在服务专业的科研群体,因为它每周出刊的特色吸引了众多年轻的研究者利用这个平台,与科学同行交流论文。在创刊25年之后,《自然》开始成为研究人员发布研究成果的首选之地。
到1969年《自然》创刊一百周年时,时任总编马多克斯强化了《自然》的新闻部分,《自然》现在的样子和结构就形成于那个时期。如今,翻阅一本《自然》,就不难发现其两大组成部分:前半部分的新闻报道及评论,还有后半部分的原创科学论文。因此,《自然》既是一本科学新闻杂志,也是一本学术期刊。
《自然》发表和见证了人类历史上重要的科学突破。例如,1896年X射线的首次发现,1903年镭的发射性衰变,1927年电子波动性的发现,1932年原子构成的破解,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1983年艾滋病毒的发现,1985年南极上空臭氧空洞的发现,1995年太阳系外行星的发现,1997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2016年AlphaGo战胜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等等。
1896年1月23日,《自然》首次发表了描述X射线的两篇长文,其中第二篇文章是如今 “新闻与观点” 部分的雏形。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1953年在《自然》发表了著名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
《自然》作为一本领先的多学科期刊,自创刊之初就关注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且通过社论和新闻报道等形式对发表的研究加以评论和解读,让普通读者和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也能理解最重要的科技进展。因此,《自然》吸引了全球不同领域的科学家群体,以及众多关注科学的人士成为其读者。仅网站nature.com,每月就有超过900万独立访客。
< 关注和支持中国科学发展,全方位服务科学界的需求 >
《自然》在创立早期就展现了国际化风格,报道世界各地的科学进展,包括创刊号曾刊登有关中国的消息。如今,不仅是来自中国的科学新闻,近20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作者的研究成果也经常见诸《自然》。例如,《自然》在疫情期间发表了多篇主要来自中国作者在新冠病毒研究方面的论文,彰显了中国研究人员为世界了解该病毒所作出的及时和宝贵贡献;2022年1月6日,中国国家天文台庆道冲等以《自然》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金牛座分子云磁场的观测结果,揭示了恒星的形成。最近还有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入选2021年度《自然》十大人物。
《自然》汇聚全球科学家的网络优势和影响力,还吸引了全球众多研究机构通过这个平台向国际同行介绍和展示优势学科发展和研究成果,不仅提升品牌声誉和影响力,还由此增进国际科研界学术交流,促进国际科研合作和招募一流科学人才。这些机构包括了许多全球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牛津大学、伦敦大学、德国马普学会、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
随着中国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些知名中国研究机构和大学也开始通过《自然》的平台,介绍展示其科研进步和学科发展情况,在另一个层面上提升中国科研机构在国际科学界的可见度、品牌声誉及影响力,在科研“硬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也讲好中国科研故事,打造品牌“软实力”,以增加国际同行对中国科学的了解,促进科研合作,建设全球一流人才队伍,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和建设双一流大学的目标。
提供这些品牌内容传播的团队也遵循高品质的内容标准,并与负责论文和新闻内容的编辑团队彼此独立。编辑团队具有完全的编辑独立性,只专注于高质量研究成果和新闻内容的传播。
《自然》在1869年11月4日出版的创刊号就提及中国 。
2022年1月6日的《自然》封面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家等的研究成果。
< 关注急迫的社会挑战 >
近十年来,《自然》及其系列期刊还日益关注如何应对急迫的全球社会挑战,为此推出了聚焦于特定主题而非学科的期刊。2011年出版的《自然-气候变化》就是第一本这种类型的“自然”研究型期刊,其编辑团队具备多个学科科研背景,其中包括了社会科学家。此后,《自然-能源》、《自然-人类行为》、《自然-可持续性》、《自然-衰老》等相继问世。
自1999年以来,《自然》还开设了短篇科幻小说专栏,为读者带来轻松有趣的阅读内容,甚至是科学灵感,并已有中国作者在该栏目发表了作品。
150多年以来,《自然》一直支持科研人员及最新科学发展,筛选和发表全球最重要的科研发现及新闻,促进探索发现。《自然》自豪于自己的历史传承,不管内容有怎样的变化,其创刊之初所确立的使命一直没有改变。《自然》将继续与科研人员保持紧密合作,并激励创新,将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传播给最广泛的受众。
或许直观了解《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亲自翻阅一本《自然》,或者访问我们的网站:www.nature.com
欢迎打开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Springer Nature科研服务”官方微信服务号
及时获取更多新鲜有用的时讯
© 2022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