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310年诞-《忏悔录》240年版-怎么成熟的世界
段玉聪-2022-09-13
人到中年渐解了中年的中不仅是李叔同先生尝的白水之淡,也是在若隐若无之中也能品出千滋百味。是百味混杂、欲望、浮华相竞褪去后露出的残余味道还是不变的初心?也或是思维里曾经的真实留下的痕迹或者幻影中的本质。
望峰息心求淡的必然中偶然翻开《伪装的艺术:回忆录小史 》竟然推开了情感不惑之门-始于歌德细腻纯真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终于从华伦夫人的沙尔麦特臻至创作《朱丽》。按照大卫·休谟(David Hume)人就是情感的集合,结合保罗·亨利·朗(Paul Henry Lang)的历史阅览中我们所能得到到就是我们自己的某种东西,缘出自然浪漫的定义与解释。
没有功利的兴趣、纯净的自然情感同赋维特与卢梭基于自然世界一体的纯净心底来无微不至人世间的风情万种。来自自然属于自然的卢梭的困于竭力避世确也隔不断不尽他这自然-社会的最深排斥。那个因固守自然而纯真的思想中无法中庸““只有恶人才是孤独的”,这个论断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很正确的,一个是很错误的。”的多愁善感的卢梭与伏尔泰(Voltaire)相缘于对这世界来自自然感性和社会理性对立两极但却同样最强烈细腻的感受,困惑并扬镳于自由(参见:《社会契约论》)和平等(参见:《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内在探索。当伏尔泰选择了“虽然我不赞成你的观点,当我坚决捍卫你表达你观点的权力”而以理性对待感性时,卢梭不容于朋友们的主观公正,坚持以理性的决绝把感性提升至纯粹,终于消减去局部平等或者弥于自然平等的“遵从良心者即是遵从自然”自由。
310年了,卢梭曾生于俗世,藉同于红尘的社会性对自然性的征服的痛苦,确仅仅活在绝离了尘埃的自然和灵魂两界。而这个世界是否还会踩着欲望、猜忌、放任、科技、环境、战争、疫情步往拥抱自然的中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