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经意的冒犯会迅速滋生实验室同事间的积怨——所以有必要遵守实验室里不成文的规矩。
病毒学家Alice Huang从一场噩梦中醒来,吓出一身冷汗 。她请了病假在家,梦见自己回到实验室后发现同事做出了她最反感的事情——所有仪器都被毁坏,却无人对此负责。
当然,现实中当Huang回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实验室时,一切正常。她的最高工作原则是“物品损坏即刻上报”,并早就将其灌输进每个人的大脑。她给出的理由是,这样做至少能及时修复仪器,保障实验继续进行。
Adapted from Thomas Barwick/Getty
实验室里的烦心事不只出现在噩梦里,其实它们很常见,既令人恼火,还会伤到士气。有些事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比如用作抗氧化剂的巯基乙醇散发出的恶臭,或者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但最让科研人员介意的是实验室同事的坏习惯:用后不清理工作台;用了最后一盒移液管却不作补给;或偷偷拿走同事珍爱的Sharpie牌马克笔。
“这些都是小事,但是它们日积月累,”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学术调查专员 Karen Peterson说,“有些事看上去无关紧要,你却偏偏特别在乎。”
对于这些恼人的事情通常都有可行的应对措施。比如将爱整洁的研究人员的工作台和不爱整洁的同事的工作台划清界限,又比如排一张办公室大扫除时间表,或者做一张共享设备使用预约单,如果要使用设备的话,大家可以在上面提前标注。最重要的是在同事之间培养对彼此的尊重并保持良好沟通,以及确立一些基本准则,这能减少摩擦,保障实验室运转顺畅(见‘实验室重要守则’)。“归根结底是做到彼此尊重,”Peterson指出。
√ 实验室重要守则
如果你是新人,请详细了解实验室规范和流程。
工作结束后收拾整洁,并将物品归位。
借用物品后及时归还。
如果用了最后一批耗材,请制备或预订新批次。
如果倒出太多溶液,请勿将多余液体倒回贮存瓶——否则有可能造成污染。
不要隐瞒过错。如果倾洒了危险品或者损坏了仪器,请及时上报以便问题得到处理。
戴手套时请勿触碰其他人或者他们的仪器和物品。
请勿独占共享设备。
别人在专注做事的时候(比如计数)请勿打扰他。
手机来电时到实验室外接听。
遵守这条黄金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些问题十分常见,比如使用公共设备时粗心大意。实验室高精度台秤上的残留物尤其让人苦恼:没人想面对或者试图处理一撮来源不明、毒性未知的粉末。“如果你连它是什么都不知道,你肯定不想不带手套直接接触它,”Peterson说,“你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清理”。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Suzanne Hangx为了让她的地球科学实验室保持整洁,制定了每周和每月的扫除计划。每周五傍晚博士生会轮流检查实验室和备料室并清理任何局部脏乱。每月全体成员会再花一个小时收拾共用的工作空间。
▎预警物品短缺 ▎
另一个常常听到的埋怨是有人一声不响地用掉最后一点某种关键的公用物资。Lucie Etienne是法国里昂的国际传染病学研究中心(CIRI)的一位生物学家,她说她所在实验室的科学家们经常会用到奶粉(用于做蛋白印迹实验),但经常有人用完奶粉却不作补给。某个星期五晚上,一位新学生就因为奶粉被他人用光而未作补给,不得不跑去附近的购物中心购买婴儿配方奶粉来做实验。发生这件事之后,每个人便更注意保持奶粉储备量,Etienne说。
试剂总是会消失——应做到“随用随补”(Olivér Svéd/Alamy)
干细胞生物学家Sophie Arthur痛恨试剂被用完后却没人补充。“你明明计划好一整周的实验,却因为别人用光了电泳缓冲剂而不得不停在第一道工序,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了。”Arthur抱怨说, 她是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在读博士生,“你不得不为了准备更多物料或者等新试剂到货而停下手头的实验,以致耽误实验进度。”
为避免此类麻烦,Arthur所在实验室尽量每种试剂都存储两瓶的量。任何人用完第一瓶都要制备或预订新试剂。Jaime Fox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工作过的生物化学实验室也有类似制度,保证实验室里有充足的移液管吸头和塑料微量离心管等耗材。实验室成员会用红色的胶带标识倒数第二盒耗材,谁用到这一盒就会预订新的一批耗材,Fox解释说,她目前就职于北卡罗莱纳州的Research Square公司,是‘美国期刊专家’部门的编辑团队经理。
