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在网上看到有人引用下面这个图片的内容说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董卓打算从洛阳迁都到长安此前李儒进谏说没有经费,于是发生了一些恐怖的事情。
我想到以下几点看法。
1、《三国演义》是说书艺人进行评书表演的文字底本。在市井勾栏进行表演,要吸引观众,对故事进行夸张、虚构,这是难免的。所以不能把三国演义的故事当成史实。
2、以历史故事进行演义,这是一种特别的文艺表演形式和文化传播方式。《三国演义》是明朝成书的,但是此前应该已经非常普及,换言之已经有非常多的艺人以此为蓝本进行故事表演。与之成书在同一时期且稍晚一点的,还有《东周列国志》等。这些故事不同于一般的题材——比如“施公案”等,他故事的基本逻辑和框架是基于历史事实的。这种表演,在取得商业价值的同时,是实现了文化传播。
3、《三国演义》的传播,对于历史知识在底层民众中的传播,是功不可没的。吕思勉曾经写过一个小册子,目的是纠正普通群众因把“三国演义”故事当成史实带来的一些误解。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种演绎和说书对于历史故事普及所起到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冯玉祥的部队曾经传唱一首“军歌”《三国战将勇》,内容是歌颂赵子龙的。历史上的赵子龙,是不是像三国演义中的那般威武勇猛?这个不好说。但是显然当时编这首军歌的人和唱这首军歌的队伍会认为他很勇猛。
3、我国的其他民族、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把历史编成故事进行传唱,在文艺表演的同时传播了文化和历史。比如我国西藏地区的《萨格尔王》,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等。
4、进行说唱表演的职业人群中,讲说历史故事的人,似乎有特殊的地位。一些影视作品中把说书的叫“先生”,类比于教书的“先生”。我想这个可能不完全是虚构,有可能在旧时代这些人尤其特殊的身份。就像某些戏曲行当中,唱关公的人,往往会受到特别的尊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