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和博士后会以资历更老的同事的名义写同行评议,但是却无法获得应有的署名或认可,还会损失结识期刊编辑的机会。
根据一项研究,很多研究生与博士后都会为资历更老的同事和导师代写同行评议,但是其贡献不会得到承认。 很多研究生和博士后都会为资历更老的同事代写同行评议,但不会获得署名资格。 来源:Taxi/Getty 该研究的作者于4月26日将这份研究传上了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他们向来自美国(74%)、欧洲(17%)、亚洲(4%)和其他地区的498名初入职场的科学家发放了问卷,询问年轻的科学家在同行评议上做出过多少贡献,以及感想如何。一半受访者都说他们代写过同行评议,但是80%的受访者说他们认为这种做法有违职业道德。 问卷下了很大功夫来区别代写和合写。合写是一种规范的训练方式,受邀的审稿人会将论文交给初级研究人员,询问他们对论文质量的评价。合写人的工作应当会以某种方式获得承认。相反,代写的情况下, PI 会使用初级研究人员一部分甚至全部的审稿意见,并且代写人的工作不会受到承认。大约75%的受访者说他们做过合写,95%认为他们收获良多,73%认为这种做法符合道德。 “合写和代写被混起来了,合写被用来论证代写是一种正常的训练流程,”上述研究的作者之一、美国曼荷莲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家Rebeccah Lijek说,“但这两者是可以区分的。前者是一种学术训练,后者应当有署名的机会。”她说一些资深科学家不相信代写是个很普遍的现象,而填写问卷的年轻科学家们一点也不觉得意外。 英国Taylor & Francis集团医学与健康杂志的编辑部副主任Sabina Alam也不觉得惊讶。作为期刊编辑,她表示:“我们都知道有这么回事。”她还补充说,她很高兴终于看到了量化的数据。“应当把这种形式的代写曝光出来,”她说,“隐瞒真实评审的做法是完全不道德的。我们已经默许这种做法存在太久了。” Alam指出代写违反了同行评议的保密原则。“编辑决定发表与否的理由并不仅仅是评审意见本身,还包括写下评审意见的是受邀评审人本人这一事实。”她说。期刊编辑会花很大精力寻找最合适的评审人;他们相信评审人不会把论文给别人看,除非期刊明确允许交给同事合写。除了缺乏署名以外,合写和代写还会引起其他道德问题,她补充说:“如果评审人希望合写,就要先知会编辑——最好在让新人写意见之前——这样我们才能确认合写人是否合适,有没有利益冲突。” ▍道德底线 ▍ 美国国立环境卫生研究所的生物伦理学家David Resnik说,代写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剽窃。“在联邦研究规范中,学术不端不仅对发表文章适用,对评审也适用。” 缺乏署名权并不只是影响一个名字本身,还会让年轻的代笔人遭受无形的损失。例如,同行评议会给新入行的科学家一个机会结识期刊编辑,Resnik说,审稿可以让研究生或博士后积累名声。他们最终可能因此受邀进入期刊的编委会,或是构建有助于职业发展的人脉。“同行评议的署名权不重要的这种观点可经不起检验。”Resnik说。Alam也同意这一点:“说到底这就是学术工作,应当以同样的标准看待。” 报告感慨,现在“没有一种系统的方式来训练人们如何做同行评议”。但是对科学界来说这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报告的共同作者Gary McDowell说。他是美国青年科学家倡议组织Future of Research的执行董事。“我们需要构建同行评议的最佳实践,”Resnik补充说,“同行评议是科研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它]在道德、客观性和公平性上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Alam说,同行评议流程在很久以前就应当改进了,而这项研究可以成为改进的催化剂。她和Resnik都同意这项研究所提出的建议:期刊应修订其政策,明文要求评审人提供合写人的姓名。McDowell提出,增加透明度对科学界整体都是有利的;比如说,这样可以合理地增加常有不足的备选评审人数目:“给期刊评审论文的本来就有研究生和博士后,只不过他们默默无名而已。”McDowell说。 McDowell和Lijek鼓励 PI 和年轻科学家直接谈谈,明确对合写评审报告有什么要求,以及功劳如何分配。Resnik也同意:“我建议 PI 在让其他人参与论文评审工作之前,先征得编辑同意,并且让合写人明确了解他们的功劳会如何体现。” Alam建议想写同行评议的年轻科学家向 PI 争取这样的机会,并在写完之后询问反馈意见。他们还应当要求 PI 向期刊表明他们的贡献。然后,她说,年轻科学家应当通过Publons检查自己的署名。Publons是一个在线数据库,供学界检查并标记他们的同行评议和编辑类贡献。这样,年轻的科学家就可以构建自己作为评审人的资历。 Lijek说她希望这项研究可以为年轻科学家提供证据的武装,助他们争取自己应有的回报。“这话听起来可能很天真,但我们只是希望同行评议机制尽可能地好。”她说,毕竟,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都同意的一点是,这个问题该解决了。” 原文以Junior researchers are losing out by ghostwriting peer reviews为标题 发布在2019年5月13日《自然》职业新闻版块 ⓝ Nature|doi:10.1038/d41586-019-01533-8
自然科研线上培训服务 自然科研培训服务分为自然科研讲堂(Nature Research Academies)和自然大师课堂(Nature Masterclasses)。前者是自然科研内部专家开发和提供的一系列针对科研人员、编辑和同行评审的培训课程;后者是科学论文写作与发表培训班,课程主讲人为自然科研旗下期刊的现任编辑。 现在,自然科研讲堂和自然大师课堂也推出了线上培训服务,不仅保持线下培训一贯的特色与品质,还增加更加多样化的互动形式,课程结束后学员还可获得课程的录制视频(30天回看权限)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