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KWP-AC人工意识实验室
AGI-AIGC-GPT评测DIKWP(全球)实验室
DIKWP research group, 海南大学
duanyucong@hotmail.com
在AI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对其决策逻辑的理解与信任成为了一个主要的挑战。为了让非专业人士更好地理解AI的思考模式,我们引入了DIKWP语言模型,特别是其语法结构。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五个阶段及其在语法上的体现,并为每个阶段提供了深入的实例分析。
考虑一款图片识别的AI应用。
名词:对于图片识别,数据的主要形式为图像本身,如“猫”、“汽车”、“山脉”。
简单声明句:在此阶段,AI主要识别图片的内容:“这是一张猫的图片。”或“我看到一辆汽车。”
考虑上述图片识别AI进一步分析图像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动词:描述AI对数据执行的操作,“检测”、“分辨”。
形容词:描述数据特点,“红色的”、“快速的”。
复合句:AI开始结合多个数据特点做分析:“这是一张显示红色汽车的图片,它与蓝色汽车不同。”
考虑AI从大量的图像数据中学习到的知识。
专有名词:专指某些知识领域的名词,“深度学习模型”、“特征向量”。
情态动词:表示可能性,“能够”、“可能”。
条件句和假设句:在此阶段,AI开始基于其知识做出预测:“如果汽车颜色是红色,那么它可能是跑车。”
考虑AI在评估一张图片时所考虑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抽象名词:如“隐私权”、“社会责任”。
反思句和评价句:AI开始评估其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识别这张人脸可能侵犯其隐私权,需要考虑相应的伦理责任。”
考虑AI如何将其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目标动词:“优化”、“改进”。
目的句:AI明确其决策的目标:“为了提供更准确的图片识别,我已优化了我的算法。”
DIKWP模型提供了一个深入而系统的方法,帮助我们理解AI决策过程中的语法结构。通过本文的实例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每个阶段如何与具体的AI操作相对应,而且可以进一步加深对AI思考模式的理解。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逐步缩小AI与人类之间的语义鸿沟。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2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