Etienne偏爱示范教学。她会为实验室新成员指派示范人员,向他们言传身教应该如何整理工作台及如何协助他人。
▎应对小偷小摸 ▎
上述日常通知机制对于重新补给库存消耗很管用,但对另一个普遍存在的麻烦却帮助不大:习惯小偷小摸的同事。当个人用品(比如马克笔、移液管,或者其他重要的供给或仪器等)遗失又不能方便迅速找回时,实验进度会被延误。Hangx攻读博士期间就曾因为自己的仪器专门定制的非标六角扳手被人拿走而好几小时不能工作。她需要用那台仪器破坏岩石样本,以测定它们的强度。没有了专用扳手,旧样品取不下来、新样品安不上去。她花了一整天时间才找到那把扳手——在一位没上班的同事的实验室工作服口袋里。
现在,Hangx所在实验室用颜色标识每台设备对应的工具和工具箱,以便追踪每件工具的归属。她的一位在读学生提出了另一个方案:即时整理并公布整个实验室的“丢失工具”清单;如果有人“借用”了清单里的物品,此人有机会匿名归还。Fox也提到,研究人员还可以在个人用品上贴上自己的名字,这也能减少小偷小摸行为,还可以帮助他们辨识他人工作台上的工具。
保持沟通大有好处:如果研究人员知道实验室里同事的课题,就会更容易实现资源共享。例如,Arthur说她从与同事的简短对话中了解到他们刚完成一大批复制DNA的聚合酶链反应。如果她打算其后一周进行自己的反应实验,就会知道让实验室采购大量该实验需要用到的探针。
或者在其他成员忙着完成蛋白印迹实验时,她会询问是否有时间允许她用共享设备做一两个自己的实验。“听起来这很简单,但许多科研人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真正考虑对同事带来的影响,”Arthur说。
出现问题时,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直接向同事提出顾虑。Peterson建议可以跟同事说“这是我比较介意的地方,目前的情况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能一起讨论下解决方案吗?”实验室成员也可以在团队会议上不具名讨论,并达成全员都能接受的约定。
如果这些方法都不奏效,实验室负责人就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措施了。Hangx的团队成员都知悉如果谁经常把实验室弄得一团糟,就可能会被暂时禁止进入实验室。(这个条例执行约10个月以来,她还没有被逼无奈到执行此禁令。)
免疫学家Howard Young供职于马里兰州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他们有一项几十年前由实验室技术员提出的“罚食物罪”,其他实验室也有采用此罪名。Young将此类罪定义为所有会干扰他人的行为。比如,有人为同事准备好凝胶却因为将电极插反而毁掉实验。
一旦罪名成立并且确定罪犯,此人要么另谋高就,要么——更多情况下——以请大家吃美食的方式接受惩戒。“这能让个人意识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员,并且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到他人”,Young表示。
惩戒对多数团队成员是奏效的。一次,一名同事触犯上述禁令后买来了甜甜圈——虽然和往常一样,自己吃掉了一半,不过实验室还是原谅了他。
的确,打造一个融洽、共议的实验室氛围为实验室的平稳运转提供坚固基石。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环境工程师Rolf Hut鼓励实验室成员间建立友谊,如在喝咖啡时间或者其他非工作时间闲谈,他说,“对周围人感兴趣并且态度真诚,才能一起走得更远。”
原文以 Lab etiquette: The perils of pet peeves 为标题发表在 2020年9月8日的《自然》职业版块
原文作者:Amber Dance
©Nature
▍自然职场推荐
深圳湾实验室:教职岗位招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量子计算研究中心教职岗位招聘
浙江大学宁波校区:教职岗位招聘优秀青年人才、正教授、副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招聘副教授
▍相关阅读
清华、中科院、江南大学、华西医院...自然职场10月职位精选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